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商学 > 论道 > 正文

金心异:深圳人不要自我膨胀!

来源:隆中对策智库 发布时间: 2019-09-02 10:50:18 编辑:夕歌

导读:然而,新一轮历史重任的落实,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一巨大政策“帽子”的赋予,能否让深圳继续发挥改革开放精神,为全国探索经验?这显然既是巨大红利,又是巨大任务。换句话说,好处给了,难度也不小。

2019年前八个月已经过去,对于处在内外部环境发生急剧转变且全要素生产率急需升级换代的中国经济与改革浪潮而言,深圳能否担当得起引领新时代的历史重任?

从今年2月份的粤港澳大湾区整体方案,到8月18日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全国瞩目深圳。

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已经41年,深圳精神、深圳模式曾一度成为中国其他城市学习的榜样与标杆。时至今日,人们依然记得深圳蛇口改革开放的“第一声春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深圳这座城市的魅力,近年来已不断被国际媒体定位于中国硅谷、世界硅谷,ICT产业群,从手机电脑到各种高新科技产业,百花齐放,应有尽有;AIOT产业群,从各种AR、VR应用,到全球化万物智联的新时代,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以及最吸引年轻人的自由空间,优势明显,一个最直观的数据是,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旁边两大巨头都市广州与香港。

当然,也必须意识到的是,深圳的产业空心化与地产化问题也同样严重,加上人口结构严重倒挂,公共服务不足与均等化常年待解,很大程度上这座改革之城多年来已经无法配得上“改革”二字。

然而,新一轮历史重任的落实,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一巨大政策“帽子”的赋予,能否让深圳继续发挥改革开放精神,为全国探索经验?这显然既是巨大红利,又是巨大任务。换句话说,好处给了,难度也不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共十九条。发展目标提出:发展目标。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深圳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范,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世界领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到本世纪中叶,深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同时,中央此次给予深圳的工具手段也很实际,尤其在政治与法律层面寄望于改革突围。比如意见中明确: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在遵循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基本原则前提下,允许深圳立足改革创新实践需要,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

如何看待深圳先行示范区的改革重任?当前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又存在哪些难题?隆中对策智库日前对话了经济学者、深圳市人大代表金心异。

以下为《隆中对策智库》对深圳市人大代表金心异的对话内容:

隆中对策智库: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如何“先行示范区”对于深圳的意义?

金心异:先行示范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有一定关联。实际上既是大湾区战略的逻辑延伸,又是放在全国和全球的框架下对深圳的一个战略委托。

粤港澳大湾区的目的是对广东、香港、澳门的经济产业发展进行整合,解决香港澳门目前所遇到困难和问题,而大湾区政策体系中最核心最关键的是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这是国家层面明确定位的第三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前两个是上海和北京。

粤港澳大湾区被明确为第三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意味着大湾区成败的关键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极言之,如果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建设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那就说明大湾区是成功的,如果不能,大湾区就失败了。

这也是为什么最高领导人会特别强调深圳的核心引擎作用。因为在现有的粤港澳大湾区里面,科技创新、创新科技产业做得最成功,最具代表性的是深圳。深圳在过去的三四十年时间,建起了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高新技术产业链网——或者叫产业集群,或者叫地区创新网络——崛起了一大批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高科技公司。这是广州和香港都不曾做到的。所以,国家最高领导人强调深圳的核心引擎作用,是有所本的,是指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里面,深圳应该发挥核心引擎。

在此之前,有关方面对此的理解是有所偏差的,虽然大湾区整个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发展来说,香港、深圳和广州都是主要动力引擎,如同一个飞机有四个发动力,大湾区有三个发动机,好像没有问题。但,单就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来说,应该是以深港国际都会作为主要的核心引擎,没有之一。

从粤港澳大湾区整体规划,到延伸出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样的定位,其中一个要义就是明确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引擎作用。

无论是高科技产业,还是科学与科技基础研究,以及把科学与科技研究转化为产业,虽然这三方面深圳已经做出了很多贡献,但也有很多的体制障碍没有解决。

隆中对策智库:主要有哪些体制机制问题?

