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产业 > 产业看点 > 正文

奶牛养殖上半年亏损一片 国家补贴给了下游伊利蒙牛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时间: 2017-09-05 11:28:13 编辑:诚富

导读:9月4日,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在A股、H股上市的7家内地奶牛养殖企业今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后发现,除庄园牧业(01533 HK)净利润与上年同期持平外,其余多以净利润大幅下滑或亏损收场。

奶牛养殖行业基本面恶化的程度比想象中还要糟糕。

9月4日,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在A股、H股上市的7家内地奶牛养殖企业今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后发现,除庄园牧业(01533.HK)净利润与上年同期持平外,其余多以净利润大幅下滑或亏损收场。

国内最大的奶牛养殖企业现代牧业(01117.HK)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虽然同比增长5.2%至23.44亿元,但公司同步亏损6.66亿元,亏损额度较去年同期扩大约17.78%。

西部牧业(9.860, -0.01, -0.10%)(300106.SZ)的处境与之类似。今年上半年,西部牧业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微增1.07%至3.4亿元,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额度从2665.63万元扩大到4639.18万元。

此外,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呈现亏损的企业还有原生态牧业、中地乳业,分别亏损1717.9万元、2107.7万元。中国圣牧和辉山乳业分别同比下滑98.41%和17.02%。

对于业绩下滑原因,上述企业在半年度报告中频繁将矛头指向“国际进口低价奶粉的冲击”。

据农业部定点监测,8月份(采集日为8月16日)内蒙古、河北等10个奶牛主产省(区)生鲜乳平均价格3.41元/公斤,这一数字已经逼近三年来原奶价格的历史最低点。

“奶牛养殖企业目前形势的恶劣,主要由三方面导致,其一是整个乳品消费市场需求放缓,从而抑制对原奶的需求;其二是进口大包奶粉低价冲击;其三是大规模养殖企业经营成本在行业低迷时有集中被释放现象。”资深乳业分析师宋亮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表示。

对于公司养殖业亏损原因,西部牧业在半年报中认为:“一是由于受到大量国际进口低价奶粉的冲击,公司自产生鲜乳销售价格持续低迷;二是公司存在着管理粗放,成本控制不严;三是公司加大低产奶牛的淘汰率,以尽可能保证养殖资产的优质、良性运行。”

不过,在乳业专家王丁棉看来,目前国内奶牛养殖企业的困境,乃市场竞争压力大、原料成本居高不下等诸多原因所致,但就算国外奶源价格提高,也不一定能反映到中国市场来。

“这样的‘怪胎’现象,跟大型企业玩法脱不开关系。过去大型乳企倾向于在本土生产,现在则是倾向于在国外加工,再从国外拉到国内市场销售。这样的做法无疑加剧了本土乳品市场竞争压力。有些企业迫于生存,转而使用进口低价奶源,而放弃使用本土原奶。”王丁棉分析道。

从整个乳品行业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上下游跷跷板行情加剧。上游养殖亏损一片,下游成品奶企尚能维持稳定增长。

以国内两大乳企龙头企业伊利和蒙牛为例。蒙牛乳业(02319.HK)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1%达到295亿元,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8.4%至18亿元。伊利股份(23.920, 0.43, 1.83%)(600887.SH)今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33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4.5%至33.7亿元。

为纾解经营困境,有不少奶牛养殖企业试图往下游成品奶突围,但突围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现代牧业液态奶产品业务的收入同比下滑38.19%至4.05亿元;中国圣牧液态奶业务的销售收入同比下降34.14%至6.97亿元。

对于液态奶业绩下滑,现代牧业称,是受业务及品牌奶市场交接的影响。今年6月16日,现代牧业与蒙牛初步签订了框架供应和加工协议,从今年5月起由蒙牛负责公司的自有品牌奶销售和分销事项,而公司则更专注于上游生产方面。

这背后跟生产、市场营销、渠道销售等不具备竞争力等有关。宋亮认为:“乳业是一个高度严格分工的行业,上游染指下游,是外行。”

整个奶牛养殖行业何时能脱离困境呢?这是市场最为关心的话题。然而,目前多数人的预判仍不是很乐观。

行业要走出低谷,可能还有一两年的时间,王丁棉表示:“去年国家对蒙牛、伊利这些大型乳企的财政补贴累计达到20亿元以上。如果把这些资金作为饲料补贴,转移到上游民营奶牛养殖企业身上,不仅有助于减轻奶农的经营负担;而且对整个行业的提振效果更加明显。”

“国内奶牛养殖成本偏高带来的奶价偏贵问题,导致原奶不具备竞争优势。如果国家在相关产品标准不进行严格设限的话,这种进口原料奶粉对国内原奶的替代现象,短期难以改变。”宋亮表示,其也建议国家要对现行的乳品以及原奶标准进行修订升级,并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同时大力推进以巴氏奶为代表的低温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