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感---新时代下企业家必备装备!
导读: 大家好,感谢大家阅读并互动,我是何勇军,是一名致力于中小科技型企业成长性服务的新兵,上周和大家浅谈了我对社会组织促进当代经济与企业发展的关联性。
大家好,感谢大家阅读并互动,我是何勇军,是一名致力于中小科技型企业成长性服务的新兵,上周和大家浅谈了我对社会组织促进当代经济与企业发展的关联性。但现在看来,前面谈到的社会组织属于狭义范畴,而广义的社会组织,在我看来是一群人为了实现一个目标或使命,大家互相协作、彼此有着愿意和必须遵守的契约的集体或团体。最牛的组织毫无疑问就是政党、军事、宗教相关,这些组织有着严明的纪律性和使命性,使得组织结构运行起来非常高效。企业组织由于数量更庞大,但但凡能持续保持高效运作的企业组织,其企业文化,使命感的卓越都是跃然纸上。优秀的企业组织其实也是一个严密的社会组织,通过某种有形产品或服务产品满足组织者、参与者与消费者的需求,进而实现组织为社会、群体服务的价值。
一、我国民营企业成长的三个阶段
回顾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经济体近代发展历程,从经营模式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自我总结,不一定对,请大家拍砖)自1978年改革开放,到80年代末,我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形态,或者说是企业的价值盈利形态,是在物质贫乏、信息严重不对称、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基础上产生的相对简单,规模中小,利润模式较为单一的企业形态,企业经营模式、利润模式、股东结构等都相对单一。
第二代企业诞生是邓小平南巡后,他给中国经济发展进行了一次更高级别的行医把脉,这催生出一批以生产制造业态为基础的第二代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引进国外技术,然后吸收再消化,这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加工制造业的发展,这一代企业组织规模扩大,企业内部制度、流程也逐步完善,技术也慢慢地从吸收到自我创新,但在产品技术提升的同时,公司治理有所提升的同时,企业在经营模式、商业形态、股权结构上还是相对单一,并没有太大的突破,当然,这是因为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会大范围的改变企业经营模式,这点是大部分企业都无法洞察到的。在第三代企业来临之时,有些企业由于没有及时转变企业运营思路,还是只简单的生产销售,人才结构优化、企业文化、股权形态都还没有从本质上升级,或者简单说就是老板型企业,老板型文化,在转型升级中出现了巨大危机,甚至一命呼呼。
自21世纪初至今,中国经济提速,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下,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高速发展,更是因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企业经营的原有形态。企业不是简单的生产、销售,企业集群也不再是简单的上下游产业链聚集,企业开始更多平台化出现、企业利润从单一化变成多元化,纵深化,商业模式从简单的产品到销售变成了可能是羊毛出在牛身上,让猪买单。大家拥有着免费的各类以前需要花大价钱买的商品,现在免费、或者不用自己购买就可以使用了。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是都发生了。
二、中国梦实现需要使命感
随着商业模式升级,利润来源的迭代,企业文化、制度、流程甚至有些颠覆的变化,简单的薪酬吸引高级人才模式也已成为过去式,伟大企业发展从0到成熟,可能也就仅仅2-4年。这个过程中,企业使命的再次定为,特别是以企业价值观、创业者价值观为首的不一样的企业使命也在不但形成。
近年来,中国不少伟大企业开始走向全球,甚至超越原来我们都极度仰望的世界500强,作为一个为企业成长服务的金融工作者,内心的满足感、自豪感、钦佩感那是油然而生,作为一个中国人,在现代商业文明中,更感觉到了中国伟大复兴的时刻真的快到来了,中国梦的实现也在过程中了。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这些伟大的企业发展目标已经远远摆脱了只为利润服务、只为股东服务模式,更多开始了为社会,为人类创造价值的使命。
但中国要实现中国梦,仅仅这一部分企业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多企业能够跟上,那就更需要我们不断继续革新,不断提升企业视野,其中还有使命感的提升。
三、世界级企业家大佬们对使命感的认知
2015年12月24日,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在清华大学做了一个“使命、用心、向前看的主题演讲,谈到--你的使命感会让你更专注,同时他认为阿里巴巴和小米也是如此, 2017年5月26日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扎克伯格又做了一个关于使命的演讲,题目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是什么?” 在他看来拥有使命感就是创造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2016年9月10日,马云在湖畔大学首次公开阿里17年的创业心法,那就是阿里战略的三把斧---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他认为,作为企业家,你一定要想明白,你有什么?你要什么?你能放弃什么?这三个问题决定了你这家企业,在教育学上称之为使命。更重要的是,使命,在生死攸关的时候最发生作用。
彼得·德鲁克基金会主席、著名领导力大师弗兰西斯女士认为: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必须要靠使命驱动。企业的使命不仅问答企业是做什么的,更重要的企业使命是为什么而做,是企业终极意义的目标。所以企业使命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源动力。
任正非先生对使命的一段话也是非常经典,那就是由对人性的深刻洞察,通过让基层有“饥饿感”、中层有“危机感”、高层有“使命感”的简单规则,感化和打造出了一支敢打战,能打战,打胜战的狼性团队。
谷歌首席社会布道师Gopi Kallayi说:“Google 的每个人都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目标感。我们相信自己的工作能以积极的方式影响着千百万人。”他们不拘泥于常法,不受困于现状,不耽于世俗的目标,他们总是激情澎湃,他们总能推陈出新,他们因自己的工作而骄傲,而没有使命感的企业氛围与此恰恰相反。使命感是最好的激励,使命感默默地引导着全体成员努力的方向,使命感让我们面向机会而不是问题,使命感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聚焦在企业中,正是这样的一群人持续推动着企业不断创新永不停止。有着强烈使命感的谷歌已经不能简单地用“企业“这个属性来定义了,从“整合全球信息,供大众使用,使人人受益“这个使命感看谷歌,在信仰和使命上,可以说谷歌已经是一个“类宗教组织”。
虽然没有教条,但人人都知道这是一个什么组织?
