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商学 > 论道 > 正文

两眼论,用围棋洞察世界

来源:创越战略观察 发布时间: 2017-12-29 10:30:46 编辑:wendy

导读:人为何有两眼? 是为了更加精确地观察这个立体的世界。 成年人的双眼约隔6 5厘米,观察物体时,两只眼睛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注视着物体,同时在视网膜上成像,合起来就得到立体感觉。该效应叫做“视觉位移”。

两眼论,用围棋洞察世界

一、活下来

活下来,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基本前提,商业亦如此。

生动的死活概念,可见于围棋。作为变化最复杂的脑力游戏,围棋的基本规则仅有八个字:气尽棋亡,隔手提劫。

我在儿子两岁多时,花了20分钟教会他懂得“气”。懂得气,就懂得死活;懂得死活,基本就懂了围棋。

围棋的有趣之处,在于只制定了极简的底层逻辑,却变幻出无尽的世界。

所谓气尽棋亡,是指假如一块棋没气了,就会死掉(从这点看,围棋是暗喻人之生死的哲学游戏)。开局时,棋盘开阔,棋子们活得都很敞亮,有的是气。可随着中盘厮杀,短兵相接,气会越来越少。直至外围完全没气。

所以,在围棋对局中,你一方面需要抢地盘,一方面赶在被彻底包围前,于内部做出至少两只眼来。(作为一个心不在焉的围棋爱好者,我在对局时会默念:要有地,要活棋。提醒自己别只顾过手瘾。)

想起101空降师的名言:伞兵生来就是被包围的。围城、围棋,人生又何尝不是呢?起初一片开阔,觉得人生到处充满可能性,长大后开始四处抢地盘,然后气越来越紧,生活渐渐逼仄,呼吸愈发困难,此刻突然发现:kao,眼位不够,还没活!

二、活下来,一切好谈

索罗斯的箴言:活下来,一切好谈。

俞敏洪说:

开始创业,有两个要素很重要--

第二、你这个商业模式未来到底有怎样的大市场;

第一、眼前你所做的事情能不能活下去。

马云谈及创业时,认为初创公司最重要的是做简单的事情。

就一件事情。围绕一个主题。做最简单和最快乐的事情。

不做大战略一类的事情。

初创公司,千万不要去做这些事情。

没战略,活下来就是战略。

三、两眼活棋

有两个真眼,才能活棋,亦是基于气的推演,而非设定。

若你一块棋有两个真眼,我一次下一子,最多堵住你一只眼。按照规定,我的这一子自己没气,放不进去。

围棋的“两眼即活”理论,在商业模式上有非常巧妙的映射。我以这“两眼论”为思考模型,探究企业本质,颇有乐趣。且让我拿锤乱敲一番。

今天下午在停车场看到一辆早期的特斯拉跑车(Tesla Roadster),即使其不是电动车,光是造型已很勾人。

最新的特斯拉SUV,为了未必那么实用的鸥翼门设计,不惜推迟发售。马斯克深深明白,特斯拉的两只眼是:

电动车+豪华车新品牌。

2016年底,该公司强调,特斯拉在美国超豪华类型的汽车中几乎占据了1/3的市场份额。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则是最新升级的宝马7系与奔驰S系列,而非别的电动车。

电动车是触发点,决策点还是豪华车。有钱人们一直期待让人眼前一亮的新玩具,这是购买的基本面。钢铁侠同学对此“两眼”了然于胸,所以死磕鸥翼门。

马斯克本人,也有“技术+商业”两只眼。

四、阿尔法狗的两眼

这几天柯洁对阿尔法狗。兼懂围棋和AI的人,早知道人类几乎没有胜算。

哈萨比斯老早就想让柯洁和阿尔法狗下。加上李世石极偶然地赢了一局,DeepMind团队设计了一套系统,来避免出现类似失误。拿人类排名第一的棋手测试,外加PR价值,各路都很踊跃。

现在天下文科生理科生都知道了,阿尔法狗之所以这么厉害,是因为AlphaGo使用两种不同的深度神经网络:

第一种是策略网络,目标是选择在哪里落子。

第二种则是价值网络,价值网络的作用是衡量走这一步对最终输赢的影响:棋盘的局部经过很多层很多层的表征处理,最终得出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就是代表这步棋会赢的概率,概率越大,AlphaGo获胜的概率就越大。

这便是阿尔法狗的两只眼:

第一只眼:策略网络,减少了搜索的宽度;

第二只眼:价值网络,减少了搜索的深度。

两眼一出,解决了围棋变化不可穷尽的超级难题。

五、理论扫射

待我一一分析传奇企业或产品的“两眼”。

IBM:软件硬件人工智能+垂直领域服务(收购普华永道咨询业务);

星巴克:咖啡连锁+关系资产(客户关系、员工关系、供应商关系、社区关系);

亚马逊:电商+云计算;

京东:电商+快递;

Google:搜索(其实是AI)+广告;

Facebook:社交+广告;

iPhone:移动智能终端+iOS。

城市也可“两眼论”,例如:

