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看点 > 正文

券业人:如果你还想生存,就必须打破这面思维的“墙”

来源:定哥有话说 发布时间: 2018-04-27 09:27:07 编辑:诚富

导读:上个周末定哥做为分享嘉宾之一参加了青果新力量上海站公开课,3、40家券商、100+热血同侪,齐聚魔都。

上个周末定哥做为分享嘉宾之一参加了青果新力量上海站公开课,3、40家券商、100+热血同侪,齐聚魔都。

在一天的《券商精益管理哲学与实践》课上,定哥跟大家分享了四本书,其中一本是定哥最近读的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可能有人会疑问,定哥不是做券商的吗?怎么突然关心起传媒来了?

其实定哥对媒介生态一直很关注,在领略了麦老对“地球村”、“媒介是人的延伸”的充分预测和解读后,更是被他的鬼马之才惊艳到,大有相逢恨晚的感觉。

信息时代是一个为麦克卢汉正名的时代,这些以往看来荒诞不可信的理论如今被一一验证。感叹之余,定哥也想说说自己对这个时代的一点看法。

<1>

每一个社会组织,甚至每个人都有一道“柏林墙"

相信大家都听过著名的“柏林墙”。当年东西柏林分治,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东柏林在社会经济等各方面落后于西柏林,导致了很多东柏林居民偷偷入境西柏林,于是东德政府建起了这道环形的柏林墙来阻止东柏林居民的出逃。

(未拆之前的柏林墙,出逃的东德人)
柏林墙虽然暂时隔绝了两地的交流和往来,但其实损失最大的是整个东德社会和人民,落后的社会体制和经济,与日新月异的西德的差距越来越大。

物理空间的隔绝,隔绝不了信息时代信息的传递,隔绝不了东德人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在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了。东德政权自动崩溃,东西德统一。

但柏林墙存在的年代,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大概都有一堵“墙”横亘其中。

虽然,历史上这堵象征着倒退和落后的墙倒了。但事实上,如今依旧有很多人被困在“墙”里面。

<2>

深圳往事:跨越三十年的大逃港

从定哥的办公室,可以清晰地看到深圳蛇口的深港西部大桥,这座由深港两地合作兴建的、于2007年投入使用的白色大桥,是连接深圳与香港的重要通道。桥上车流滚滚,一片繁忙景象。

(连接两岸的深港西部大桥)

但在这碧水白桥背后,却有着一段许多深圳人所不知道的惨痛历史:上世纪50-80年代,有将近100万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

这被研究者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最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而深港西部大桥所在的深圳湾,便是当年逃港者的一条主要线路。

深圳宝安的一位农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改革开放”这4个字,你们是用笔写的,我们,是用血写的!

(30年前,人民用脚投票的“大逃港”)

“大逃港”,无疑是历史的悲剧,但同时,它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催生针。

做为一个深圳人,你应该知道这个城市是从哪里来的,远不是你从歌曲里面所听到的“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里画了一个圈”那么浪漫简单。

无论是“柏林墙”,还是“深圳湾”,物理的隔离都阻隔不了信息的传递和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早些年,当定哥欧洲旅行,第一次乘汽车穿越欧盟国家的边境线而无需停车查验证件,一路通行无阻,感触良多。

对比每每为工作或生活需要穿梭于深港两地,面对繁琐的边防检查、拥挤的排队等候而锁眉的人群…

同为中国的土地,你会感觉这“墙”依然还确确实实的存在着。

<3>
为什么我们要“开放分享”?

在《理解媒介》这本书里,自始至终贯穿着一个主题:一切发明创造和技术,都是人的肉体和神经系统的力量和速度的延伸。

信息运动的加快导致了社会群体结构的变化和新的社区的形成。因为任何力量和速度的增加,本身就是一种破坏力。

我们这就很容易理解,历史上闭关锁国的大清帝国的衰败,即使是所谓的“洋务运动”也不能解决问题。

而我们的近邻日本采取彻底开放的“脱亚入欧”的姿态,并以其快速的行动力迎来了日本快速的繁荣与强盛,成为亚洲最早的发达国家。

同样,70年代末中国政府及时的政策调整,“改革开放”同样挽救了濒临崩溃的社会,闭关锁国数十年的中国终于在国际社会的生态圈里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分工,并能够持续吸收外界的丰富养料,不断迭代。

这一切都是新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新的能力的延伸,从而带来社会(包括国际社会)组织形式的变化。

国家如此,更遑论我们企业与个体,唯有开放,参与分享(分工),我们才能不会被这个时代抛弃。

<4>

“牌照思维”就是我们券业的“墙”

“券业的金融科技缺失了至少十年”,在新力量公开课上,启鸿的观点引起了学员们的热议。

在定哥看来,券业岂止是金融科技缺失了十年,而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多方面缺失了十年,会后的第二天就有券商经纪线负责人微信定哥:“券商这个行业太需要精益管理理念和体系了”

而造成缺失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在享受牌照红利的同时,我们同时缺失了不应失去的『开放精神』和『连接能力』,而牌照思维,就像一道墙一样让我们与这个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所隔离。

当以BATJ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不断倒逼,同花顺、雪球等影子券商的不断渗透,我们才猛然感觉到“黑云压城城欲催”。

很像当年美洲大陆的土著部落,长期沉浸于部落之间的厮杀,有一天突然发现了船坚炮利的白人入侵者来了...

实际上券商牌照这堵墙早已被悄悄打破,十多年来,各类新兴的资产管理、财富管理机构、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不断兴起...

早已对传统的金融机构形成了冲击,只是我们生活在“墙”里,神经网络触觉已变得迟钝罢了。

在这个“信息全球化”“去中心化”“自媒体”成为特色的新时代,做为资本中介的券商,表面上看是要强化提升自己的媒介能力。未来在金融行业,人、金融产品、资讯、金融科技、传播方式...将都是券业媒介。

但深层次里看,将是企业文化、治理结构、组织模式、营销服务模式等等多方面的变革。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用精益管理的理念、方法和工具去不断的实践和迭代。

罗素说过这么一句话,“大部分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

我们总是习惯把自己圈在自己的舒适区,在牌照这个“墙”的庇护下,我们过得很“舒服”却很难获得成长。

仅仅饰演“资本中介”这个角色,券商走不远,仅将将“以客户为中心”停留在纸面上,空喊口号又有什么用呢?

ps:好物不独享,定哥这里也把文中介绍的《理解媒介》这本经典书籍分享给大家,留言点赞数前8名,即可获得赠书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