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美国互联网霸权!比华为更狠,又一尖端科技封锁被突破!
导读:随着这一互联网底层技术被攻克,又一个卡住我们脖子的手断了!
随着这一互联网底层技术被攻克,又一个卡住我们脖子的手断了!
首款基于“龙芯”国产域名服务器发布
我国是世界上互联网用户和访问量最大的国家,而域名系统是互联网的根基。
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由中科院孵化的高科技机构在北京发布首款基于龙芯芯片的国产域名服务器,该服务器全部自主研发,软硬件均实现国产化,这是我国在互联网底层技术创新的又一个新成果。
说起域名服务器或许很多人会觉得有点陌生,也不知道什么用途,简单来说,在我们生活中要上网就得有域名。
而域名的解析就需要用到根服务器。顾名思义域名根服务器就是用来管理互联网的主目录,就相当于网络中的指路牌或地图导航一样指引我们前进。
但这个导航同现实中的精确度可谓天差地别,它要在几十亿的IP地址中进行标识定位,但凡有丝毫偏差,就会造成无法上网。
不过目前在IPv4体系内,全球只有13台根服务器。其中10台在美国,另外3台分别在英国、瑞典和日本,在我国并没有一台,我们长期受制于人。
这也就意味着未来某一天美国切断根服务器,将导致网络瘫痪。
而这些域名根服务器共同负责全球互联网域名根服务器、域名体系和IP地址等的管理。
作为互联网大国,中国不能只是“应用创新”、“模式创新”,更重要的是“技术创新”,特别是“底层技术创新”。
如今,随着我们在国产域名服务器领域的这一开创,我国将摆脱美国互联网霸权。
而这款国产域名服务器,最大亮点是加强了互联网域名根服务能力,从技术上突破了全球13个根服务器的数量限制。
这意味着我国在解决互联网底层技术“卡脖子”的问题上又进了一步。
国产龙芯自主研发18年历经三代
完成这一壮举的,就是中科院旗下龙芯中科,一家比华为海思还早三年涉足芯片研发的企业。
在没有龙芯之前,我们完全靠进口,后果不堪设想,在这个信息时代,没有芯片,整个社会都会瘫痪。
于是2001年5月,在中科院计算所知识创新工程的支持下,龙芯课题组正式成立。
在2002年8月10日,龙芯便缔造了中国首款通用CPU龙芯1号XIA50,终结了中国计算机产业"无芯"的历史。
但由于西方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导致龙芯此后的路很艰难。
龙芯3A3000笔记本
但这并没有压垮这家企业,龙芯诞生的初衷,就不是利润和赚钱。
没有整机厂商支持,我们自己做整机;没有应用场景,我们自己开发应用软件;没有生态,我们自己完善生态。
直到2007年7月31日,龙芯2F(代号PLA80)流片成功,龙芯2F成为了龙芯第一款产品芯片。
到了2008年三月,北京龙芯中科技术服务中心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龙芯终于开始了自己的产业探索。
2009年9月28日,我国首款四核CPU龙芯3A(代号PRC60)流片成功。
到如今,国产龙芯的研发之路已经走过了18年,历经龙芯1号、龙芯2号、龙芯3号系列三代。
性能也从当初龙芯1号的266MHZ提升到龙芯3B1500的1.5GHZ,工艺从当初的180纳米提升到32纳米,可以说龙芯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
而龙芯芯片已经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领域实现了应用,域名管理软件红枫系统2.0版在多项重要指标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并全面适配国产芯片。
我们正在前进
“龙芯”的诞生被业内人士誉为民族科技产业化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商品化的“龙芯”1号CPU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已打破国外垄断。
在龙芯2017产品发布暨合作伙伴大会上,龙芯中科总裁胡伟武用实际行动向所有人证实,这些年龙芯是如何迎着列强的炮火砥砺前行。
“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做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一定能够达到!”
从过去的发展路径来看,虽然磕磕绊绊,但自主研发的龙芯在尖端领域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未来龙芯要做的,就是建立自己的生态,推向市场化。
芯片研发,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但我们期待着国产芯片、国产内存、国产硬盘、国产操作系统越来越强大起来!
虽然中国在这个产业落后于欧美很多,近年来,随着芯片国产化进程加速,很多企业取得不错的成绩。
而随着此次首款基于龙芯芯片国产域名服务器的发布,也说明了我国企业在跟随时代不断的在进步,这是一个值得被铭记的时刻。
参考整理自:科技之窗、鲁大师、鸣金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