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国企:落实改革 激发活力
导读:3月9日下午2点30分,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肖亚庆、副主任张喜武、副主任黄丹华和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就“国企改革”的相关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3月9日下午2点30分,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肖亚庆、副主任张喜武、副主任黄丹华和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就“国企改革”的相关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国企国资改革发展工作多次发表了重要讲话,做出了重要指示。在今年刚刚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了国企国资的改革工作。
3月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肖亚庆回答记者提问。
加强推进改革
国企改革在过去几年一直受到中国社会的高度关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在发布会上,肖亚庆指出,在2016年,国资委一手抓政策的完善和具体化,一手抓改革实践的推动。2017年,国资委会继续加强改革,争取在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强化风险控制、深入推动中央企业的重组、推进国企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加快公司制改革、进一步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面争取突破。
肖亚庆表示,要落实这些改革任务,需要激发企业内部活力,需要国资委抓经验、抓典型、推而广之,更需要在实践中根据改革的推进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
坚持成熟一户、重组一户
近年来,中国社会各界对中央企业的重组整合十分关注。国资委在记者招待会上,回应了记者关切。“中央企业的重组,我们不是搞行政的‘拉郎配’,也不是搞简单的‘归大堆’,更不是搞新的垄断,也不会出现一哄而起、大规模的‘重组潮’,” 肖亚庆表示。
中国中央企业重组,根本目的是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不断地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肖亚庆表示,从实践情况来看,近三年来,中央企业的重组取得了阶段性的效果。比如宝钢和武钢重组之后,就可以从更广的范围统筹考虑产能布局,大大地减少了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重组后压减过剩的钢铁产能近千万吨。“今后,我们仍然要坚持成熟一户、重组一户的原则。”
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快,央企在海外的投资并购也越来越多。在“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央企进行了积极参与。而央企自身也通过“走出去”,扩大了自己的国际化经营。肖亚庆在发布会表示,目前,有9112家中国企业法人大约在18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运营活动。中国央企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是国际化和全球化。中国大门永远对全世界打开,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央企业要率先“走出去”,率先实现国际化。
肖亚庆提出,在国际化过程中,中国企业不但需要追求良好的经济回报,更需要在当地运营中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展示中国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良好的负责任的形象。中国央企一要加强制度建设,使“走出去”的制度符合中国的法律规定,符合当地法律规定,也符合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实际;二要严格规范经营;三要严肃问责。对国资委而言,需要加强对境外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
3月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肖亚庆、副主任张喜武、副主任黄丹华和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就“国企改革”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