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产业 > 科技前沿 > 正文

别小看电子游戏 游戏之心枯竭或会削弱国家的竞争力

来源:环球网 发布时间: 2019-04-11 15:09:38 编辑:Emily

导读:《日本经济新闻》4月11日文章称,包括GAFA(谷歌、苹果、亚马逊及Facebook)和微软在内的美国5大IT企业同时还是对超巨大数据中心投资额的排名前5。

《日本经济新闻》4月11日文章称,包括GAFA(谷歌、苹果、亚马逊及Facebook)和微软在内的美国5大IT企业同时还是对超巨大数据中心投资额的排名前5。它们利用丰富的计算机资源,如今正在数字娱乐的领域发动攻势。

它们的目标之一就是游戏。最近,谷歌宣布通过不挑选终端的云计算型服务涉足游戏,而苹果也推出了定额制的游戏畅玩服务。

笔者在这里并不想谈论诸如游戏的“真命天子”是互联网、市场份额竞争的走向等的行业话题。而是希望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当从游戏=创新孵化器这一角度加以理解之际,日本是否能高枕无忧?

首先,如果观察有望给众多领域造成影响的世界科技创业者,受到游戏触发的人不在少数。他们追求过去没有先例、动人心魄的游戏表现和功能的姿态正在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动力。

创建涉足人工智能(AI)业务的英国沉思科技(DeepMind Technologies)的杰米斯·哈萨比斯(Demis Hassabis)原本是游戏的玩家和开发者。他以历史悠久的围棋等游戏为舞台磨练科技。认为这些成果有助于节能和发现新材料。

“游戏是测试新科技的优良平台”,美国Niantic也由曾是游戏少年的约翰·汉克(John Hanke)担任首席执行官。他将寻找推动招牌游戏APP《精灵宝可梦Go》采用的增强现实(AR)普及的方法。

两家公司均为与谷歌关系密切的新兴企业,但这次谷歌自身将在游戏领域踩下油门。谷歌宣布涉足游戏业务,相比全世界达到20亿的玩家,其目的更重在向开发者发出讯号。那就是,不会被传统的游戏机性能束缚,而是可以随心所欲的制作游戏。

要持续成为创新的领导者,吸引具备野心勃勃创意的人才的凝聚力不可或缺。要涉足多样化业务、避免膨胀的组织机构僵化、保持挑战精神,与要求苛刻而敏锐的游戏开发者的接触应该会给谷歌带来刺激。

别小看电子游戏 游戏之心枯竭或会削弱国家的竞争力

那么,日本的情况又如何呢?在游戏机和软件领域不断推出热门作品,创造有吸引力的卡通人物的日本企业很多。毫无疑问,日本是游戏大国。但是,如果连超出游戏领域的情况也包含进来评价影响力的话,日本则显得美中不足。

最为接近“源自日本的巨大平台提供商”宝座的或许是2003年的索尼。该公司制定的计划是将游戏机PlayStation的半导体和操作系统应用于电视等家电,推进网络化,进而制定内容发行标准。

但是,对于名门企业索尼来说,游戏业务方面只能算“新手”。对于突出游戏的路线,管理层的意见存在分歧,结果遭遇了挫折。在索尼行动迟缓的情况下,创新的主导权被美国西海岸的企业群夺走。现在索尼仍是业绩坚挺的优良公司,但却显得平淡无趣。

多玩国公司(DWANGO)提出“打造与算法至上的谷歌不同的世界”,一直发出独特的气息。在该公司主办的象棋软件大会上,其与电装携手,推出了没有误差地安全移动棋子的机械臂,属于“认真玩游戏”公司的代表。不过,该公司的经营也因竞争激化而动摇,正迎来关键时刻。

在日本企业意识到的时候,娱乐的竞争对手已不仅限于美国企业。运营短视频应用TikTok(抖音国际版)的中国企业字节跳动科技利用AI,宣称要成为创造性的核心。该公司在日本也在培养开发人员。在巨大的浪潮面前,日本企业的存在容易变得模糊不清。

游戏之心的枯竭甚至有可能削弱国家的竞争力。这是因为能应用游戏的手法和思维的范围相当广泛。

按照心理学等的理论,努力参与有价值的活动和成功的反馈会提升人的幸福感。只要努力就触手可及的目标的设定、达成度的可视化、与他人的交流……如果将这些游戏中显得理所当然的要素积极引入到现实社会,能够使人的意识更加积极,并改变人的行为。

实际上,一边以游戏的感觉来享受一边展开某些行动的游戏化(Gamification)被认为能用于推动健康增进的保险、以及高效学习的教材等。

这也是不分行业,且可能深入关系到企业经营的问题。在会员付费变得普遍的时代,有助于加深与客户关系的愉快的用户体验必不可少。这就要用到游戏思维。

如果有经营者说“我们公司并非BtoC(面向顾客)企业,和我们没有关系”,那就大错特错了。在基于AI和机器人的自动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可以说能实际感受到工作的喜悦和卓越团队合作的职场设计是所有领导者的职责。

观察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创新企业50强排名,日本只有NTT docomo(第36位)和丰田(第37位)入榜。拥有排在首位的谷歌等27家企业的美国遥遥领先。如果这样的霸主认真涉足游戏,差距或将进一步拉大。

日本也在借助网络虚拟形象表现自己的“虚拟主播”(Vtuber)的科技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存在支援学校游戏化教育的GREE公司等的案例。这种趋势有加速的空间。

在大量数据来往交织的21世纪,所有的企业都不得不变身为科技公司。我希望将“游戏之心”、“开发人员之魂”加入到能赢得竞争的企业条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