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产业 > 产业看点 > 正文

近六年《政府工作报告》里的AI产业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 2022-03-22 11:19:50 编辑:夕歌

导读: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有关人工智能(AI)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的信息值得关注。自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其在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亮相,成为热门关键词。

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有关人工智能(AI)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的信息值得关注。自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其在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亮相,成为热门关键词。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这是在这份政府顶层设计文件中首次强调人工智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位。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则提到“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在赋能传统产业升级方面,提出“智能+”理念,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从一系列新兴产业中单独列出,强调要“深化”其研发和应用。

而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完善数字经济治理,培育数据要素市场,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提高应用能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

梳理过去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人工智能”常与“实体经济”“新兴产业” “创新”“产业集群”等关键词相伴出现,相关表述由“培育”“发展”逐步转变为“深化”“促进”等。近两年AI技术应用场景的成熟和其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凸显了AI技术的价值和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潜力。随着AI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政府工作报告从关注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工智能产业本身转变为同时强调AI技术对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的赋能升级和“智能+”理念引导下人工智能产业的融合应用。

去年“两会”上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将“加快数字发展”作为了独立篇章,并把人工智能和云计算、大数据等一同列为七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而今年的提法则是“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进一步关注人工智能产业在数字经济浪潮下的推动作用和基础性地位。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这些产业是数字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当前数字经济占中国GDP的比重已经超过四成,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领域,发展数字经济必须以数字技术发展为前提,所以推动数字经济中的基础产业,是为了推动数字经济,造就更多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未来基础性的数字技术,将对数字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需要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更有力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在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发力,在人工智能加持下的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发展迅猛。《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2021)》从多个维度对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和川渝四大经济圈的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长三角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指数得分101.90,居四大经济圈首位。顾洁在《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报告(2021)》中详细介绍了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她从三个维度分析了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协同发展情况,认为有如下特点:

1.政策内容协同度高,逐步形成“根—干—枝”较完整的长三角人工智能协同发展政策体系。

2.产业网络耦合度高,形成网络联系紧密、覆盖范围广、结构层次清晰的城市网络。

3.技术合作紧密度有待提升,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仍然较大程度上受到行政边界的约束,长三角人工智能创新一体化程度偏低。

而长三角三省一市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各具特色和优势:上海积极运用科教资源、海量数据、基础设施、应用场景丰富的条件,在人工智能领域形成了国内领先发展优势;浙江立足数字经济平台优势,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江苏依托省内制造业优势,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安徽突出智能语音主导产业,形成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省。浙江立足数字经济平台优势,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在长三角地区甚至全国位列第一梯队。《2021年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浙江人工智能产业总营业收入269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1.99%;利润总额337.41亿元,同比增长14.84%。其中,智能安防、智能零售、智能制造、智能计算等位居全国前列,AI芯片、AI软件、区块链等全国领先。形成了从核心技术研发、智能系统、智能终端制造到行业智能化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浙江省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与技术环境,同时,人工智能作为关键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也被视为拉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中央政府从顶层设计出发,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为浙江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随着技术变革和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云计算、自动驾驶等‘数字产业’本身也在迸发活力,甚至可以壮大成为区域经济的‘新增长极’。”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联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力斌表示,发展数字经济,一方面是推动“产业数字化”,另一方面是开拓“数字产业化”。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在两侧同时发力,将助力数字经济迈上新台阶。

规划

安徽省出台“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日前,《安徽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正式印发。《规划》提出,未来几年安徽将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冲刺全国第一方阵,形成一批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示范样板。《规划》分别就重要农产品生产、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美丽乡村、深化改革等,提出了至2025年的目标和重点任务。

《安徽省“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公布

日前,安徽省发改委印发《安徽省“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5年,安徽服务业在全省稳增长、强功能、优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在全国服务网络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初步建成联动长三角、辐射中西部、通达全世界的高能级服务枢纽。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稳步提高到42%以上。

政策

浦东推出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

《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若干规定》借鉴国际商事通行规则,提出以“登记确认制”代替过往的“行政许可制”,明确将高频备案事项改为“市场主体自主公示”事项。规定固化了“一照多址”改革措施并加以推广。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市场主体在住所外开展经营活动的,可备案多个符合条件的经营场所,不需要另外办理营业执照,实现了“一次申请、一本执照、多点经营”。

《安徽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2年工作要点》印发

近日,《安徽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2年工作要点》印发,其中提到,安徽将围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强化科技创新攻坚力量、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推进更高水平协同开放、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促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等8大领域,实施163个项目,总投资12079.2亿元,2022年度计划投资1701.2亿元。

《关于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发布

3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发布《关于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3年底,长三角区域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各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互联互通进一步深化,交易信息、市场主体信息和专家资源实现区域内统一共享,参与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和CA数字证书互认的城市达20个以上。

经济

《安徽省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

日前,安徽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发布安徽省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2021年全省生产总值42959.2亿元,比上年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0321元,比上年增加7910元。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11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4%。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0.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6.7万人。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7.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1.5%。

南通综保区年度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100亿

全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近日发布的2021年度统计数据显示,南通综保区14项指标居江苏省前五位。2021年,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南通综保区平台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04亿元,同比增长30%。

交通

合杭高铁湖杭段建设基本完成

3月15日,杭州亚运会重要配套工程——合杭高铁湖杭段进入静态验收阶段,这标志着该铁路全线主体工程建设基本完成。据悉,合杭高铁湖杭段于2019年11月开工建设,至2022年1月中旬全线轨通。静态验收阶段结束后,相关部门将开展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等工作。按照计划,该铁路将于今年8月正式通车,为杭州亚运会交通服务提供有力运输保障。

上海港成为全球少数具备船到船同步加注保税LNG能力的港口

3月14日10时,马耳他籍“达飞希米”号集装箱轮驶入洋山港二期码头,船舶靠稳系缆后,“海港未来”号LNG(液化天然气)运输加注船缓缓靠泊“达飞希米”号外档,通过吊装软管做好船舶LNG燃料加注准备。这是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加注业务的“中国首单”,也意味着上海港成为全球少数拥有“船到船同步加注保税LNG”服务能力的港口。

民生

西湖大学首次开招本科生

经教育部批准,西湖大学于2022年面向浙江省开展“西湖大学创新班”小规模本科招生试点,选拔立志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愿意投身基础科学领域,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为实现重大科学理论突破及核心技术攻关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未来引领者。创新班首届招生人数不超过60人,高二、高三学生均可报考。

2021年百城消费者满意度 江苏获“双第一”

3月13日,中消协发布《2021年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报告》。结果显示,百分制下,2021年100个城市的消费者满意度综合得分为80.59分,苏州位列第一名,前十名中江苏有4个城市,数量占比位居第一。

江苏发行首单绿色乡村振兴双认证债券

3月16日,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发行1亿元绿色乡村振兴超短期融资券和4亿元乡村振兴超短期融资券,票面利率2.2%。该债券是我省首单公开发行的绿色乡村振兴双认证债券。募集资金将专项用于采购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采购对象涉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等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能够积极帮助当地企业拓展经营业务,有效带动周边农民增加收入,助推当地经济特别是乡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吕磊、鲍涵为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