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养生 > 医药 > 正文

2018中国睡眠健康行业趋势报告:传统企业正在智能化转型,孕育新流量入口

来源:和讯名家  发布时间: 2018-03-16 15:03:31 编辑:诚富

导读:传统企业模式最著名的理论莫属郎咸平的“6+1”产业链模型,即产品设计开发、原料采购、产品生产、仓储运输、批发经营和零售6大环节缔造1个完整的制造业。

传统企业模式最著名的理论莫属郎咸平的“6+1”产业链模型,即产品设计开发、原料采购、产品生产、仓储运输、批发经营和零售6大环节缔造1个完整的制造业。
现阶段的睡眠健康行业参与者以睡眠家居产品为核心,这类企业大多以产品生产出身,采取批发经营,属于第二产业。

在生产端,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与竞争压力,在产品端则面临着巨大的库存压力与品牌压力。

对一个行业而言,其发展一般可总结为四个过程,在经历了进入期的艰难发展、成长期的快速成长,成熟期的趋于稳定之后,一个产品、模式、渠道、需求稳定的行业,必然会进入发展的“新常态”—行业增长速度保持长期稳定且低位运行的阶段。

行业整体缺乏增量空间,企业机会被压缩,行业竞争以存量市场的相互侵夺为主,产业趋势无法阻挡迎接变革才是关键。

我们认为,睡眠产品端的设备智能化,不但是产品的质变,其本身也是区别于传统家居家纺产品的全新需求,更重要的是睡眠智能区别于第二产业的“6+1”模式,是以服务为核心的全新生产关系。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未来睡眠产业出现了全新的增长点,那就很有可能产生于睡眠智能领域。

因此,本报告以睡眠智能为主线,通过宏观环境分析、行业竞争格局、以及微观企业案例分析,深挖传统企业转型机遇;探讨科技创新企业为睡眠行业所带来的全新产品、模式及思考。

此份报告由泛家居网与动脉网蛋壳研究院合作完成,合计约40页,近2万字。在文末提供免费下载地址。

我们感谢蜗牛睡眠创始人高嵩、Sleepace享睡创始人黄锦锋以及其他行业专家对本报告撰写的倾力支持!

以下为报告部分章节的内容节选。

目录

一、宏观环境变化,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居民睡眠健康堪忧,睡眠健康产业存在巨大需求潜力

睡眠疾病是顽疾,但却存在可控性

宏观产业升级,传统企业的业务调整具有必然性

物联网推动产品服务一体化

二、睡眠产业增长放缓,睡眠智能有望成为全新增长点

睡眠用品成睡眠产业核心组成

传统睡眠产业增长缓慢,睡眠智能成为全新增长点,带来千亿级别市场

睡眠监测成为睡眠智能产业的核心入口

睡眠硬件+睡眠服务:睡眠智能企业的业务基础

三、传统行业巨头迈向智能化领域,产业投资最受欢迎

罗莱家纺(002293,股吧):基于产业投资,布局睡眠监测

梦百合:与智能睡眠企业合作,打造梦百合智能睡眠系统

四、睡眠智能投资趋于理性,技术驱动型企业表现强劲

资本市场趋于理性,噱头难再吸金

行业整体融资偏早期,最高仅到B+轮

科技创新领域,融资能力最强;服务创新领域,更能吸引资本注意

五、创新企业争相入局,产业跨界合作成趋势

智能控制器龙头:和而泰(002402,股吧)C-Life智慧平台战略,服务产业玩家

Sleepace享睡:行业领先者,跨界合作香饽饽

以APP切入睡眠智能产业,没有“设备”的蜗牛睡眠监测

橙意家人:从血氧监测切入睡眠呼吸慢病管理

六、巨头布局睡眠健康与健康管理,释放未来趋势信号

三星:借助SleepSense检测仪,SmartThings实现智能夜间家居控制

苹果:布局健康的三个“Kit”

七、报告观点及趋势总结

一、宏观环境变化,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居民睡眠健康堪忧,产业存在巨大需求潜力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全新生活方式,人们的睡眠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

腾讯睡眠大数据报告显示,从2010到2015年,网民熬夜用户比例从2010年的13%上升到2015年的20%;睡眠时长从2010年的人均8.1小时降为2015年的7.05小时。

