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产业 > 创意产业 > 广电 > 正文

中国电影产业应回归到慢速成长 不能少了中老年消费群体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时间: 2017-01-05 10:59:38 编辑:诚富

导读:无论对电影从业人员还是对普通观众,2016都是难以忘怀的一年。

无论对电影从业人员还是对普通观众,2016都是难以忘怀的一年。

中国电影产业研究专家、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刘嘉在接受每经影视记者采访时表示,2016年的中国电影确实没有达到大家的预期,但这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我国电影产业应该从快速增长回归到慢速成长,不要一味图速度和规模,规模和数量不能代表一个产业的全部,还需要有可持续性,而追求可持续性就不能把弦一直拉得太紧,而应该是有张有弛的。”

缺少“爆款”拖累年底大盘

记者:2016全年电影大盘的特点是怎样的呢?

刘嘉:2016年全年12个月里,虽然有5个月是上升的,但其中3个月都集中在一季度,而后面几个月除了6月和8月的票房数据出现同比上升以外,其余7个月都是下滑的。因此2016年的电影票房大概是一个高开低走的态势,虽然中间也有些起伏,但总体是比较缓慢地往下走的趋势。

记者:2016年票房同比增幅不足4%,是近十年来的最低增幅,您认为是否严重低于预期?

刘嘉:现在看来是略低于此前业界的预测,其中重要的原因还是12月不给力,同比2015年12月是下滑的。

我们当时考虑12月能否火得起来,很大程度要看《长城》能不能“爆”。目前来看,《长城》票房虽然超10亿元,但仍然大大低于预期。这部电影由美国传奇影业、环球影业投资,美方此前预计仅中国内地市场就应该能拿到2亿美元的票房,即约14亿元人民币,但现在看来很难实现,《长城》对年底大盘还是有明显的影响。

刷票房等不正之风扰乱市场

记者:2016年电影市场还发生了很多事,其中不乏一些乱象。

刘嘉:是的,整个产业依然存在很多不良之风。首先是刷票房,其次就是在整个场内人气不足的情况下,影评人的环境也不够好。

例如《长城》,整体来看还是能称为一部合格的工业化作品,首周就取得超过4亿元的票房,当时我们预测可以上15亿元,但确有影评人对《长城》《摆渡人》等影片进行了不够公正客观的评论,对票房可能有所影响。

记者:您认为无论是《长城》还是《摆渡人》,制作水平还是达标的?

刘嘉:是的,但结果是,无论《长城》还是《摆渡人》,最后都没能成为爆款。当然这也说明市场自身的调整力度还是很大的,人气确实不如往年旺。

不过在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我们国家电影工业过去缺乏影评这一重要的参与环节。影评人作为市场的反馈,能够给予创作者切实意见,让他们有所改进,在国外影评这个产业也是非常扎实的。但现在我国的影评人当中,确实部分存在着为了博眼球、博点击率而丧失客观公正立场的现象,从而没能对观众起到引导、培育的作用。

电影可持续发展须有张有弛

记者:对于2016年的中国电影,您认为留下了哪些需要思考的问题?

刘嘉:第一是我们的消费结构。我们大部分的票房过度依赖节日和周末,但工作日的票房特别低,说明我们的观影人次还比较单一。我们现在的观众过度集中在15~35岁,中老年的观影群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在一些发达市场,中老年观影人群应该占到28%。中老年观众实际上是有闲又有钱的,应该成为电影消费群体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这方面,中国电影市场没能培育起这部分观众。

记者:所以现在几乎是每周五扎堆上电影,平时却很少上新片。

刘嘉:国内影片大都选择节日或者周末上映,并且非常集中,一个周末甚至达到15~16部,这跟我国影厅的数量是不匹配的,毕竟目前我国超过10张银幕的电影院仍是少数,很难同时消化在周末涌出来的十多部影片,所以有些影片没能得到足够产能释放。

记者:2016年中国银幕数超过4万张,但票房为何却未随之而增长?

刘嘉:我国电影前一个黄金十年,基本是靠投资来拉动整个产业的快速增长,注重了规模和速度,但忽略了需要打的基础和影片质量。现在4万多张银幕了,但排片还是一哄而上、一哄而下,这样不仅达不到预期,反而会内耗得很厉害,有很多质量不错的电影,因为排片冲突的原因导致本来可能达到的票房预期却实现不了,因此当然也就达不到投资者所期望的回报。

我国电影产业需要更加细分,在发行上也需要分线发行。2016年的电影市场给我们很大警醒,我国电影产业应该从快速增长回归到慢速成长,不要一味追求速度和规模,规模和数量不能代表一个产业的全部,还需要具有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就不能把弦一直拉得太紧,而应该做到有张有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