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商学 > 商业模式 > 正文

你见过哪些厉害的商业思维?

来源:nominz 发布时间: 2019-09-12 10:31:56 编辑:夕歌

导读:合适的商业模式与商业思维,是可以达到多方共赢的。

你见过哪些厉害的商业思维?

给你讲两个故事,第一个是关于四川航空的。第二个是关于申通快递的。

故事一背景:坐飞机的人下飞机以后,如果要去其他想去的地方,如果是打车,大概平均要花150块。

如果能免费就好了。

但是现在,没车,没钱,没司机。

可以做到吗?可以。请看下面一波操作:

一、联系航空公司,征得他们同意。并要求从机票里抽出25元支付费用,航空公司同意,因为如果免费了,大家会更愿意买机票,会大大提升大家坐飞机的意愿。事实上也是如此。

二、找风行汽车买车,但14.8万的车,我只出9万。当然交换条件就是免费给风行做广告。风行答应了。好的,车有了,但现在没钱买,也没司机。

三、找本地司机,告诉他们,卖给他们一辆车,让他们接送下飞机的旅客,每接送一个旅客给他们25元的服务费(就是和航空公司协商的25元服务费)。但是,一辆车卖17.8万。

他们很乐意,因为本来就要买车的,还顺便解决了工作,客流量大,收入也很好。于是找了150个司机,17.8万X150台车子=2670万。

现在,司机也有了,钱也有了。付给风行汽车:150×9万=1350万,还剩2670-1350=1320万。

一分钱没花,1320万到账。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但是我说的时候,做了很多简化,具体实施的时候肯定要考虑很多其他事的,但是这里只是说思维。

这个商业模式有什么好处呢?第一航空公司多卖出了很多机票,大大增加了营业额。

第二,司机有了稳定的工作,赚到了钱。这个工作是依托航空公司的。虽然买车高于市场价,但相比起来很划算。

第三,风行汽车公司多卖出了很多汽车,虽然价格低些,但有长期的免费推广作为补偿。

最重要的是,乘客可以下飞机免费坐汽车。

这里面有谁的利益受到伤害了吗?也许是本来的出租车司机,但对他们来说,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蛋糕,无所谓。

所以,合适的商业模式与商业思维,是可以达到多方共赢的。

好了,第一个故事讲完,第二个故事是关于商业上的制度设计的。这是申通快递的制度设计人戴天宇老师跟我们讲的。

当年申通快递从众多快递公司脱颖而出,就是得益于这个制度。当然后来被众多快递公司争相模仿,形成了现如今的快递格局。

简而言之,就是一套自运行的企业制度。

自运行的企业制度,分为四个部分:

一、自组织。

二、自激励。

三、自约束。

四、自协同。

那么自组织,自激励,自约束,自协同究竟是指什么呢?请结合案例来看。

一、自组织

加盟申通的人,必须是在总部工作过的员工,这样所有操作都明白。而且为了能得到总部的加盟许可,员工工作也会更努力。

加盟申通的人,总部给你划分负责范围,另外给你运单。总部只收你运单钱,就这样。

一张运单成本两毛,卖给加盟的分公司是每张1块。

在这种“自组织”机制下,申通的加盟商如雨后春笋,很快拥有了第一家覆盖全国的民营快递网络。

二:自激励。

依靠自组织,申通迅速建立起覆盖全国分公司连锁网络。接下来,如何管理这个网络呢?

答案是:不管!

总部规定,派送不收钱,只揽件收钱,如此一来,大家都想多揽件少派件,所以大家都争着去开拓市场,这就是一种自激励的机制。

三:自约束

快递丢了怎么办?加盟商违反规定怎么办?谁来监督?

答:员工监督。

总部规定:谁发现分公司违反禁令的,违反者立马取消加盟资格,发现者有优先取代权!

当然,出问题了,总部会先赔偿给客户,但是罚钱还是要罚分公司的。

这样一来,基本没有人敢违反规定了,而且,是有很多人等着分公司违反规定上位的。这就是自约束。

四:自协同。

快递是一个需要高度协同、密切配合的行业,收件、中转、分拨、派件四大业务环节承前启后,严丝合缝,才能够保证快件准确及时地送达客户。

申通快递实行中转站承包制。快递超重以后会有超重费,超重费由分公司收取。这个费用由分公司和中转站协商分成。总部也不再给中转站发工资、奖金,也不搞绩效考核。

如此一来,总部就不用管这些环节的协同配合了,而是由分公司自己解决问题。这就是自协同。

申通快递创始人评价:”戴老师的这个制度改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救了申通的命!“

对申通快递制度的详情感兴趣的可参阅下面的链接:申通快递【企业自运行机制设计】

世界上本来没有商业,只是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才出现了商业。商业本来就是需要合作共赢的。

世界上有阴谋,也有阳谋。阴谋是不能说出来的,说出来就失去了他的作用。很多人认为商业是阴谋,所以总有人想着怎么坑别人一把来满足自己的利益。

但其实很多情况下,商业是阳谋。我告诉你,我会怎么做,但我这么做就是有效。这就是好的商业模式。

毛主席提出论持久战,难道不怕日本人知道了改变战略吗?答案当然是不怕。不管你信不信,世界的规律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实际上,当一套制度设计出来以后,他的运行就很难到受人为控制了。日本的失败,在于他有一套失败的制度。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又有谁能阻挡?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标签:商业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