2017年初,华为运动健康发布的《中国睡眠质量报告》显示,我国居民睡眠质量情况堪忧。下载APP 阅读本文更深度报道

2017年初,华为运动健康发布的《中国睡眠质量报告》显示,我国居民睡眠质量情况堪忧。

平均入睡时间超过凌晨12点,平均睡眠时长不到7小时。

其中64%的被调研对象都认为自己睡眠不足,27%的被调研对象认为自己易醒,超过12%的患者表示睡眠中会出现呼吸不佳的情况。

据相关资料,睡眠质量不佳,会直接或间接引起包括神经衰弱、老年痴呆症、高血脂、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心血管疾病在内的90多少种疾病。

提高睡眠品质,从个人的角度讲,可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身体健康状况;从社会的角度讲,可以降低病患数量,缓解医疗服务系统的压力。

我国国民健康的传统建设路径是以提高疾病治疗服务能力为核心的。

但随着多种社会压力(如老龄化、平均寿命、医生人才不足、慢性病发病率大幅提升等)的影响,仅仅从“疾病治疗”的角度去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已经不足以解决日益突出的医疗服务行业供需矛盾。

以健康管理为核心的疾病预防,可以从根源上降低疾病发生率,缓解医疗服务行业供需矛盾。

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针对生活行为方式、生产生活环境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等健康影响因素,坚持政府主导与调动社会、个人的积极性相结合,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

引起睡眠状况不佳的原因复杂多样,任何可引起大脑中枢神经兴奋性增加的因素都可能成为睡眠状况不佳的原因。

这些因素可分为六类,分别是环境因素、行为因素、疾病因素、精神因素,以及药物和嗜酒因素等。

患者出现失眠常常不是一种原因,从现实生活中来看,精神因素引发失眠较为常见。

实际上,这六类因素主要都来源于客观环境且难以避免,但可以通过人为的方式加以改善,从而提高睡眠质量,这是睡眠健康产业得以存在的需求前提。

大多数疾病都可以通过药物、心理、手术、器械等治疗方式得以一定缓解甚至完全治愈。

睡眠健康产业本身的需求是普遍的,同时又有多种有效途径满足消费需求,这意味睡眠健康产业不但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还拥有多种多样的产业入口,无论是做产品、做服务、做器械、做产业的企业,都可以在这个巨大的行业中找到自己的产业切入点。

宏观产业升级,传统企业的业务调整具有必然性

内生力量不足、制造成本持续上升、产业竞争激烈,同时第三产业的蒸蒸日上,使得以制造业为核心的第二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力逐年降低。但从产业趋势上看,这样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大抵与美国上世界五十年代相当。在上世界五十年代,战后的经济复苏,催生了美国消费、服务需求的释放。

1949年,美国第三产业于国家收入中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一、第二产业之和,而后开始了持续的震荡上升。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末,第三产业于美国国家收入中的占比已经超过了79%。

这样的必然性趋势意味着,未来我国第二产业可能还将面临长期且持续的不确定期。

历史洪流无法阻挡,迎接变革才是关键。传统企业模式最著名的理论莫属郎咸平的“6+1”产业链模型,即产品设计开发、原料采购、产品生产、仓储运输、批发经营和零售6大环节缔造1个完整的制造业。

现阶段的睡眠健康行业参与者以睡眠家居产品为核心,这类企业大多以产品生产出身,采取批发经营,属于第二产业。在生产端,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与竞争压力,在产品端则面临着巨大的库存压力与品牌压力。

第二产业的发展遇到了不小的问题,所以这些企业在通过精益生产提高制造水平的同时,也在积极向着第三产业迈进,实现产品到产品+服务+生态的业务核心转变。

在早期的行业竞争当中,国民巨大消费需求促使卖方市场的形成,企业追求产量与效率的提升,因为需求是充沛的。随着市场的发展,卖方市场逐渐转换为买方市场。

这类企业发现,强大的生产力,因为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加,反而会带来巨大的库存压力。以精益生产的代表的规模生产改革思路,其根本目的是提高产能利用率,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生产潜能。

但产能利用率是由终端需求带动的,仅在供给侧端提高产能利用率,是制造业投资回升的必要条件,终端需求持续开拓才是制造业投资回升的充分条件。

因此,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重心转变,成为这类企业近年来的改革核心。

改革方向主要分为下面几点:

在产品开发端:加大产品科技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以需求推动产品开发;提高产品可定制度。

