当前位置:首页 > i~上市 > 科创版 > 正文

监管从严 新三板借壳淘金到底值不值?

来源:中国网财经  发布时间: 2016-07-27 16:24:08 编辑:诚富

导读:今年监管层在资本市场上从整顿并购重组到强势推出“新规”,整治气息越来越浓厚。

今年监管层在资本市场上从整顿并购重组到强势推出“新规”,整治气息越来越浓厚。全国股转公司曾就借壳挂牌公开对媒体表示”没有必要借壳”。但有业内投资人士告诉中国网财经记者:“在新三板近8000家企业中,就有1%存在借壳交易的形式。”而随着常康环保、银橙传媒等公司近日重组事宜接连告吹,三板壳资源价格之高依然稳如泰山,如此情境下,借壳上三板“淘金”还是不是部分企业的最优选择?

三板壳资源泛滥 价格坚挺值不值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壳资源交易人士告诉中国网财经记者,去年6月份是借壳交易的最高峰,甚至有互联网企业的壳卖到了3300万高价。他强调,北上广深作为刚需市场,需求量大,融资方便,壳的市场价格能达到2000万以上,在二三线城市或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政策,也能达到1000多万。

不论新三板处于冷淡期还是回暖期,叫卖壳资源的市场却热情不减。“从券商和投资人角度看,近8000家企业的新三板市场相比起仅有两三千家企业的A股市场来讲,壳资源并不稀缺。因此从理性角度分析,2000万的市场价有些虚高,但却仍然有企业前去问津。”京磁股份副总裁房宏伟告诉记者,能够高价买壳的企业一类是未达到三板挂牌的注册时间标准;一类是自身有稳定的现金流,对自己持续的经营能力抱有很大希望,但等不及申请流程,从而愿意出资购买时间成本。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还认为,像农业、矿产、餐饮等高营收行业,自身存在财务瑕疵,通过借壳可以节约较高的财务规范成本。

即便叫卖声高涨,记者却发现一个矛盾的现象,目前三板的壳成交量并不乐观。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前述不具名交易人士表示,一方面由于三板壳卖家挂牌难、成本高或自身定位不准确等因素,即便其经营困难也宁愿维系决不降价;另一方面,买家减少,资金不足。买卖双方现多处于等待新政策利好的观望阶段。博信知识产权总经理张训之就其了解的情况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说:“新三板上实际买壳的企业不多,相反吆喝的多,不排除有些企业为了攀比,哄抬身价。实际操作中,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核算成本、税务成本、时间成本等方面决定值不值得买壳挂牌。”

房宏伟则对这一观点表示赞同,在借壳政策趋严的大背景下,若企业资金链较为稳定可以考虑借壳;相反,若企业资金不充裕,同时没有做好后续订单安排,花大价钱买壳带来的风险会很大。

三板借壳政策会否从严 专家各抒己见

新三板借壳交易是否受到政策收紧的影响走向平淡,中国网财经记者听到了业内传来的两种不同声音。房宏伟认为,新三板借壳政策收紧是必然趋势,卖壳行为在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由于没有明确的限制规定,这一现象很普遍。甚至部分企业为套取政府补助挂牌三板,并不具备持续性发展的能力。他表示,新三板现已有近8000家企业,远远超越了去年5000家的预期,今年有望达到一万家。在数量激增的情况下就必须追求质量的突破,比如规定财务指标、要求券商对行业进行把控、向会计律师事务所做出相应规定等对企业进行把关。今后的优质企业会增多,加之监管层调控,壳价格超过2000万的现象会减少。前述不具名交易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受到政策收紧影响的企业预计达到几十家,借壳政策收紧是个短期利空,长期利好的事情,尤其是对类金融企业的把控,长期看来保护了投资者利益。

同样支持该观点的还有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三板行业资深律师,她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政策监管必然越来越严。上半年监管层已释放收紧信号,要求律师尽调要更加严谨,包括历史沿革、关联方、材料申报等一系列事项。同时也提高了对律师资质的要求,特别是与境外律所的合作更是严加把控。”她强调,目前国内的股价转让中的自主协议还是以财务数据为主要评判标准,字面表象是非此即彼的输赢关系,现实中资方已然是强势一方。而相比起国外注重双赢的标准,大陆的这一规定就稍显片面,它不仅包括财务指标,还包括投资人合作双方的未来愿景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等,从政策制定这个角度而言并不乐观。

相反,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则持乐观态度,他表示,目前监管层的政策变化并没有影响到新三板的借壳市场,北上广深的市场价依旧保持在2500万左右就能说明市场需求没有减弱。政策方面,由于借壳交易本身循序渐进的特点无法从监管层面进行严格规范,因此今后,买壳作为挂牌的便捷渠道,壳价格甚至会在挂牌门槛趋严的影响下有所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