拉斯维加斯:奢华酒店+(赌场、娱乐和会展);

硅谷:斯坦福+科技创业;

北京:权力+总部;

深圳:腾讯华为+青年精神。

国家何尝不是。

国家智慧之“两眼论”是: 雅典智慧(自然科学)+耶路撒冷智慧(道德信仰实践);

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教堂”。

六、天才之两眼

贝克汉姆红这么久,靠的是两道弧线:

1、任意球弧线;2、苦心经营的商业轨迹。

此谓他的两只眼。

李安的两只眼:家庭的东方传统文化浸淫+美国学院派电影的修炼。

又如美女。人们总在讨论男人爱的是白玫瑰还是红玫瑰。其实男人迷恋的是:

1、泛白的红玫瑰;2、透红的白玫瑰。

这里的秘密是:“一流的智慧是指同时抱持相反的两种看法,却仍然维持运作的能力。” 来自《大亨小传》与《夜未央》作者费兹杰罗。

再说阿尔法狗之父,哈萨比斯。

他在剑桥大学女王学院获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加入Lionhead Studios工作一年,之后创立了Elixir Studios,以商业实践人工智能。

随后他重返校园,于2009年获伦敦大学学院认知神经科学博士学位。

他的两只眼:计算机+认知神经。

七、交叉与跨界

两眼不止是交叉学科。更不是简单“跨界”。

科际整合又称跨领域研究,指的是两个或多个学科相互合作,在同一个目标下进行的学术活动。

此类多学科合作项目通常由不同领域的学者组成(如人类学、历史学、哲学、社会学或者女性研究)。不过,也有不少科际整合起源于新的研究方向,如纳米科技等。

只有在综合了数个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时,这些研究方向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例如,量子信息处理综合了量子物理及计算机科学,而生物信息学则把分子生物学引入了计算机科学领域。

许多科学家认为,只有通过发展多个学科的整合,才能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不少棘手问题,如AIDS、传染病、全球暖化以及生物多样性殆失等等。

另一方面,相对于当前学科过度专业化所造成的限制而言,科际整合也被视为一种矫正。

(以上来自维基百科。)

跨界呢?尽管大多时候只是东郭先生们的庇护所,但对于普罗大众而言,也算是喜闻乐见,颇有娱乐价值。

八、呼吸间

人为何有两眼?

是为了更加精确地观察这个立体的世界。

成年人的双眼约隔6.5厘米,观察物体时,两只眼睛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注视着物体,同时在视网膜上成像,合起来就得到立体感觉。该效应叫做“视觉位移”。

一个自然界的问答:为什么蛇的舌头是分叉的?

蛇信子以捕获气味颗粒来辨别方向,分叉犹如气味3D,亦是类似原理。

又如,科学家研究,实现机枪最大杀伤力的方法是:两挺构成交叉火力。此谓两只“枪眼”。

从企业竞争力的角度,本文的两眼论更像是“鼻孔”。若只有一个鼻孔,一旦堵住此命危矣。

可以救急的是嘴巴。嘴巴大约相当于企业的现金流。有相当多的公司,仅有一个“鼻孔”,甚至一个都没有,也能借由嘴巴的现金流制造繁荣假象,这类公司,出现问题便无力回天。

再往上,佛教云:生命尽在呼吸间。人生的长度,就是一呼一吸。只有这样认识生命,才是真正体证了生命的精髓。

九、真与假

围棋里,可以做出两个铁打不动的“真眼”。对手再高水平,也不能把我有两个真眼的棋吞掉。

棋以外的事物则不然。没什么是永恒的,没有永远的真眼。

如新浪微博:

1、 在形成期,第一只眼经常是第二只眼的基础:新浪作为门户的影响力与资源,推动其微博遥遥领先;

2、 第二只眼,是对第一只眼的超越式创新。微博的2.0属性,令新浪焕然一新,更不消说其隐含的facebook之谋。

乐视不甘于只找到第二只眼,而是要建一个生态系统。但生态系统只能作为结果,而非“计划”。于是乐视找了一堆新眼,包括电动车这一超级大眼。可惜全是假眼。

倒不如老老实实对标Netflix:流媒体+原创影视。

腾讯则自我革新,不断探寻下一个眼。以自伤其指的勇气,用微信来自我颠覆(结果都还健在)。

某种意义上,新眼的再生,是其基因的一部分。

十、股神眼

继续拿锤子乱砸。

巴菲特的两只眼呢?

