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上市 > 科创版 > 正文

依图科技申请科创板上市 “押注”AI芯片

来源:中国经营报 发布时间: 2020-11-09 16:43:34 编辑:夕歌

导读:近日,依图科技正式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科创板上市,拟通过发行CDR(中国存托凭证)的方式募集75 05亿元资金。长达584页的招股书,将依图科技这家人工智能(AI)企业的业务模式及财务状态,首次公开展示在大众面前。

近日,依图科技正式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科创板上市,拟通过发行CDR(中国存托凭证)的方式募集75.05亿元资金。长达584页的招股书,将依图科技这家人工智能(AI)企业的业务模式及财务状态,首次公开展示在大众面前。

招股书显示,依图科技在2017年~2020年上半年的营收分别为6871.89万元、3.04亿元、7.17亿元及3.81亿元,不过在报告期内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净亏损额分别为11.68亿元、11.68亿元、36.47亿元和13.03亿元,累计未弥补的亏损达72.20亿元。

对于亏损的原因,依图科技方面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回应称,公司自成立以来开展了多轮次的优先股融资,整体估值不断上升以致优先股公允值不断上升,造成70%的亏损。“优先股引发的账面亏损较为常见,只是一种财务处理方式”,如本次发行上市后,“优先股将全部转为普通股,不再对净利润产生影响”。

从营收结构来看,依图科技纯软件收入的占比从2017年的56%下降至15%,而硬件及软硬件组合收入占比上升,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达到84%。去年5月“求索”芯片的发布,被外界视为依图科技的重要战略转变,AI芯片成为其押宝的未来重点。

业界人士指出,依图科技的亏损反映了当下AI企业的生存常态。在持续高投入的情况下,企业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及科创板的宽松环境和政策红利,上市能够起到“输血续命”的作用。不过,AI芯片之路走起来并不容易,研发费用高昂、周期很长,商业模式和业务模式与纯做AI软件服务差异很大,是否能形成规模经济,需要靠时间来检验。

三年半累计亏损72亿元

依图科技此番申请IPO,将采用发行CDR的上市方式,这是为红筹公司(注册地在境外,经营活动在境内)境内上市而设立的发行方式,被视为国内资本市场对红筹企业回归A股的开放包容态度。在此之前,小米生态链的九号公司(689009.SH)已发行CDR成功上市。

需要指出的是,依图科技迈出了申请上市的一大步,后续要等待监管机构的审核,当审核通过后,还要进行路演询价定价、发行挂牌上市等步骤。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依图科技已进行了九轮股权融资。

艾媒咨询CEO张毅指出,从投资周期来看,一般5年左右是投资的一个“收割期”。当下人工智能赛道的相关股票,资本市场较为认可,当下谋求上市确实是一个好时机。

除了市场及政策的宽松环境,依图科技上市更是为了拓宽募资“供血”渠道,自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累计亏损额达72亿元。众所周知,人工智能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依图科技近几年里持续投入了大量研发费用,这是其未能扭亏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三年里该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01亿元、2.91亿元、6.57亿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46.94%、95.77%、91.69%。今年上半年这一比例为100.10%,研发费用达到3.8亿元,研发人员达837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55.54%。

依图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尚处于创业期,需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市场开拓,如扩充营销团队人员、加大市场推广力度等。

对于产品业务模式,依图科技从AI算法技术为核心的软件产品,发展到软件和硬件产品组合,逐步演进到目前以AI芯片和算法技术为核心的软件和自研硬件产品组合。招股书中显示,今年1~6月,来自软件、硬件的收入分别为5639.28万元、8957.41万元,在总营收中的贡献比分别为14.82%、23.53%,软硬件组合收入为2.31亿元,占比达60.78%。

前述负责人指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业界似乎默认了AI的形态是软件”,实际不然。依图科技较早就将战略定位于“AI算力”,即硬件+系统软件+AI,针对应用场景和业务逻辑定义人工智能芯片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依图科技方面认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不再局限于同样以计算机视觉算法起家的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新兴AI公司,而是将对标企业分成了三大类,第一类是谷歌、华为等覆盖多个AI技术领域并实现产业化的巨头,第二类是英伟达、寒武纪等专业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公司,第三类则是海康威视、科大讯飞、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为智能公共服务及智能商业业务领域提供AI行业解决方案的公司。

谦询智库(Humble&Co.)创始合伙人龚斌指出,当下AI领域头部玩家的算法技术逐渐趋同,竞争越发激烈,彼此之间的性能指标差距在缩小,仅靠算法本身,差异化竞争优势和附加价值已经不像早期那么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依图科技向更底层的硬件系统、芯片延伸,提供软硬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这样产品服务的价值厚度和市场竞争力、合作生态才能扩充,同时也有利于在资本市场“讲好故事”吸引投资者。

AI芯片之路“闯关”不易

龚斌告诉记者,人工智能从系统层面来分析,最上层是直接面对最终用户的服务和应用,对依图科技来说是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和消费应用场景;中间一层是支持服务和应用的软件,可以理解为依图科技的AI平台和底层算法;底层是提供计算能力的硬件系统,芯片是硬件系统中的核心。模式创新集中在服务和应用层,技术创新集中在软件和硬件层,而芯片就是硬件系统中的核心抓手。

公开资料显示,依图科技于2017年投资了AI芯片初创团队ThinkForce,后者运营主体为上海熠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依图科技终于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款云端AI芯片“求索”。

依图科技方面表示,截至今年6月末,尚未对求索芯片进行单独销售,而是基于求索芯片研发智能服务器及智能边缘计算设备并对外销售。该公司在AI芯片创业公司中是少数已实现产品流片(意为试生产)且规模化应用的公司之一,但市场份额相对于英伟达、华为等仍较小。

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煜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做AI芯片并不容易,如果有明确的应用方向,而且自身对这一方向有掌控力还可以一试,否则做泛应用的AI芯片可以说“九死一生”。

招股书显示,依图科技目前重点深耕的两大应用场景包括智能公共服务(如城市管理、医疗健康)和智能商业(园区管理、交通出行、安全生产、互联网服务等),政府及企业终端客户达到800余家。

记者注意到,近期以来,入局AI芯片领域的企业数量正不断增长,其中不乏TMT领域的明星企业。今年7月,三年累计亏损16亿元的寒武纪登陆A股科创板,成为国内“AI芯片第一股”,市值一度突破千亿元大关。华为、海康威视、科大讯飞,以及新兴的AI公司如云知声、地平线、思必驰等都加入了“造芯”大军。

在龚斌看来:“依图科技自己做芯片,好处是能够和自身算法适配和调优,保持AI产品技术的领先性,而且自己开发的IP,有利于后期针对细分市场进行剪裁,降低成本。但芯片的研发尤其是流片费用高昂,周期也很长,它不像APP、软件和算法那样可以快速迭代。除了少数几种,大多数芯片设计研发一般需要几十人、几百人甚至几千人的团队协同才能完成,门槛较高。芯片业务的商业逻辑和业务模式、对组织能力和基因的要求,跟纯做AI软件服务差异较大。芯片业务玩不玩得好,能不能形成规模经济,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记者 曲忠芳 李正豪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