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商学 > 历史 > 正文

冒死从国外“偷”回一物,拯救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

来源:汉文化传承 发布时间: 2020-03-12 17:54:13 编辑:夕歌

导读:提到地瓜我想大家都不会陌生,这个东西南北都有,而且在许多地方还作为主食存在。。城市里马路边也有卖烤地瓜的,不少人都喜欢买点吃,那么,你们知道它是如何来的吗?

提到地瓜我想大家都不会陌生,这个东西南北都有,而且在许多地方还作为主食存在。。城市里马路边也有卖烤地瓜的,不少人都喜欢买点吃,那么,你们知道它是如何来的吗?

这个地瓜是一个统称,地瓜又称番薯,种类有红薯、甘薯、红苔、白薯。之所以称番薯,是因为这玩意儿是舶来品,,咱们中国古人自居为世界中心,所以常把海外之地称为“番”,而外海之物除了本名外,前头也加个“番”字。那么这玩意儿又是怎么来到中国的呢?

要说这故事就长了,万历年间,在福建有一对父子,陈振龙、陈经纶。父子俩为了讨生活,决定趁万历皇帝开放海禁的机会跑海船,搞跨国贸易。为此他们来到了当时的东南亚贸易中心吕宋进货出货。(普及一下,这个吕宋是菲律宾的古国之一,盛产黄金,物产丰饶,跟很多国家都有的贸易往来。)

也就是在这里,二人接触到了西班牙人种植的“甘薯”。二人见此物能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茂盛,果实还甘甜可口。心里便萌生了将其带回中国的想法。。心说了:咱们中国自古就缺粮,若将此物带回去不仅可以大赚一把,同时也能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这可是一举两得的事啊。

可甘薯被当地统治者视为珍品,严禁外传,违者要受到刑罚。无奈之下两父子决定偷!二人从当地人口中了解到,繁殖番薯只需有番薯滕即可,此后,陈振龙留心学习番薯栽培技术,悉心向当地百姓求教。待到回国之时,想方设法带回家乡。

第一次装在箱篓之中,被查出受罚;第二次装在抬货物的竹杠内,又被识破,无法带出。直至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50岁的陈振龙第三次密携薯藤,绞在绳索里,系于船舷边,浮在海水中。冒着生命危险,避过出境检查,闯过途中层层关卡,经过七天七夜风浪的颠簸,终于安全回到福州。

风尘仆仆的陈振龙未曾休息,立刻着手在自家住宅附近纱帽池边隙地试种,《金薯传习录》中记载:“不及四个月,启土开掘,子母勾连,小者如拳,大者如臂,味同梨枣,食可充饥。”陈振龙喜出望外,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1594年,闽中大旱,五谷歉收,百姓面临饥荒之苦,陈振龙敦促儿子陈经纶再次上书福建巡抚金学曾,请求推广吕宋朱薯救荒。并献上试种收获果实。由于金学曾的大力推广之功,闽人得以度过荒年。

为了纪念金学曾,闽人把“朱薯”改名“金薯”,因为来自番邦,故称番薯。又因其味甘甜,又称甘薯。明崇祯元年(1628年),农业家徐光启总结出番薯有13种优点,并在其所著《农政全书》里专章阐述番薯的优越性,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推广种植。

到了清朝初年,番薯已经传遍闽、赣、云、贵、川、冀等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皇帝下诏书:“推栽番薯,以为救荒之备”,从此,中国大地,番薯成为人民的主粮作物之一。

陈振龙引种番薯,是我国农业历史上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陈振龙祖孙六代百折不挠,为番薯的引进和推广,历经170多个春秋,贡献卓著,功垂千古,而也正是因为番薯的传播,我们中国人在大荒之年的日子,比以往的朝代好了很多,因灾年而饿死的人数大大减少,换句话说番薯拯救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其实番薯最早种植于美洲中部的墨西哥、哥伦比亚一带,根本就不是菲律宾的东西!要不是西班牙人把地瓜带到了菲律宾,他们怕是卵都没见过。

标签:地瓜 番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