他们为什么来这里?
他们在组织里追求什么?
要遵循什么样的价值观?
甚至要与什么样的人一起工作?
也是因为这样类宗教的使命,谷歌创造了一个能够“使人人受益的创新”。
四、使命感,新时代下企业家必备装备
那为何当代企业家更需要使命感呢?中国民营企业家发展到了第三代,商业模式、产品模式、生产与销售模式等等都在转型,又处于国家大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果企业仅仅还是停留在第一和第二代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上,那企业的发展必定会受到企业愿景与现实的极大冲击,企业发展的生产资料发生了变化,客户的诉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果是第一代客户对产品(以食品为例)是吃饱,第二代是吃营养,第三代对食品的需求可能就是文化,而要想造出有文化的产品,如果这个企业没有使命感,几乎是难以实现的。“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天经地义的事,但这绝不能成为企业唯一目标,因为参与到企业里的工作人员在新时代下不仅想挣钱,还需要满足自己个人价值体现,这些都需要有强大使命感来支撑。
其实回过头来看,现代企业大部分都需要有强大的信仰和使命感,一方面,你如何让你的员工相信他们所做的事情,所从事的工作,对于这个社会是有价值的?而又怎样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他们的价值?另一方面,你要告诉你的客户,你的消费者你所做的事情对于他们的价值在哪。马云在湖畔大学演讲有关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其核心找出企业发展的本质问题,明确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提高用户社会地位!这个使命告诉企业员工,你们的工作是有价值的,你能帮助用户提升社会地位,反过来告诉用户,我们的产品可以帮你提升社会地位。
所以企业的使命到底有什么作用?我总结为两个大的方向:对内和对外。对内:使命可以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业务领域;使公司高层管理者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和未来的业务有清晰的认识;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可以依照它制定部门的使命,制定与公司发展方向和战略一致的部门策略;向全体员工传递公司的价值观,激励员工竭尽全力为实现企业使命做出自己的努力。对外:一方面可以让客户和消费者知道我们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企业的价值所在;另一方面,给企业的投资人一个明确的企业价值规划和发展方向。
一名心理学家这样描述激励作用,人在无激励状态下,只能发挥自身能力的10%-30%;在物质激励状态下,能发挥自身能力的50%-80%;在适当的精神激励下,能发挥自己能力的100%。一个组织的使命必须超越组织生存本身,就像一个人要存志高远一样。
使命感
20天前,Facebook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发布了最新版的Facebook使命。在调整之后,Facebook的使命从“赋予人分享的权力,让世界更开放更互联,”更改为“赋予人创建社群的权力,让世界融合在一起。”对于使命的更改,扎克伯格坦言“在过去的十年多时间中,我们一直致力于让世界更开放、更互联。我曾经认为,如果我们让人们能够发出声音,并帮助一些人接入互联网,这将让世界本身变得好许多。环顾四周,我们的社区仍然如此分化。我们有责任做更多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连接世界,而是为了让世界融合在一起。”
我们很多企业不要仅看扎克伯格的公司市值,更要多看看他形成市值的背后逻辑,那就是使命驱使,现在转型升级的企业里恰恰就缺少这种激励,缺少激励企业家的信念,缺少激励企业员工的精神。管理大师托马斯·彼得斯曾经说过:“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久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或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这种信念对于组织的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这种精神力量有着内在的激情,可以焕发出人内心的一种崇高的责任感。企业的使命就是为了焕发起企业所有员工的这种崇高的使命感,找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