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看点 > 正文

李克强和刘鹤同时出席,这个座谈会有些特别

来源:思想潮 发布时间: 2021-07-27 09:27:04 编辑:夕歌

导读:7月19日,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刘鹤,同时出现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内部座谈会上。

7月19日,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刘鹤,同时出现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内部座谈会上。

这样的场合,并不多见,某种程度也说明,中南海对委员会,以及委员会所对应的基础研究领域,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在座谈会上,面对目前中国最有发言权的科学家,总理李克强,全无官话套话,他的坦率程度,甚至有点出乎意料。

他说:“当前国际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我国科技发展存在不少短板,很多产业技术瓶颈主要在于原始创新薄弱。基础研究是推动原始创新、构筑科技和产业发展‘高楼’的基石。我国已经到了必须大力加强基础研究的关键时期,立足现实,决不能错过这个时机。”

“决不能错过这个时机”,话里话外,充满了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因为,“当前国际环境发生很大变化”。

什么变化?

中美的“明争暗斗”日益加剧,中国想要从欧美获得高精尖技术,难比登天。

就在两天前,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想从荷兰企业阿斯麦那里,进口最先进的EUV光刻机,用于芯片制造。但是,由于美国的插手,阿斯麦一直不敢跟中国达成交易。

对此,中国目前是没有什么好办法。出路无非两条,第一,继续向荷兰施压。中国驻荷兰大使徐宏已经在媒体上,委婉地警告“如果荷兰政府出于政治原因,继续阻止向中国出口阿斯麦的光刻机,那么中荷关系将面临风险。”

第二条出路,就是研制自己的EUV光刻机。但至今研制不出,因为光刻机背后的基础科学研究,正是中国的软肋。

卡脖子的被动,莫过于此。

所以,李克强才有这么一个判断,“我国已经到了必须大力加强基础研究的关键时期”。

基础研究是苦活累活,这个功课不完成,原创高精尖技术,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永远会落后于人。

潇湘注意到,在座谈会上,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有9位学者先后发言,我把这九位学者的名字和身份,以及相应的研究领域,整理了一下。

第一位发言的学者,黄如,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她的领域领域,正是半导体新器件及其应用研究。

就在一个月前,有媒体报料,副总理刘鹤将主持第三代半导体发展的推进工作,并负责制定相关的政策。

这个事,还未见官媒正式见报,但肯定不会是空穴来风。

芯片争夺只是表象,其背后,是中美两国对这场已经全面拉开序幕的“科技冷战”,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谁错过了眼下10年的时机,付出的代价,可能是30年、甚至50年的差距。

相比起南海上的惊涛骇浪,中美之间的真正“战场”,其实存在于夜深人静的实验室和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