在原料采购端:引入全面的供应商管理系统,为柔性供应链提供稳定物料支持。

在产品生产端:推行小批量多批次的柔性生产模式,甚至追求以个人订单驱动生产的极致柔性生产;推行智能制造,较低人力成本。

仓储运输方面:引入智能仓储管理系统,提高库存的可控性与库存管理效率;打造智能仓储,为柔性生产的小批量订单,提供服务支持。

批发经营方面:精简经销渠道,发展直营渠道,提高经销商的可控性与渠道服务能力。

零售终端方面:进行终端全面改革,提升终端品牌形象,开设更多高端。特色终端,打造全渠道、智能终端。

供应链管理方面:将传统推动式供应链打造成以需求驱动的拉动式供应链。

其改革的本质目的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新型材料技术等其他科技技术,实现从产品制造商到以消费需求为核心,具有强大产品研发、生产能力的品牌商的转变。

摒弃低利润的生产盈利模式,将企业核心盈利来源绑定于产品与服务上,实现企业模式的完全转换,迎合时代需求与产业发展趋势。

物联网推动产品服务一体化

目前,人类对疾病的数据积累,主要来源于病患于医院期间所提供的当下监测数据,而因为夜间大量生命体征数据的缺失,很多疾病的病因无法被定义和追溯。

因此,对睡眠过程的关注,不但能缓解失眠给患者带来的直接痛苦,还能通过对睡眠体征的即时采集,实现疾病溯因,进而达到疾病预防与治疗支持的结果。

试想一下,如果可以根据大量用户的夜间体征数据,并结合其他数据,如饮食数据、环境温度湿度数据、运动数据、过往病史、治疗经验等,便可建立更加精确的疾病预测的概率分析模型与疾病治疗方案推荐模型。

那么,疾病发生的可控性与疾病治疗的精准性都将会大幅提高。这样的应用场景是睡眠数据监测近年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传统睡眠产品制造企业(主要指家纺、家居企业)可以与科技公司展开产业合作,将检测传感器结合在传统睡眠器具或者小型检测设备之中,实现睡眠监测与数据收集的目的。

进而在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同时,切入到睡眠服务产业,与后端大数据公司、医疗机构进行产业合作,整合行业资源,建立以睡眠产品为核心的睡眠健康服务平台。

这样的发展思路也是近年来睡眠产品的传统制造企业,实现产业角色转型的主要思路。

在这样的产业框架下,产品与服务将是无法分割的,制造业企业可以在这之中寻找捅破传统产品销售模式盈利困境的方法,寻找全新的盈利机会。宏观上符合产业进化的趋势,微观上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睡眠健康产业增长放缓,睡眠智能有望成为全新增长点

睡眠健康产业可划分为四大类。分别为睡眠保健品、睡眠药物、睡眠用品、睡眠服务四大领域。据公开资料显示,截止2015年,国内睡眠健康产业规模达到了2114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6%。

目前睡眠健康产业以睡眠用品(包含家居家纺、医用器械、智能硬件)为主导,超过89%的市场由上述企业所占据,截止2015年,其市场规模超过1880亿人民币。

2007-2015年,我国睡眠健康产业年均增长率达到16.2%。就各个细分领域而言,包括心理咨询在内的睡眠服务领域增长最快,其复合增长率达到25%,但行业整体规模较小,目前对整个产业的发展推动非常有限。

睡眠用品领域,不但拥有巨大的市场规模基数,该细分领域的快速增长也成为了睡眠健康产业增长的主要驱动。

2007-2015年之间,睡眠用品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6.7%。

2015年,该细分领域的增长带来了行业92%的增量。

可以看到,睡眠用品领域无论是在行业规模还是在行业增长层面,都是睡眠健康产业的主要支柱。

在企业分布方面,睡眠用品企业数量最大,占比达到65%,但数量规模与细分行业规模不相匹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该行业成熟度较大,细分领域的企业规模整体规模偏大。