他自己的答案是:“我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家,因为我同时是一个企业家,我是一个比较好的企业家,因为我同时是一个投资家。”

巴菲特小时候送报纸、捡打飞的高尔夫球贩卖,在理发馆摆弹子球机,都是做企业的经历。

某种意义上,巴菲特是以投资股票的方式来经营企业,倒过来说也对。——“这种经验使我在商业和投资领域都能从容的做出正确决定。”

在其漫长的投资生涯,巴菲特屡次冲向管理第一线,斗工会,抓经营,出任生死关头的所罗门公司的临时CEO,展现了其两只眼的强悍力量。

仅仅如此,不足以将巴菲特推向世界之巅。当上面两只眼合二为一后,他找到了新的一只眼:保险。利用新眼所带来的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他的“企业投资家”这只眼找到了新支点,进而撬动了地球。

这种内在关联、交叉火力似的双眼能力,绝非搭积木般的所谓跨界。

如爱因斯坦所说:

“物理学家们说我是数学家,数学家们又把我归为物理工作者。

我是一个完全孤立的人,虽然所有人都认识我,却没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我。”

十一、点与杆

由上得出两点:

1、即使有了两只眼,也要不断去发现新眼,来扮演第二只眼的角色,腾讯的例子亦如此;

2、两只眼之间,有时候是“支点”与“杠杆”的关系。例如360,其免费战略是“支点眼”,其变现手段是“杠杆眼”。

以此逻辑回看新浪微博,其输在两眼混淆,试图用“支点眼”去干杠杆要做的事情,结果平台日微。好在后来理清模式,重现光芒。

再如营收成长迅猛的Youtube+google的搜索,流量与变现完美结合。而UGC方面较类似的优酷,因为少了Google似的杠杆,所以商业模式仍需要考量。比较起来,也许百度+奇艺更有前途。

(本文发在好几年前。微博再次崛起,优酷也已卖掉。)

好的商业模式,几乎都可以拿“两眼理论”来套一套。

至少,一只眼,很难是长久的生意模式。

十二、独眼滑行

用两眼论作为思考工具,颇为好玩。

然而这几年,我亦在想,现实世界并非完美的围棋模型,真眼可能变假,假眼也能挺很久。

1、从围棋角度看,棋长三尺,无眼也活。意思是说一块棋如果蔓延很长,是挺难被杀死,类似金融领域的“大而不倒”;

2、某些特殊情况下,两个假眼也可活棋,这样的活棋方式便称为假眼活(又称两头蛇)。

3、有些公司和个人,就是可以跌跌撞撞、不管不顾地滑行很久,哪怕只有一只眼。人生有限,有些独眼滑行可能持续半辈子;

4、哥伦布竖鸡蛋的时候,没有费力去找多个支点,而是直截了当把鸡蛋砸扁,形成了一个小平面--一个大眼。

一只眼将就着活着,也未尝不可。

第二眼,和第二曲线,也有那么点儿像。

汉迪把从拐点开始的增长线称为“第二曲线”。

任何一条增长曲线都会滑过抛物线的顶点(增长的极限),持续增长的秘密是在第一条曲线消失之前开始一条新的S曲线。

在这时,时间、资源和动力都足以使新曲线度过它起初的探索挣扎的过程。

有些独眼滑行,会在空中完成独眼的更替,生存更久。

十三、工具箱

总结一下两只眼在创业上的启发与应用。

1、天外飞仙似的一只眼,成功的几率都很小;

2、以某点“资源优势、或者特许权利”为第一只眼,以“创新、延伸、嫁接”为第二只眼,活下来的可能性会大很多;

3、在天使资金支持下,只有一只眼的公司同样可以得到发展。但其命运要么是卖掉,要么是成长至有了第二只眼;

4、关于是否该杀出去创业,我有“馅饼理论”,同样符合两眼逻辑,你要问自己:a、天上为什么要掉馅饼?b、馅饼为什么会砸到我的头上?很多人对b的答案都是无效的:我的头大,我比较聪明,我勤奋,我长得帅......

5、短暂的快钱、赌博、寻租式的交易,不适合以上原则。细究当然可能也符合两眼论,包括从良后的能力再建,就不去万金油般套用了。

十四、这一生

比尔.盖茨本来是一个不用100年就会被遗忘的家伙,当他攀至财富的顶峰时,很漂亮地水平飞翔到慈善领域。他将自己的“钞票、商人的精明、软件工程师的系统思维”三位一体地嫁接至全新领域,也让自己进入了“再活500年圆桌俱乐部”。

他找到了人生的第二个眼。

再如索罗斯,他一心想营造自己“哲学家”的人生第二眼。

为什么美国会连续出现facebook的扎克伯格、google的佩奇、苹果的Jobs、微软的盖茨等黑客式的创业者?因为社会为他们提供了“创业”之外的“第二只眼”,输了大不了回去接着读书。

中国的权势阶层,有多少着眼于打造社会的“第二只眼”?

我们的饭桌上,永远只有“一个眼”的话题:赚钱,孩子上学,房子。

一只眼的人生是苦逼的。

最后,回到开始:关于围棋的“气”与“眼”。其实,“眼”,就是内部的“气”。一块棋,不管多牛B,外部的“气”,早晚要被收紧。所以,多强大的人和事物,都要靠内生的“气”。

所以,“眼”不是做给他人看的,是内省的。和巴菲特的“内部积分卡”一个意思。

你当下的两只眼是什么?

你人生的下一只眼,又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