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商学 > 历史 > 正文

张作霖强娶来的四姨太,90岁去世葬八宝山,她和四个子女皆不简单

来源:博书 发布时间: 2022-08-02 16:45:50 编辑:夕歌

导读:晚年的许澍旸一直在国内跟着儿子儿媳生活,直到1978年在北京病逝,享年90岁高龄,逝后入葬八宝山烈士公墓。对于一生爱国、坚定不移的许澍旸来说,这是历史对她的肯定。

‍当19岁的许澍旸被喜轿抬张府后,她才明白张作霖想娶自己,不过是一时兴起罢了。

许澍旸进入张家的时候,未来的“东北王”张作霖已经有了3位夫人,贤惠能干的大夫人赵春桂,优雅博学的二夫人卢寿萱,还有生得天姿国色的三夫人戴宪玉。

面对这三位“姐姐”,穷苦人家出生的许澍旸有点自惭形秽,也开始恼恨张作霖为什么偏偏挑上了自己。

许澍旸生于1888年,河北宛平县人氏,父亲因病早逝后,她便跟着寡母闯关东,流落至辽西新民府一带。孀妻弱女身在异乡,就靠给人缝补浆洗,求个温饱。许澍旸出落到十几岁,生得娇俏漂亮,奈何家贫,提亲者通常望而却步。娶了她,意味着从此要管两张嘴。

1906年的一个清晨,18岁的许澍旸照例来到村口的井边打水,浆洗衣物,只听见马蹄声从背后哒哒而来。她转头望去,只见一个军官骑着高头大马,腰配长刀,也望见了她。这一望,改变了她的一生。

马背上带队的男人,正是新民府五营管带,31岁的张作霖。

几天后,村里的私塾先生跨进了许家寒舍提亲,说是那天张作霖相中了她。许母早有耳闻,这张作霖不仅早有妻室,还是个胡匪出身的莽汉,因此不愿嫁女。奈何张作霖在新民权势遮天、一呼百应,有意巴结他的村长很快登门,向母女俩晓以利害。

许澍旸不愿母亲为难,转念又想,自己如果嫁给这样一个有权有势的丈夫,母亲以后想必就不必如此辛苦了。她自己说服了自己。

嫁入张家之后,许澍旸这样一个寒门苦女,也算是飞上枝头,做起了贵夫人,可是“军阀后宫”的复杂,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家里女人一多,拉帮结派、争风吃醋这一类的事情也多。作为平民之女,许澍旸非常厌恶几个妻妾共侍一夫、勾心斗角的生活。因此,她在张家的几房太太中,一直是个本分人,不参政、不越矩,把一个平民女子吃苦耐劳的品质发挥到了极致。

1908年,张作霖到辽北沙漠剿匪,环境险恶,当时随军的四位夫人,赵夫人和卢夫人皆因水土不服,不能适应,宪夫人则一直闹着要回家,只有许澍旸随遇而安,常伴张作霖左右。

也是从这时起,她与张作霖的关系渐有好转,并先后为丈夫生下了四个子女,分别是长女张怀瞳、长子张学曾、此女张怀曦和次子张学思。原本为自己不大美满的婚姻而忧虑的许澍旸,随着孩子们的降生,终于逐渐开朗起来。

许澍旸从小就喜欢有才学的人,随着生活逐渐安定,她不再甘心一辈子待在这个传统守旧、满是陋习的封建家庭,求学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而张作霖作为一个军阀,骨子里非常传统,他不允许家里的孩子外出求学,从来只是雇请私塾先生,更何况让自己的女人出去上学。

为了和这个封建的丈夫抗争,许澍旸不惜折磨掉自己已经怀上的身孕,以明自己非要学习的志气。张作霖经不住她多次苦苦哀求,还是让她进了奉天省立第一女子示范学校就读。

彼时的张作霖已经升任奉天督军兼省长,是毫无争议的“东北王”。而这样一个军阀“大帅”的女人要和一般女学生一样上“洋学堂”,却是一件新鲜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位另类的督军夫人议论纷纷。

