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记:怎样把内容IP像品牌那样使用
导读:按着国庆假期结束,年轻人返城这个时间点,美食短视频媒体日食记悄悄地将自家小程序插进了公众号底部菜单栏。经过几天的测试后,目前该小程序已正式上线。
按着国庆假期结束,年轻人返城这个时间点,美食短视频媒体日食记悄悄地将自家小程序插进了公众号底部菜单栏。经过几天的测试后,目前该小程序已正式上线。
从2013年12月,上传第一期节目“制作圣诞姜饼人”到现在,日食记在近5个年头里已经积累了未去重复粉丝数四千四百万,其中微博未去重复粉丝数2249万。连常在视频中出现的一只小白猫,在微博平台都已经有了五百多万粉丝。
日食记告诉亿邦动力,上线小程序就是想为这些一直追随的粉丝们打造一个“日食记星球”。对于那些无意中闯入星球的“游客”来说,他们或许能在其中找到日食记一直以来试图营造的——名为“向往的生活”的氛围。
细数当下头部美食类短视频媒体,无论是李子柒、办公室小野还是日食记,它们想通过视频内容展现给受众的都不仅是美食的烹饪过程,更重要的是美食制作过程中表现出的生活方式或者说意 趣。在日食记的短视频中,这种意趣可被凝练为对简单而又不失精致的生活方式的宣扬,如同命题作文中的中心思想,影响了日食记的电商化路径。
通过与日食记的交流,亿邦动力总结了其电商化路径的三个主要特点:
一、电商与内容的高度结合。日食记的选品以及商品推广,都与视频内容形成共振。
从表现形式上来看,短视频比图文形式的商品推广有更大的创作空间,短视频媒体能够把商品在场景中做露出,从而与特定场景相结合,为商品赋予独特性与意义。问题是许多短视频媒体并没有利用好这一优势,往往在内容推送外,单独用图文或视频展现商品,或者干脆只是在文末附上链接。
日食记的商品推广过程则与此相反。以其中秋期间的一段视频为例,演员们来到阳澄湖,乘舟捞蟹,湖边烹饪,又以黄酒佐之。三分多钟的视频中,出现的两件商品——蟹用黄酒、酒杯,都在视频中被人实际使用。演员们为观者带来一种“代替体验”,使得商品与观者在心理距离上更近。
此外,日食记的选品策略同样注重与视频内容作结合。亿邦动力了解到,其在售商品主要分为两类:自有商品与优选商品。自有商品多半为食品类,由日食记团队进行口味开发,包装设计,再找代工厂进行加工,不涉及选品问题。
而优选商品的选择,则要符合日食记视频内容一贯的主题——简单而不失精致的生活,价格不是主要的决定因素,颜值和功用才是。这一点在尚处在测试阶段的小程序商城内,就有着鲜活的展现,上架商品大多造型精美,价格高昂。
二、利用生活化的视频内容,与用户形成情感交流,具有极强社群属性。
在“向往的生活“这一命题下,日食记出品的视频大多情节简单、画面干净。这种高度生活化的叙事,为观者提供了自我代入的空间,观看视频成了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
正是这种情感的交流,使得粉丝们围绕着“日食记”这一主IP,形成了紧密的社群。日食记告诉亿邦动力,甚至有粉丝自发成立“稽查小组”,搜寻内容侵权者,并加以警告。
相应的,日食记也十分重视自身社群维护。亿邦动力观察到,上述新上线的小程序中不仅设有商品版块,还有内容板块,该板块下,视频内容按菜谱进行分类。粉丝可在视频内容下留言互动。小程序中还设有分销功能,激励成员们将好用的商品分享到自己的社交圈。
三、 在已经成型、定调的品牌IP下,进行自有商品的研发与设计。
在经历持续5年的更新后,日食记已经形成了自己的IP。日食记方面表示,由于已经具有一定粉丝基数以及前期大量内容积累,自身IP已经有较高认知度和独特的内核。以此为基础进行自营商品的设计与研发,产成品被覆盖在一种统一性下,IP得以发挥出品牌的作用。
据悉,除新近上线的小程序外,日食记的首家线下体验店也将于近期登陆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