我们发现睡眠健康行业的四个领域,除睡眠用品领域外,其他领域企业收入规模都在3000万人民币左右,而睡眠用品企业平均营收规模达到14,462万人民币。

睡眠用品领域平均营收规模较高的原因是,是因为传统的家纺、家居、医疗器械等领域行业成熟度较高,大企业较多,小企业的竞争空间被压缩。

当然,本属于该领域的垂直智能硬件企业,因为发展较晚的原因,实际上远未达到该水平。

睡眠智能成为全新增长点,带来千亿级别市场

传统睡眠产业增长缓慢,睡眠智能成为全新增长点,带来千亿级别市场。

按照应用场景,睡眠健康产业可被划分为三大板块。

睡眠质量健康:以传统家居、家纺产品为代表的提高睡眠舒适度的传统睡眠产品。

睡眠医疗健康:以睡眠医疗器械、睡眠药物为代表的治疗睡眠障碍疾病的医疗产品

睡眠智能:基于智能家纺、智能家居、智能器械、智能手机等产品,以保证身体健康为目的,依靠传感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供包括数据监测、健康管理、智能家居、个性化睡眠解决方案在内的智能化产品与服务,本文对睡眠智能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用领域。

行业发展一般可总结为四个过程,在经历了进入期的艰难发展、成长期的快速成长,成熟期的趋于稳定之后,一个产品、模式、渠道、需求稳定的行业,必然会进入发展的“新常态”—行业增长速度保持长期稳定且低位运行的阶段。

行业整体缺乏增量空间,企业机会被压缩,行业竞争以存量市场的相互侵夺为主。

而上述四个元素中,一旦有一个及或者多个因素被打破,则行业有可能寻找到全新的增长点,从而进入一个新的成长周期。

这样发展的前提,往往是上述四个元素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发生质变,打开全新的消费需求点,并在某种程度上重构这个产业。

我们认为,睡眠产品端的设备智能化,不但是产品的质变,其本身也是区别于传统家居家纺产品的全新需求,更重要的是睡眠智能区别于第二产业的6+1模式,是以服务为核心的全新生产关系。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未来睡眠健康产业出现了全新的增长点,那就很有可能产生于睡眠智能领域。

对于睡眠智能而言,现阶段行业发展较慢的直接原因是消费习惯还未养成。

睡眠智能这类创新型的科技产品,首先主要是类似创客(Innovator)人群使用,然后到早期使用者(EarlyAdopter),到早期大众(EarlyMajority),后期大众(LateMajority),最后是落后者(Laggards)使用。

经历了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硬件这几年的飞速发展,目前,睡眠健智能行业已经进入了早期使用者阶段(EarlyAdopter)。

这个阶段的使用者以行业用户居多。行业目前发展的瓶颈在于缺乏有效的失眠的综合解决方案,大部分产品精确度不高,缺乏多个上下游机构开放合作,市场成熟度还不够高。

市场难点在于更加精确的监测技术和更加开放的上下游和异业合作,继续加强市场教育。

我们根据该产业过往数据,利用分析模型,对行业发展进行规模预测。

高增长预测代表着,基于往年数据,以睡眠智能为主的智能产品、科技产品得到市场认可,为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增长点,开始快速增长,且增长率逐渐增高时,所存的普遍增长规模预测。

低增长预测代表着,基于往年数据,以睡眠质量健康为主的传统产品及升级产品,获得市场稳定需求,所呈现的增长率逐渐降低的规模预测。

睡眠产业,依靠传统渠道改革、产品舒适性升级、品牌升级等方式带来的行业增长,存在一定的必要性,但在整体消费需求饱的背景下,却是是短暂而不可延续的。

而睡眠智能这一基于传统睡眠产品,却又提供额外的智能服务,可以激发消费者的全新需求,带来新的增长点。

睡眠监测成为睡眠智能产业的核心入口 2018中国睡眠健康行业趋势报告:传统企业正在智能化转型,孕育新流量入口
睡眠智能产业可以划分为四大板块:

硬件:以传感器、芯片等产品器件为主的上游硬件材料企业

设备:睡眠监测仪、智能助眠设备为代表的睡眠智能设备

数据:针对睡眠监测数据进行数据管理与睡眠数据的报告分析

应用:将睡眠监测数据,应用于医疗、睡眠改善、健康评估等多方面

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现阶段的睡眠智能产业,是以睡眠监测为核心,根据睡眠监测数据,展开相关的健康管理服务。

我们可以认为,睡眠监测领域是睡眠健康产业的重要入口,而依靠睡眠监测的相关数据,企业可以展开包括健康评估在内一系列的医疗健康服务,为传统企业的转型、创新企业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机会。

睡眠智能健康领域企业,可以被划分为两类:

