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上市 > 科创版 > 正文

保荐成色不足的联想上科创板,中金公司5人被约谈

来源:花朵财经 发布时间: 2021-12-31 09:58:27 编辑:夕歌

导读:面对今年IPO审核否决率的大幅增加,更大的可能是一些企图浑水摸鱼的企业被筛了出来。例如,科创板拟上市公司在拿到上市门票之前,除了要满足相关市值标准外,还需要与科创属性相匹配。

科创板上线两年多,浑水摸鱼之徒也愈发增长。

据上交所数据显示,自科创板开板以来,合计终止项目133个,而仅今年终止的项目便有69个。

也就是在刚刚,因为联想,中金公司更有5人被证监会约谈,身为“投行贵族”的中金公司,今年多折戟的信息也随之走进公众视野。

与此同时,监管试行注册制,不代表IPO审查形同虚设,也同步暴露在了大众眼前。

祸起联想

12月29日,证监会官网发布了关于对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金公司)及王晟、孙雷、赵沛霖、幸科、谢晶欣采取监管谈话监管措施的决定。

证监会发布消息称,经查,我会发现你们在保荐联想集团申请在科创板上市过程中,未勤勉尽责对发行人科创属性认定履行充分核查程序,主要依赖发行人提供的说明性文件得出结论性意见,相关程序及获取证据不足以支持披露内容,未能完整、准确评价发行人科创属性。

上述行为违反了《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70号)第五条的规定。按照《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我会决定对你们采取监管谈话的监督管理措施。

据了解,王晟为中金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投资银行部负责人、董事总经理;而幸科、谢晶欣为联想集团申请科创板上市的保荐代表人;此外赵沛霖、孙雷为中金公司投行部员工,两人均为保荐代表人。

而此前9月30日,联想集团曾向上交所科创板递交IPO申请并获得受理,拟募资100亿元。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跨过国庆长假,仅过了一个交易日,联想集团就紧急撤回了本次科创板IPO申请,联想“IPO一日游”自此引发舆论关注。

早在联想集团申请科创板IPO时,其科创属性也曾引起市场争议。据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联想集团研发费用占当期收入比例分别为2.48%、2.63%及2.39%。然而据上交所统计,今年上半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合计为254.03亿元;剔除采用第五套标准上市公司后,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平均为14%。

科创板的本质是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对比相关规定,联想集团研发投入占比较低,且逐年下滑,其科创成色显然并不亮眼。

业务略显颓势

除联想集团保荐项目夭折外,今年以来中金公司在投行业务上的推进,受挫事件也时有发生。

据wind统计,截至10月13日,中金公司仅在科创板上终止的IPO项目便有7单。其中,主动撤回的有5单,分别为吉利汽车控股、北京天广实生物技术、云知声智能科技、南京茂莱光学科技。

以吉利汽车为例,按照原计划,吉利汽车拟在科创板发行不超过17.32亿股,计划募资200亿元,而一旦成功登陆科创板,吉利汽车将有望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汽车集团。但怎奈在临门一脚之际,吉利汽车却突然撤回申请,这背后究竟有何隐情,也成为了市场热议的话题。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4月,因部分申请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出现了少数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市场认可度不高等问题,证监会修订了《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新增研发人员占比超过10%的常规指标,实行分类处理和负面清单管理。

据了解,保荐机构做出的科创属性评估,与真实满足科创板上市条件,也并非一码事。很多保荐认为符合条件的企业,IPO最终也都难逃被否的命运。即便是一直被业内称为“投行贵族”的中金公司,亦是如此。

截至2021年上半年,中金公司作为主承销商完成A股IPO项目8单,主承销金额为115.76亿元,这一数值明显劣于去年同期公司作为主承销商完成A股IPO项目13单,主承销金额243.56亿元的成绩。

相对2021年上半年,A股IPO共完成253单,融资规模约2158亿元,同比增加50.3%,中金公司主承销金额同期表现出的下降态势更显其颓势。

闯关失败的警示

从整体市场看,注册制下A股发行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

截至12月29日,今年A股市场共有520只新股上市,募资总额为5401.48亿元,上市新股数量和募资总额分别较2020年同比增加18.99%及12.40%。

但同期不仅中金公司,很多券商都遇到了IPO保荐项目终止的情况。有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信证券保荐承销终止项目高达18个,而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华泰联合证券、民生证券、国泰君安等均有10个,招商证券、国信证券也有9个。

伴随着先前IPO审核进度加快,申报IPO的企业像潮水般快速涌入资本市场,随之IPO项目终止也愈发增长,然而一个值得重视起来的事实是作为保荐户的证券机构,在面对多元化因素的复杂态势下,更应专业尽职,以免砸了金字招牌。

据wind数据披露,截至12月29日,共有69家券商参与2021年520只IPO新股承销。其中,中信证券较去年增加27单,并以68单承销新股占据榜首。但是,今年频遇滑铁卢的中金公司年内承销仅24单,若按承销项目数量推算,中金公司只能居第六位。

面对今年IPO审核否决率的大幅增加,更大的可能是一些企图浑水摸鱼的企业被筛了出来。例如,科创板拟上市公司在拿到上市门票之前,除了要满足相关市值标准外,还需要与科创属性相匹配。

而中金保荐的联想,在科创板闯关中出现了罕见的“一日游”,加之被监管部门约谈,或者正是警示行业更应专业尽职的表现,以避免属性不足的企业带病闯关,进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