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上市 > 上市 > 正文

北交所对A股市场的结构性影响

来源: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发布时间: 2021-12-10 16:45:29 编辑:夕歌

导读:从长远看,交易所间的竞争不可避免,如果北交所的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市场地位不断上升,可能会促进A股市场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倒逼沪深交易所加快存量改革,客观上有助于实现中央关于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战略意图。

最近,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顺利开市,首批新三板精选层企业登陆北交所,一批投资机构和投资人进入北交所市场,这意味着国内企业和投资者在A股市场有了新的投融资通道。与两年前开市的科创板不同,北交所并非脱胎于交易所市场,而是依托新三板市场建立起来的,是以7000家挂牌公司为后盾的市场新势力。北交所的初期定位是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与沪深交易所实现错位发展。从长远看,交易所间的竞争不可避免,如果北交所的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市场地位不断上升,可能会促进A股市场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倒逼沪深交易所加快存量改革,客观上有助于实现中央关于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战略意图。

北交所开市标志着股市发展思路产生重大变化

健全多层次市场体系是我国资本市场建设的长期既定战略,但具体实施思路则会根据形势有所变化。2000年年初,深交所被定位为以创业板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企业集中上市地,主板暂停发行新股,深交所集中精力准备和经营中小板与创业板;上交所是以主板市场为特色的大盘蓝筹股集中上市地,深交所与上交所分工协作,各自形成不同层次的股票市场,共同构成多层次市场体系。但在具体执行中,两个交易所并没有完全按照既定思路实现错位发展。深圳创业板与沪深主板除少量上市和交易规则略有差异外,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相同,实践中主板也接纳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创业板也接纳大型企业上市,市场的层次性并不明显。从交易所市场发展来看,深圳主板长期没能扩容,上交所也错失了接纳大量科技创业类企业上市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人为设定的交易所市场定位,制约了交易所间的竞争,导致股票市场对实体企业的服务能力提升缓慢。

2019年7月,上交所科创板开市并试点注册制,打破了原有对上交所的定位限制,服务科技创业企业成为上交所的一项新功能。此后深圳创业板参照科创板展开改革,制定了新的与科创板相仿的上市和退市等基础性制度,上交所与深交所由此形成了结构相近的“主板+创业(科创)板”双层市场,两个交易所间的竞争关系也进一步明确。全国性股票市场是国内股权市场的顶部市场,一头连着数千家企业,一头连着上亿投资者,监管层掌握市场调控主动权,如果决策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市场动荡,影响市场功能实现,影响国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战略,这也是深圳创业板开市10年后上海科创板方才创立的重要原因。但是上海和深圳两个双层市场的形成,客观上又为监管层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果两个交易所市场的竞争危及市场稳定怎么办,或者两个交易所形成市场合谋怎么办?虽然目前两个交易所仍然由监管机构直接掌控,但未来的简政放权不可避免,需要考虑到今后可能出现的这一新问题。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方式。

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打破了30年以来A股市场由沪深交易所包办的格局,填补了广大北方地区没有全国性证券交易所的空白,是促进A股市场多元、稳定、高效发展,优化全国市场布局的重要举措。北交所成立后,A股市场在交易场所上出现京、沪、深三足鼎立局面,三个交易所各自拥有一个双层市场。从市场稳定性来看,三个市场在上市公司结构上各有侧重,相互补充,但又拥有各自的发展空间,对于阻隔风险传导,增强市场稳定性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从市场效率来看,尽管在本质上三个交易所仍由同一监管机构掌握主导权,但是随着交易所数量的增加,监管机构不太可能延续以往的直接控制措施,交易所将获得更多自主权,并进一步向商业化市场主体和被监管对象转变。交易所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其为企业和投资者服务的能力,而不是垄断特权。

股市进入改革发展双线运行敏感期

改革与发展是我国股票市场的两项长期命题。深化改革是实现股票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市场持续发展以满足实体经济需要则是改革的基本前提。同实体经济的处境相类似,当前股票市场也面临着稳增长和促改革双线运行的任务。一方面股市需要保持强大的融资功能,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深化改革,释放市场活力,提高市场效率,向着长期健康发展的方向凝聚力量。

北交所的设立一定程度上突出了改革与发展双线运行的短期矛盾。设立北交所是我国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大改革举措,引发了市场对股市未来三足鼎立趋势的联想。然而在市场地位上,北交所才刚刚起步,明显处于弱势。上交所市场总市值54万亿元,深交所39万亿元,北交所及全部股转系统挂牌股票总市值目前仅2.3万亿元,沪深强、北京弱的局面可能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所以目前虽然出现了三足鼎立的趋势,但三足未稳,两强一弱,北交所的发展策略至关重要。如果北交所能够在短期内提升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强化一级市场的融资功能,进而吸纳大量创新层企业上市,取得类似于科创板的发展业绩,就很可能需要从沪深市场吸引一部分资金。而且随着北交所上市企业数量的增多,市场资金分流效应会更强,这对于沪深市场稳定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程度,需要高度关注。出于稳定A股市场大局的考虑,监管机构可能不会允许北交所过快扩容,而对北交所过多的行政指导,又可能影响改革效果,减缓市场新格局形成,其中的分寸把握需要非常精准。