金心异: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也好,深圳建设国际化创新城市也罢,都存在很多体制机制弊端没有克服,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其中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

科学、科技研究与研发三方面,我们过去三四十年一直想要解决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两张皮的问题,但解决的一直不太好,这说明里面存在体制痼疾。为什么先行示范区明确说深圳是珠三角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主阵地,其用意也在于此。因为只有这样一个定义,从要解决科技管理体制的弊端,科技和经济相结合的体制障碍角度,才能把深圳定位成主阵地;否则,以深圳的基础研究的现状,无论如何都不能成为主阵地。 

因为从基础研究来说的话,深圳是非常薄弱的,如果从大珠三角来说,基础研究最雄厚的是广州,尤其是中国科学院系统的基础研究,如广州分院。但拿广州分院作为主阵地,是无法让武汉、南京、成都、西安这些城市心服口服。而且,珠三角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如果以广州为主阵地的话,那等于强调基础研究,武汉、南京哪个不比广州强?广州分院在中科学13个分院中,是属于非常薄弱的分院,所以,以广州为主阵地建设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其他城市都不服的。

但如果说以深圳为主阵地,主要聚焦于解决体制机制的问题,通过改革,这就很有说服力了,南京也好,武汉也好,都承认深圳在科技的市场化、产业化方面做得最好。这样来看,中央的用意是很清晰的。这是为什么要给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一帽子。

除了国家科技体制、经济体制两张皮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深圳是跟全球创新链挂的最紧密的地方,包括香港。

我们未来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是中央一直明确的,要坚持改革开放,通过改革的办法克服体制弊端,通过开放的办法与全球创新链紧紧融合在一起,这个思路是很清晰的,这也是深圳为什么会被国家赋予重任?

这是单纯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从深圳建设国际化创新城市角度,国家看到了深圳已经做出的成绩,也看到了深圳通过改革开放克服原有弊端,建设一个开放型的创新网络,深圳有这样的能力,才会给深圳帽子。

第二,国家通过给深圳先行示范区,一方面显示我们要实现中国梦,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另一方面是对深圳过去的探索认可,认可深圳过去四十年的探索是符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方向,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

既然这样的话,也意味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义里面,应该包括深圳已经探索出的价值基点,比如说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这是很重要的认可,也其实是向全国和全世界表明,深圳的方向代表着未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这实际上是对深圳模式予以肯定,而且把深圳的探索经验提升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非常有价值的经验来源部分。

告诉全世界,中共中央改革开放的决心不变,使用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招”战略不变,这是要对外说的话。

第三,先行示范区文件里,特别强调法治、基层治理、城市治理方面,深圳要先行先试,实际上是赋予了深圳探索国家治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赋予了先行先试的责任和任务,深圳赋予了为国家探索未来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深圳探索完后,上升至国家方案。

我们讲国家治理体系,分三个层面,一是国家总体的治理结构;二是城市的治理体系,包括城市群的治理体系;三是基层的治理体系,深圳这三方面都有探索空间。

既然给了深圳这样一个任务,也给了你完成任务的工具,这个工具是什么?就是允许深圳在立法各方面突破现有的上位法,先行示范区中也对此阐释了。

深圳的改革开放,四十年时间里,尤其是前面二十年,之所以能够改革突破,就是因为中央给予了深圳的特区立法权。特区立法权允许深圳经济特区,在不违背上位法(效力较高的法律,宪法)核心原则的基础上,可以突破上位法的具体规定,灵活变通,这样深圳才可以在很多领域突破,包括土地管理制度等。

虽然全国人大没有废止对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的授权,但随着立法法的修改,变相取消了深圳的立法权。立法法的修订等于取消了深圳的灵活变通权,就是所有的下位法都不许违背上位法,省级立法和经济特区立法都不能违背上位法。立法法的程序规定,实际上变相剥夺了深圳经济特区的立法权。

现在中央先行示范区的文件,等于是重新赋予了深圳经济特区的立法权,也就是说允许你变通,允许在具体条文上,跟上位法不一致,这才有探索的可能。

如果都不允许对上位法有任何变通,那就没法改革,没法变通。所以,这个规定是先行示范区19条意见里面,最有含金量最核心的内容,很多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其他的相对而言都是技术性的,比如确认深圳是珠三角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主阵地,那是个实打实的红包,但不是核心内容,核心就是变相重新授予深圳立法权。

从程序上来说,这是党中央的政治意志,还需要在程序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再给深圳重新授权。中共中央政治意志上已经决定了这件事,全国人大应该在法律层面予以确认,只有全国人大才可以授权深圳可以突破我立的法。

因此,程序上,还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像当年(1988年)重新授予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这个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

有刚才这三点,我们才能看清楚,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到底对深圳来说,有什么意义,至于核心引擎还是不核心引擎,都不是很重要。而这三点对深圳来说,尤其下一步发展与改革开放,才是非常重要的。

隆中对策智库:如果立法层面推进缓慢的话,是否国际科创中心,或者说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就很难推进?

