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看点 > 正文

一名院士毕生积蓄150万元引发网友众议,其实老院士们收入真不高

来源:80后公社 发布时间: 2019-04-25 09:28:22 编辑:夕歌

导读:中国科技为何可以快速发展,其实背后很多科研工作者在默默无闻地做着贡献!这就是中国新时代的榜样!他们并没有多少钱,但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科研工作者的信仰与传承!

一生献给科研的院士夫妻

献身科研,无子女,捐献毕生积蓄

2019年4月2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郑儒永院士和自己的老公黄河研究院将毕生积蓄150万元捐献给中科院大学教育基金,成立“郑儒永院士黄河奖学金”,用于激励中科院大学从事科研工作的学子们,郑儒永夫妻二人都从事科研工作,没有子女,他们把一生都献给了科研事业,就像郑儒永院士捐献自己毕生积蓄时说的一样:“国家培养了我,中科院培养了我,我要为国家再做一点贡献”!然而网络上对院士毕生仅有150万元的积蓄表示怀疑,其实不仅是郑儒永院士,中国还有很多院士他们的收入并不高,中国对高端人才的重视从2000年左右才开始,这也是为何曾经清华、北大留学生出国留学后很少回国的原因,中国的各种影视明星一场露脸的出场费都够中国科研人员们一年的收入,这也是为何“两弹一星”时期回国科研工作者们的不易,他们靠的是信念,在海外他们可以收入更多,只是为了祖国才奉献出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

93岁华科大的老院士崔崑夫妇

毕生600万的崔崑院士夫妇

比起基础科研的郑儒永院士,华中科技大学93岁的院士崔崑夫妇在2018年10月为华科大学子捐款180万元助学金,根据华科大官方数据显示,崔崑院士夫妇累积捐款已经高达600万,对于一名早已退休的老院士,崔崑夫妇生活上却一直很节俭,崔崑的一件衬衣可以穿30年。2013年捐钱设立奖学金时,崔崑夫妇都住在校内院士楼,没买任何的房产;家里的家具比较老旧,电视甚至还不是液晶的,平时就在学校买菜,自己做饭。当年的院士工资只有几十元,几百元,百万积蓄都是省吃俭用得来的,出生于1925年的崔崑毕业于民国时期的国立武汉大学机械系,经历过中国最艰苦的时刻,这也是崔崑院士夫妇懂得节俭的原因,用崔崑院士的话来讲:“我这一辈子,不谦虚地说4个字就概括了——勤奋、报国!”1981年至1991年,崔崑连续获得三项国家发明奖。他还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研制成10种新型模具钢,6种列入国家推广计划,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5项,解决了许多生产难题,按当时的价格计算,崔崑的研究取得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了两亿元。80年代的2亿元如果换算成现在的价值,最少200亿元。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长钟扬教授

复旦大学教授的家令人落泪

不仅仅是两位大龄的院士,就连现在的很多科研工作者收入也不像网络传说的那么高,就拿2017年9月25日,在远赴西藏高原做科研因车祸去世的复旦大学钟扬教授,常年为了祖国的生态多样性,建立生物基因库,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的院长钟扬教授常年在西藏高原做科考,他把自己的大部分的科研时光献给了川藏高原,由于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那里的植物资源从来没有进行过彻底盘点,即使在全世界最大的种质源库中,也没有西藏地区的植物种子,为了丰富国家的基因库,他常年工作在缺氧的高原,最后不幸遭遇车祸身亡,钟扬教授去世时年仅53岁,而当复旦大学同事们走进钟扬教授的家时,被家中老旧的家具和电器所震惊,面对学校送来的抚恤金,钟扬教授的妻子却把抚恤金全部捐给学校,说这就是钟扬教授的心愿!当年从海外回国,用自己的钱购买仪器,为的就是可以为国家的科研做贡献!

中国科技为何可以快速发展,其实背后很多科研工作者在默默无闻地做着贡献!这就是中国新时代的榜样!他们并没有多少钱,但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科研工作者的信仰与传承!

标签:院士 积蓄 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