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商学 > 论道 > 正文

黄奇帆一文迎来众人激辩,专家:公积金是否取消应因地制宜

来源:第一财经 发布时间: 2020-02-19 09:44:30 编辑:夕歌

导读: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减轻企业负担?多方建议纷至沓来,直接取消住房公积金制度也成为一大选项。这合理吗?当下可行吗?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减轻企业负担?多方建议纷至沓来,直接取消住房公积金制度也成为一大选项。这合理吗?当下可行吗?

清华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主席黄奇帆2月11日撰文称,建议取消企业住房公积金制度,理由是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上世纪90年代初从新加坡学来的,现在我国房地产早已市场化,商业银行已成为提供房贷的主体,住房公积金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大,将之取消可为企业和职工直接降低12%的成本。(更多原文点击《住房公积金能取消吗?这些数据给出了真相》阅读)

对此,「看懂经济」邀请几名看懂经济评论作家对此文进行了深度解读。(评论内容精选自看懂App的解读)

周正国

高级经济师,看懂App评论作家

结论先说,建议取消公积金制度。考虑到西部落后地区平均工资低,房价低,也许有阶段性存在的必要(其实不妨纳入低利率优惠购房政策里更合适,通过商业或者住房政策性银行,类似美国的房地美等半公办住房银行),而东部发达地区应该带头取消,困难户也可以纳入优惠利率购房政策。

以前公积金制度全世界只有新加坡有,属于互助模式。互助模式的典型就是我国的宅基地体系或者村耕地集体所有制体系(有变形)。这个体系的适用条件有: 进出有资格限制,小团体封闭。成员收入基本平均,差距不大。消费的商品如房子或者消费品或者保险,长期里价格上升不快,必要时退出体系的房子出售价格有限制,防止有钱的成员提前购买获利太多,影响公平。

互助模式一旦条件不符合,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不公平,成员里有人一辈子买不起房,但是缴纳的公积金被有钱的购房年轻成员低息使用几十年。典型的“累退”。而且对体系外的也不公平,因为这个群体不论收入财产情况,一律享受了低息贷款,享受了政策优惠,相当于占了全社会的便宜。

因此,互助模式的体系,都应用在“扶贫”,保护低收入者,属于国家补贴政策。按照现在缴纳情况,平均缴纳1200多元/月,反推计算工资,都不属于社会收入低的阶层,导致这1.4亿人,工资收入不低,但是享受了低息贷款政策,对其他社会成员很不公平。利用率不高,是因为不能异地使用,有些人不在地市或县城买房,导致这些地区公积金用不完,而有些大城市不够用。这也影响了劳动力自由流动,不利于优化要素市场。

建议是学习美国政策性住房银行“三房”银行,之间有一定的竞争性,也有国家部分担保。可以全国范围内补贴符合购房优惠利率政策的人,一般是低收入者。防止高收入者钻低利率空子。也利于劳动力自由流动。

不建议德国的互助式储蓄住房银行模式,互助式模式不利于公平,不利于劳动力流动。可以考虑公积金存量直接转化为年金制度,充实社保第二支柱体系。防止国家社保这个支柱过于单薄。同时鼓励员工加入第三支柱的商业保险。充实社保三支柱,是未来的主要改革方向。

王鹏

人民大学智能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看懂App评论作家

任何制度都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在过去二十几年中,公积金制度在改善我国住房条件、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大众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价也在不断上涨,公积金制度的局限性便暴露了出来。政府为了抑制金融性炒房等现象的发生,开始收紧住房公积金,这给有购房意愿的职工带来了巨大压力。

举个例子,一对在北京工作的夫妻想通过公积金贷款购买第一套住房,按北京的平均房价,70㎡左右的住房首付加装修等其他支出,总计需要约200万元,远超120万元的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如果他们购买的是二套房或改善型住房,公积金更是杯水车薪。在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居民收入等方面,公积金制度也存在问题。

现在很多常年在北上广深工作、生活的外来人口已取得较高的工资收入,但仍没有能力购房,加之户籍制度等限制,他们更是没有资格购房。强制公积使得大量的公积金被消耗,既增加了企业负担,又降低了个人收入,无形中增加了制度性成本。

个人认为,公积金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但在替代性制度出现前,不能贸然取消现有的公积金制度,否则会造成社会的不公平,毕竟曾有人因此获利,在新世纪之初工资还比较“值钱”时购买了一套甚至多套住房。虽然任何改革都存在利得方和利损方,但我们仍应该尽量兼顾效率和公平。

若进行改革,我觉得首先应取消强制公积,给予职工更多的权利,自由选择是否开设公积金账户,或是开设多长期限的账户。如果不再强制公积,我估计相当一部分人应该会停止缴纳公积金。从政府的层面看,一个政策惠及的人数减少,应想办法将其效果增大。

一方面,可以借助金融科技等新技术的发展,对职工进行系统性评估,对还款能力较强的职工,可以适当放宽公积金贷款额度及利率;

另一方面,可以将公积金制度与保障性住房相结合,用公积金覆盖长期性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月供,减轻职工生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