金心异:没有立法突破的权力,就没发推进。举例说,要让香港人和外国人在深圳享受政府的公共服务,尤其是和深圳市民一样的公共服务,这从法律上是不允许的,必须在地方立法上有突破。

如果地方没有灵活变通的权力去立法,深圳很难做这些改革。包括海外的人才回深小孩上学问题,之前规定只能上国际学校,这是不够的。

可不可以给这些人深港双重户籍?但深港双重户籍中国法律是不允许的,那深圳地方能不能变通,这就涉及关键问题,还有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很多,因此,授予先行先试,还要授予立法权,这是非常非常关键,非常非常重要。

隆中对策智库:也就是说,深圳能否引领二次改革开放的根是在这?

金心异:对。

隆中对策智库:以前前海也提过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

金心异:是的。以前国家赋予前海这一示范区,前海在法治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现在是把前海的探索,包括继续探索,扩大到深圳全市,要整个深圳市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城市。

然而,此前前海在经济领域或国际仲裁上有些创新,但整体上是步伐缓慢,所以立法权很重要。既然中央已经在政治上表达了这一意志,全国人大就有必要在法律形式上予以确认。

隆中对策智库:全国人大法律层面授权多久可以实现?

金心异:我认为最好明年两会就完成这个问题。

隆中对策智库:外界对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反响激烈,大都看好未来的发展改革方向。反过来说,特区立法权之外,这其中还有哪些难点?

金心异:固然中央给了深圳很高的肯定,高度肯定深圳的工作成绩和过去四十年改革开放,建设成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也重新理清了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定位,确确实实体现了中央对深圳的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但这不应该成为深圳人骄傲自满、洋洋自得的理由,深圳没有任何理由过分突出自己,去跟兄弟城市做区分,这是没有必要的,尤其是深圳GDP超过香港,超过广州之后,深圳的干部群众中间充斥着深圳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第一城的论调,这种论调是非常不健康的。

第一,那就是个统计数字而已,深圳并没有把广州和香港拉开很远,而且保持第一能保持几年,不知道,完全没必要洋洋自得。

第二,中央给了深圳很重要的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但现在为止,全国只有一个城市,只有深圳。但深圳应该认识到,既有很多的成绩,为未来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奠定很好条件,但也必须认识到,我们面临着非常大非常大的困难。如果不克服这些困难,就很难建成先行示范区。

我想除了全国共性困难之外,比如说建设法治社会,建设法治城市,难度是非常大的,深圳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离法治社会还有很远距离,我们人治影响在历史上太长太深厚,法治意识还很单薄,相关体制机制还没有转变过来,这是全国共性问题。

还有个全国共性问题是城市治理结构,比如每一个城市都是两级政府,四级管理,叠床架屋,导致行政管理的成本很高,行政管理效率很低,这一点,同样作为大城市,深圳和香港、新加坡相比,他们都是一级政府两级管理,而我们是两级政府,四级管理,还是叠床架屋,层级比较多,政府太庞大了,政府权力太大,功能太多,还不是小政府,这是行政治理理念中的缺陷,是全国性的。

然而,除了这些共性问题,深圳也有自身的三大问题,或者说这些问题在全国也有,但问题没有那么突出。

1.深圳步香港后尘,陷入产业空心化。

深圳现在确实面临“产业空心化”的严峻危机。在创新型城市的国际化建设过程中,以现有条件,2000平方公里土地,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创新型城市呢?应该是既有总部,又有研发,还有母厂,深圳应该是这样一个创新型产业集聚的城市。

但产业空心化当下把后面两种都取消掉,变成一个只有总部,没有研发,没有母厂的产业城市,这样的城市是无法承担国家赋予深圳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伟大任务。

在2015年第一季度房价暴涨60%之后,深圳关内新盘已消灭7万元以下的价格,前海、蛇口、福中迅速跃上10万元每平米的新里程碑。地产商一片叫好之声,但科技企业却叫苦连天。当时极为罕见的连华为公司都出来抱怨深圳房价太高了。对华为、腾讯这样的公司来说,从政府手里拿到便宜的地建写字楼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倘若其数以万计的员工都觉得在深圳买房压力太大,那么就遑论其它收入水平远不如华为、腾讯的中小型科创企业。

我早在2015年深圳两会上就提出:“有哪个城市有什么企业能够承受短短一年之内房价上涨一倍?这样一个巨大的冲击,市政府工作报告完全没有提及,也没有任何应对之策,这样的成本急剧抬升会对深圳既有的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没有人研究这些问题。”