一类以智能硬件为核心并结合APP软件,提供睡眠监测、睡眠改善、睡眠数据分析等服务,依靠产品销售与产业合作盈利。

我们将其称为产品与服务一体的睡眠硬件制造商。以其中的代表性企业Sleepace享睡为例,其检测设备以心率变异(HRV)技术及呼吸、翻身等指标分析睡眠状况,其技术被学术界广泛认可。

一类以软件APP服务为核心,提供睡眠数据分析、睡眠知识、睡眠改善等服务,依靠平台电商性质的设备销售、广告、数据、产业合作盈利。

我们将其称为以睡眠监测为入口的,睡眠内容平台。在苹果商店内,以蜗牛睡眠、萤火虫睡眠、小睡眠、白噪音等为代表的助眠APP已超过10种。部分APP同时具备利用音频采集、体温采集等技术测量睡眠时间,区分深睡短睡时间的基础监测功能。

前者以自有品牌硬件设备的销售为核心,基于APP的睡眠报告、睡眠知识是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服务。

这类企业往往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具备多种技术专利,其产品科技含量较高,拥有优秀的工业设计与较准确的监测机制。

相比于医用设备,其设备性价比更高。这类企业能以技术和专利建立竞争的护城河。

后者以基于手机传感器的睡眠监测为切入点,以睡眠监测、睡眠知识等软件服务为核心,且由于其本身对流量的高依赖,因此往往带有一定社交属性,在提高用户粘性的同时,方便传播。变现途径则以睡眠主题的产品销售、广告、产业合作为主。

这类企业往往对硬件产品的投入较少甚至没有,其核心竞争力必须基于通过先发优势所建立的强大品牌IP,并为消费者源源不断的提供与睡眠强相关的垂直内容。同时争取建立与手机制造商的紧密合作,掌握更多用户入口,巩固流量优势。

据动脉网不完全统计,目前睡眠智能的企业已经超过30个,一半以上的企业均已经获得融资,融资规模主要集中在数百万到数千万不等。

其中橙意家人的B融资规模最大,达到了7000万人民币。行业整体融资主要集中在早期天使轮,融资轮次最多的sleepace也仅进入了B+轮,行业整体较为不成熟,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我们对于智能睡眠领域的企业统计,主要针对以睡眠健康为主的创新型企业。除此之外,还有类似飞利浦、三星等行业巨头也在制造睡眠监测产品以及提供相关服务,但由于这些企业业务过于复杂,会影响我们对创新型企业的业务能力判断,因此本报告并未对这些企业及产品进行分析研究。

就睡眠监测产品而言,主要被分为三类:医用多导睡眠监测仪,佩戴式检测设备、非佩戴式监测设备。

多导睡眠监测仪:目前睡眠监测领域最专业的设备,可对鼾症,发作性睡病,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发作性嗜睡强食综合征,嗜睡症,失眠等多种睡眠疾病进行检测。

通过夜间连续的呼吸、动脉血氧饱和度、脑电图、心电图、心率等指标的监测,可以了解打鼾者有无呼吸暂停、暂停的次数、暂停的时间、发生暂停时最低动脉血氧值及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程度,是国际公认的诊断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金标准。

多导睡眠监测仪是目前最常用的睡眠监测手段,是诊断打鼾最重要的检查,是国际公认的诊断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金标准。

在家用硬件方面,主要分为助眠设备与监测设备两类,其中检测设备又可分为佩戴式与非佩戴式。

佩戴式监测设备代表产品,智能手环:通过体动记录仪(Actigraphy)来分析睡眠状态。也就是说,基于搭载的重力感应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通过佩戴者体动频率分析睡眠状况,浅睡眠状态下体动较多,深度睡眠体动较少。其价格便宜,但准确度较低且无法进行心率测试。

非佩戴式监测设备代表产品,睡眠带:带状设计,布满传感器,将其平铺在床铺上即可分析晚上的睡眠情况,能够测量用户的总睡眠间、休息心率、呼吸速率、入睡时间、起床次数以及进入深度睡眠的总时间,还能够监测打鼾。准确性较高,造价也较高,对使用者的睡眠影响较小。

非佩戴式监测设备代表产品,监测纽扣:带状设计,布满传感器,将其平铺在床铺上即可分析晚上的睡眠情况,能够测量用户的总睡眠间、休息心率、呼吸速率、入睡时间、起床次数以及进入深度睡眠的总时间,还能够监测打鼾。准确性较高,造价也较高,对使用者的睡眠影响较小。

本报告为动脉网与泛家居网合作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