张作霖更加笃定,自己的女人跑到这种平民学校抛头露脸,实在有损自己的颜面,于是果断下令,中断了这位四夫人的学业。

失去了上学机会的许澍旸,在帅府里哭过很多次,不过她并没有因此失去读书的热情。不能外出求学后,她开始像家里的孩子们一样跟着府中的老先生念书。久而久之,原本目不识丁的她,竟也能看懂古书和古史。

许澍旸一生痴迷学问,在求学希望破灭后,她把自己的读书理想加倍倾注到了四个子女身上。

在过去,许澍旸的两个儿子张学曾和张学思都有过军阀公子哥的天真想法。他们一度迷信家里的军阀威势,认为不用努力他日也能子承父业。许澍旸却经常告诫儿女:

“你一定要自立,不要靠别人,你别看这么大个家,这么多产业,这张氏帅府赫赫有名,但那都不是你的,是你大哥和二哥的,你们不要妄想。想要的东西,自个去创造。”

出身穷苦人家的许澍旸,能有这番远见卓识,与她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张学思回忆道:

“母亲时常向我们哭诉对家庭的不满,告诉我们几股间如何争权夺势,生了女孩子被人看不起,生了男孩子遭人妒忌……有时她给我们讲点列国上的故事,告诉我们兄弟间为争地位如何明争暗斗,她要我与三哥将来不做军人,应学商或种地,以免遭人暗算。”

许澍旸一心希望几个孩子有朝一日能走出这个封建的帅府,争取自己想要的人生,因此十分注重他们的教育。张家原没有让子女在外读书的惯例,但是许澍旸还是跑到张作霖跟前极力主张,让她的几个孩子都入了新式学堂。而且许澍旸坚持把孩子送到公立学校,而不是贵族子弟云集的私立学校。

她不让自己的孩子们坐汽车上学,鼓励他们步行;她从不给孩子穿什么锦衣华服,而是让他们穿最简单的粗布麻衣。她教导孩子们要平民化,切不可依仗张家权势不好好学功课,不敬重老师,她抓住任何细节点滴引导孩子们正直、善良、踏实、朴素……

有一年,张作霖在府中大办生辰寿宴,往来贺寿的名人权贵众多。在这种隆重热闹的大场合,张作霖几房夫人的孩子就开始攀比谁为父亲点的戏更多。点戏的原则通常就是谁出钱多,戏班子就唱谁的戏。为了能在父亲面前露个脸,或者说为了压兄弟姐妹们一筹,很多孩子都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钱,没钱的就去管母亲要。

张学思就是那个没有钱的孩子,他转头就问母亲要200块钱给父亲点戏。可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母亲就给了他一个耳光。许澍旸苦口婆心地对小儿子说:

“你和三哥都不要忘记你姥爷家的苦,不要摆豪门公子的架子,要平民化,千万别染上纨绔之风,吃喝嫖赌,叫人看不起,没出息。你们要那样,我就不活了,去自尽……”

母亲的一席话,让张学思深受动容。他生怕母亲失望,这么多年来,张学思知道母亲为他们姐弟几人付出了很多,从教育到婚姻,正是因为母亲处处为他们着想,才与爹爹嫌隙渐生,越走越远。

1922年,张作霖在北京组织内阁期间,为了拉拢直系军阀曹锟,他为刚满6岁的学思和曹锟的女儿订下了亲事。

许澍旸得知张作霖拿儿子的婚姻当了政治筹码,与他大吵了一架。她认为孩子还小,过早由父母包办终身都是一件对不起他的事,况且张作霖与曹锟本来就是明和暗不和的利用关系,万一将来发生摩擦,给孩子造成的伤害不可想象。

为了将这桩不靠谱的婚事搅黄,许澍旸做了最坚决的反抗,她带着学思返回了新民老家,扬言张作霖如果不收回成命,她和学思永不回沈阳。

事实证明许澍旸很有远见,后来直奉两军发生冲突,张作霖和曹锟干戈再起,这桩婚事闹剧不了了之。

1925年,张作霖为了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又力促成女儿张怀曦与北洋总理大臣靳云鹏之子成婚。这年张怀曦刚满12岁,潜心学业的她对父亲包办的这桩政治婚姻,很是不满。