从近十年大量制造业纷纷搬离深圳来看,影响是极其巨大的。

在2008年之前,深圳一直宣传自己有四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文化产业。但现在早已不提“文化产业”了,物流业作为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也不再被视作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了。近年来深圳似乎只着重提金融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这两块了。

在2008年之前,深圳市还曾经想要挽救自己本来是极其优势产业的十大传统制造业:家具(原有1500家企业,与东莞共同构成中国最大的家具出口基地)、黄金珠宝(曾有900多家企业,占全国70%)、钟表(原有800多家企业,产量占全国60%)、工艺礼品(原有1700家企业,曾是全球最大的圣诞礼品制造基地)、服装(原有3000家企业,知名服装品牌600多个,尤其是女装,有200多个知名品牌)、内衣(原有100多家企业,拥有黛安芬、维珍妮、安莉芳、芬怡等多个全国知名品牌)、自行业(巅峰时期曾占全球产量的接近一成,出口量则占全国的25%)、印刷(原有2200多家企业,与京沪并列为全国三大印刷中心)、眼镜(原有500多家企业,占全球市场50%份额)、模具(原有1000多家企业,产值占全国的25%),深圳市贸工局曾经出台文件竭力在深圳市域内打造10个传统产业集聚基地,但这个计划的效果显然差强人意,近几年已不复闻深圳政府对传统制造业的关心,“花自漂零水自流”,各自听天由命去了,很强势的品牌企业尚能在深圳生存,其余的只能纷纷迁出深圳了。

搬离深圳去东莞或惠州,或者内地城市,亦或是越南等地,今天早就成为深圳制造业企业的共识。(详见该公众号上一篇文章 人大代表金心异万言论:深圳最大的危机是产业空心化)

2.深圳亟待解决的核心困难:人口结构倒挂,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凸出。

深圳常住2300万人口中,只有454万户籍人口,有1800万非户籍人口,这样的人口结构倒挂,全国可能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比如东莞、苏州、上海、北京,但都没有深圳这么严重,广州也有很多非户籍人口,但户籍人口是占主体的,上海、北京户籍人口都占主体的,至少过半,而深圳是严重倒挂,454万占到2300万人口20%,80%是非户籍人口。

整个城市的财富是由2300万人口创造的,但在享受政府的公共服务方面,454万人和1800万人享受的是不一样的公共服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问题没有解决。

这跟中央寄希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背道而驰的,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允许有这样严重的不平等,那深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一方面是结构性不平等,还有总量的供不应求,比如说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供不应求,深圳市委市政府过去做了很多工作来解决这些问题,但解决起来很困难,尤其是学校和医院,政府有钱建,但没有空间去落地。必须去找到一个根本性解决方案能够把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保障,这些公共服务品,让2300万人都能够得到一定保障。

过去几十年,深圳市委市政府确实花了很大功夫去解决问题,但不得不承认,它仍然是我们现在所要面对的非常严峻的问题,而且这在全国,深圳都是典型。

深圳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恐怕要在不远将来,让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央看到,你有解决的决心,也有解决的办法。

3.深圳“非法建筑”的现实解决问题。

深圳已经建成的9亿多平米的建筑面积中,有超过40%是所谓的非法建筑。什么叫非法建筑?是农民建的农民房,“小产权房”是民间的通俗说法,并不严谨,因为根本都没有合法的产权。军产房可以叫小产权房,是因为军方承认,有一定合法性。在此之前,深圳只承认原住民部分建筑面积,每户不超过多少平米,其他建筑空间并不承认。

深圳有近4亿平非法建筑面积,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求吗?这意味着数亿平米违法现象没有得到纠正,要么是违法的人错了,要么是法律错了,二者必居其一。

如果这里面有灰色空间的话,那我们现行法律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个问题在没有解决的情况下,能说深圳完成了中央交给的任务吗?建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了吗?

因此,在深圳这三大任务中,如果五年内没有拿出解决方案,能说深圳为此做了很大努力吗?所以我觉得,深圳市委市政府面临着很严峻的挑战,任务很坚决。

由此,我们有什么理由沾沾自喜呢?