从A股市场的中期趋势来看,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是股票市场支持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载体,在改革创新方面力度较大,市场扩容速度很快,然而由于主板市场创设历史较长,存量较大,市场重心在较长时期内仍在主板市场。目前创业板市值占深市的35%,科创板仅占沪市的10%,二者合并市值占沪深市场的比重仅20%左右。从改革思路上讲,科创板、创业板乃至北交所只是试金石,A股市场改革的重头戏仍要看主板市场。国家提出要创造条件实现全市场注册制,实际上矛盾的焦点就是主板市场。主板市场集中了国家主体产业的几乎所有龙头企业、中央和地方大型企业集团共3000余家。改革主板市场,触及实体经济根本,必须高度慎重。如果各方面条件还不具体,冒然在主板市场实施注册制和降低上市门槛,推行退市常态化,不仅会导致主板上市公司结构更加复杂,而且大型企业集中强制退市,也会增加金融系统不稳定因素,影响实体经济稳增长和促改革目标的实现。如果一味追求稳定,延缓主板市场改革,又无法从根本上提升A股市场效率。从市场条件来看,主板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交易活跃度虽低于科创板和创业板但仍属活跃范畴,市场整体市盈率仅16倍,远低于科创板和创业板。投资者对主板市场推行注册制改革已有预期,在增量改革措施基本到位、改革方案基本成熟的情况下,应尽早着手启动主板改革。

顺应市场结构演变鼓励多元发展

沪、深、北交易所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各自拥有独特优势和发展机遇,应当鼓励它们遵循市场规律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实现多元发展,形成全力,共同促进股票市场的繁荣与稳定。

上交所市场以主板市场为主,主板股票市值占A股市值50%以上,是深圳主板市场的2倍。由于沪市主板规模较大,适宜在各方面条件成熟后再展开改革,目前重点是经营好科创板。科创板的设立为上交所市场赋予了更多的科创属性,科创板市场是目前估值第二高的板块,发展势头良好,不过市场规模仍然偏小。在新形势下,上交所需要继续扩充科创板市场,重点加强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强化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内部控制和投资者保护等方面的基础制度建设,为主板市场实施注册制改革积累全流程经验。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交所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增强对外服务能力,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继续谋化推出“国际板”,在吸引外国投资者方面出台更多支持措施。

深交所市场是科技创业属性最鲜明的市场,创业板上市公司超过1000家,接近深市主板上市公司数量,总市值超过14万亿元,今年前11个月创业板成交44万亿元,是科创板的5倍,占全市场的20%,是A股市场中估值最高、流动性最好的板块。从完善双层市场结构的角度看,在创业板支撑下,目前深交所最有条件首先启动主板市场注册制改革。深市主板相较沪市规模更小,主板对深市的影响总体弱于沪市。在完善注册制改革和适当降低上市门槛后,深市会迎来新一轮扩容,再配以退市制度改革,深市主板将加速换血,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有望迅速提升。深交所要发挥好粤港澳大湾区优势,强化与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提高深港澳市场一体化水平,高效连通国际市场,提升湾区资本市场的国际区域影响力。

北京证券交易所刚刚成立,当务之急是建立起符合A股市场标准的交易和监管规则体系,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在最短时间内缩小与沪深交易所在交易组织、市场监管和内部管理方面的差距。在此基础上,北交所要以新三板创新层企业为基础,重点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迅速扩大市场规模。目前北交所需要认真思考新三板融资功能不强、二级市场流动性偏低的问题,注意加强同沪深市场、海外市场的互联互通,积极吸引外部资金和长期资金入市,不断提升和保持北交所市场交易热度,为市场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三个交易所凭借各自优势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容易出现恶性竞争、各自为战和以邻为壑等问题。因此,仅仅提出错位发展是远远不够的,监管层对于A股市场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需要提出具有战略高度的原则指引,让各交易所可以有所遵循。需要研究和制订交易所间的竞争规则以及争端解决机制,完善转板制度和投资者身份互认制度,畅通交易所间的市场资源流动。沪、深、京交易所都是我国A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可能还会有新的交易所加入,通过政策引导、公平竞争和自身努力,各交易所都能够在持续发展壮大的中国资本市场拥有一席之地,为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做出独特贡献。

(本文发表于《中国金融》202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