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看点 > 正文

中国的有钱人为什么叫土豪?不能称为贵族?

来源:昌明秘闻  发布时间: 2018-05-10 11:31:18 编辑:诚富

导读:这两年,“土豪”成了热词,商家围绕土豪制造卖点。土豪们以土豪身份为荣,准土豪、非土豪都希望并入土豪行列。许多人对土豪刮目相看,并将土豪与贵族画上等号,殊不知两者无精神交集。

这两年,“土豪”成了热词,商家围绕土豪制造卖点。土豪们以土豪身份为荣,准土豪、非土豪都希望并入土豪行列。许多人对土豪刮目相看,并将土豪与贵族画上等号,殊不知两者无精神交集。

土豪怀抱金银财宝,觉得自己应享用最新、最好的产品及服务,然而其除了钱财打底,既无主见又无审美水准,因而有山西煤老板逛北京商场,服务员巴不得借土豪之力,行销最贵而最不好卖的东西,煤老板财大气粗地豪购,虽将奢侈品“武装到牙齿”,仍逃不脱麻袋绣花——底子太差的形象。

贵族,会在有意无意中引领潮流,土豪则如猴子摘包谷般追潮逐流,追逐也入不了流,花了钱、受了累,还囿在蹩脚、山寨的泥淖里,难以自清。

要区分贵族与土豪,不妨让他们开口说说话,贵族的举止谈吐文雅有礼,懂得尊重,不会仗钱或仗势欺人;曾有位当记者的朋友,说他去采访一个土豪的感受:一进门,只见那土豪将一双脚跷在桌上,土豪嘴中每吐出的一百个字中,有过半数是脏话痞话,蛮横之下,一副老子有钱老子怕谁的架势。土豪与贵族的教养之别,由此可见一斑。

而西方所崇尚的贵族精神不是爆发户精神,它从不与平民的精神对立,更不意味着养尊处优,悠闲奢华的生活。

而是一种以荣誉.责任.勇气.自律等一系列价值为核心的先锋精神。
真正的贵族精神是这样的:

文化的教养,抵御物欲主义的诱惑,不以享乐为人生目的,培育高贵的道德情操与文化精神。

社会的担当,作为社会精英,严于自律,珍惜荣誉,扶助弱势群体,担当起社会与国家的责任。

自由的灵魂,有独立的意志,在权力与金钱面前敢于说不。而且具有知性与道德的自主性,能够超越时尚与潮流,不为政治强权与多数人的意见所奴役。

1、富与贵不是一回事

我们现在大部分中国人所理解的贵族生活就是住别墅、买宾利车、打高尔夫,就是挥金如土、花天酒地,就是对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实际上,这不是贵族精神,这是暴发户精神。

在大多数中国人的意识里,富与贵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但事实上这是两回事儿。富是物质的,贵是精神的。

贵族精神,首先就意味着这个人要自制,要克己,要奉献自己,服务国家。

英国的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毫无疑问,是贵族。英国皇室把他们送到陆军军官学校去进行学习。毕业后,哈里王子还被派到阿富汗前线,做一名机丅枪丅手。英国皇室知道哈里王子身份的高贵,也知道前线的危险。但是他们公认为国家奉献自己、承担风险是贵族的本职,或者说是本分所在,是理所当然的。

英国二战的时候有一张照片流传得非常广,当时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到伦敦的贫民窟进行视察,他站在一个东倒西歪的房子门口,对里面一贫如洗的老太太说:“请问我可以进来吗?”这体现了对底层人的一种尊重,而真正的贵族是懂得尊重别人的。

2、贵族代表了尊严和品行

英国的老百姓普遍认为,贵族精神代表了一种尊严,一种高超的品行。
西方中世纪的战争好多跟中国春秋战争非常相似,战场上是对手,下了战场仍然还是朋友。所以那个时候的好多战争,在今天看来就有点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

公元前1135年,英国国王亨利一世去世了,他的外甥斯蒂芬和他的外孙亨利二世都认为自己有权继承英国王位。斯蒂芬本身在英国,就捷足先登,抢先登上了王位;亨利二世在欧洲大陆,听到这个消息后愤愤不平,在欧洲大陆组织了一支雇佣军前来攻打斯蒂芬。那个时候亨利二世很年轻,经验不足,出兵的时候没有很好的筹划,所以大兵千里迢迢开到了英伦三岛一上岸,就发现钱已花光了,没粮食了。

怎么办呢?这个时候亨利二世作出了一个咱们中国人绝对想不到的选择,给对手斯蒂芬写了封求援信,说我出征准备不周,没了粮草,您能不能给我点接济,让我把这些雇佣军遣散回欧洲。斯蒂芬居然慷慨解囊,给了亨利二世一笔钱。可后来亨利二世竟然第二次发动了同样的战争来争夺王位。

人家当初接济你,你现在又杀回来了,这在中国人看来是忘恩负义。欧洲的贵族认为对手的宽容是理所当然的,该竞争的还是要接着竞争。所以过了几年之后,亨利二世再次率领大军,卷土重来。这时他年龄大了羽翼已丰,所以在战场上打败了斯蒂芬。虽然他取得了胜利,但结果却很有意思。他和斯蒂芬签订了一个条约,就是这王位还是由斯蒂芬来做,把亨利二世立为太子,一旦斯蒂芬百年之后,由亨利二世来继承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