深圳应该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利用中央给予的先行先试权力,扎扎实实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这三个问题,还包括前面所说的共性问题。因为这三个问题解决了,对其他地区有启发,有示范,但是,那些共性问题解决了才更有示范意义。

所以,我觉得这是深圳必须要做的事情,深圳更应该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去做中央交出的任务,而不是躺在成绩上,洋洋自得,更不是拿GDP数字去笑傲兄弟城市。

隆中对策智库:坊间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当前时点给予深圳先行示范区,主要是以此替代香港,这种观点很流行。

金心异:关于深港关系,在深圳GDP超过香港之后,很多人就翘起了尾巴,说香港这个全球大都会我们都超过了,所以我们也是著名的国际都会了。加上香港现在面临的一些困难,更加使得一些深圳人牛起来了,甚至说深圳要取代香港,或者说用深圳来削弱香港,把香港的一些国家功能转交给深圳,我想这些观点都是对中央政策和文件的错误理解。

40年来中央对香港的定位一直是很高的,对香港寄予的期望也是很高的。40年来一直要求深圳“为香港服务”,和向香港学习,包括前面讲得先行示范区,深圳要做很多先行先试,里面都包括了向香港学习,向新加坡学习,向伦敦学习,向纽约学习,向硅谷学习,也包括向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兄弟城市学习。但深圳最重要的是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

“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是过去二十多年深圳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的准则:深圳就是要承担国家交给的光荣任务: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

我认为深圳市委市政府过去二十多年,头脑一直都是很清醒的,从中央给香港的定位来说,不可能存在用深圳来取代香港的意图。最近有些人的解读显然是走偏了。

第一,无论是从香港本身具有的优势,还是香港在国际上的地位来看,它都是深圳不可替代的,也是北京上海广州或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香港的这些优势现在有所削弱,但根基尚存。即便是弱化了一些,但相比北上广深仍有不可取代的优势。

如果香港没有这些优势,也就不可能有一国两制的伟大设计;如果香港没有很多优势,那还要一国两制干什么呢?一国两制就是保障香港优势,保障香港更能发挥优势,这些优势是内地的城市无法取代的,香港人没必要妄自菲薄,深圳人也没必要妄自尊大。不要因为GDP在大湾区NO.1了,就“老子天下第一”,就“深圳市香港区”了,吹这个牛皮极其有害。

香港有香港的角色,深圳有深圳的角色,但国家更希望深圳和香港就可以结合起来,共同承担一种角色,或者说创造一种角色,深圳+香港,或者香港+深圳国际都会,它的角色才是国家更看重的。

深圳+香港,应该成为既辐射中国内地,又辐射亚洲其他地区,甚至是全世界的国际金融中心,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战略里面,深圳+香港,应该成为整个中国为“一带一路”地区提供金融等高端服务的核心枢纽。

核心枢纽包括金融中心、法律服务、会计服务以及其他的高端服务,它是生产型服务业。深港国际都会要成为一个枢纽,香港单独不能发挥作用,深圳单独也不能发挥作用,但深港国际都会可以。

第二,深圳+香港,可以成为全球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

单独的深圳港和单独的香港港都是不够的,但深圳港+香港港能承担起国际航运中心角色,单独的香港机场和单独的深圳机场,也是不够的,但深圳机场和香港机场应该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共同成为全球的国际航空枢纽。

第三,深圳+香港,可以成为全球的科技创新中心。2017年,国际上某媒体已经把深圳+香港合在一起排名,叫深港地区,在全球创新力方面,深港地区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东京,超过硅谷,外界看到了深圳+香港,或者说香港+深莞惠的重要价值。确实,深圳和香港是互补的。所以,深港国际都会,有条件,也必须成为全球的国际创新中心,代表中国在全球创新链中发挥更大价值,爬升至重要地位。

第四,深港国际都会可以成为全球性的文化创意之都。香港有很多优势,深圳也有很多优势,但深圳和香港加起来会有更大的优势,有文化的组合、重组,以此刺激创新链,因为中央给深圳的任务里面,不仅仅是创新科技,还有创新、创意与创业,所以,这方面也是非常重要。

因此,深圳和香港完全有条件进行互补合作,并在合作过程中解决深圳与香港的产业空心化问题,解决香港的经济转型问题,这样一种结合才是中国之大幸,中华之大幸,我们的民族复兴大业,才进一步有信心。

归根结底,深圳没有任何资格看不起香港,鄙视香港,也没有任何理由不去服务香港,不去和香港合作。在目前来说,深圳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港荣深荣,港损深损”,两者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是一个天然的盟友关系,如果说只有一个中国城市不可能从香港衰落中受益的话,那就是深圳。那些现在就唱衰香港的论调可以休矣。深圳人必须清醒,必须对自己所要做的事有清醒认知,而不应该流于浅薄的洋洋得意。

我相信深圳市委市政府是非常清醒,很冷静的,但民间这种情绪确实不利于深圳下一步的改革开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现在发出这种声音。我们认为,深圳一定不能有这种浮夸、沾沾自喜的情绪,要认识到还有很多困难,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深圳必须和香港结合在一起,才可能做好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