许澍旸再次跑到张作霖跟前斡旋,希望他能收回成命,张作霖不肯,两人就这么一直僵持着,婚事一拖就拖到了1928年,在一声巨响中,张作霖命丧皇姑屯。

张作霖死后,张家和靳家的包办婚姻久困无计。为了不让女儿重蹈自己的覆辙,许澍旸亲自去北平找到了张学良,请求他代为做主退婚,才算与靳家解除了这段并不愉快的联姻。

随着“大帅府”的历史落下帷幕,许澍旸也终于走出了笼罩她大半生的夫权阴影,带着四个孩子搬到了天津,去过那细水长流的日子。

四个孩子在许澍旸苦心孤诣的平民化教导下,全部都长大成材,各有建树,并且收获了各自的幸福人生。

长女张怀瞳嫁于原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之子赵天赐,后来赴美定居深造。赵天赐供职于联合国总部,张怀瞳则继续学业,攻读了利福尼亚大学硕士,夫妻俩在美多年,均事业有成,还生育了两子一女,一生相濡以沫,堪称佳话。

长子张学曾受大哥张学良的影响,自幼喜欢接触西方文化,长大后他凭借个人努力,先后留学日本、英国,又赴美深造,在联合国总部秘书处任职。期间,他与同样留学海外的蔡小姐成婚,两人生有一子,后来定居美国。

次女张怀曦与靳云鹏之子解除婚约后,在母亲的鼓励下成功考取剑桥大学,后在华盛顿工作。历经一段婚姻磨难的她也在异国邂逅了挚爱张晓雪,两人生有一子两女。七七事变后,张怀瞳担心母亲在国内的安危,还把她接到了自己身边居住。

在美国的那些年里,许澍旸虽然生活安逸舒适,却始终心系祖国,那里有她的故土,还有她引以为傲的小儿子学思。

1937年,随着卢沟桥事变爆发,许澍旸在子女的再三催促之下,不得不离开生她养她的祖国。但是离开之前,她始终放心不下还在南京上军校的张学思。为此,她特意让儿子来了一趟香港,劝说他和家人一同赴美,张学思却毅然拒绝了。那时他已参加共产党,全部心思都扑在了国内的抗日战争上。

对于军阀家族出生的张学思而言,加入共产党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这意味着他背叛了自己的家庭,而顶着“家族叛逆”这样一顶帽子,冒着生命危险上战场更是张学思的哥哥姐姐们难以理解的。

唯独深明大义的许澍旸听到小儿子是为人民而战,不再阻止。前半生身居豪门却历经坎坷的她,对于儿子所走的一条与穷人在一起的革命之路心悦诚服,她甚至觉得对这个儿子没有白疼,只有他更像自己。

原本是来当说客的许澍旸,最后含泪送儿子上了前往抗日前线的飞机,这一别到她再次听到儿子的消息,已经是8年以后。

1945年,当57岁的许澍旸在数年的苦苦打探之后,得知小儿子学思这些年来不仅认真干革命,还升任了中共平西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时,她高兴得难以自持,一颗心早已飞回祖国。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不久后,许澍旸就不顾孩子们的挽留,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与学曾夫妇、怀瞳伉俪共享天伦的机会,只身飞返祖国。

1949年春天,许澍旸和阔别多年的儿子学思相逢在沈阳。那时张学思已被任命为辽东省政府主席的要职。母子相见,喜泪横飞,张学思此时也已经和他在延安结识的革命情侣谢雪萍结为伉俪。

母子见面后,张学思激动地问:“妈,美国的生活条件比国内好,哥哥和姐姐们又都在那里,真没有想到您老人家会在战争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一个人回国了!”

许澍旸流着泪说:“孩子,我是中国人,就是死也得死在自己的国家里,美国再好,也不如回到咱们自己的国家好啊!”

老太太的爱国情怀还不止表现在这里。沈阳解放前,当她得知国军中有曾经的东北军部下时,她立即决定利用自己张大帅夫人的特殊身份,给该部国民党守军军长周福成写信,让他起义,尽显一位爱国母亲的英雄本色。

新中国成立后,张学思出任海军参谋长,还被授予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的军衔。晚年的许澍旸一直在国内跟着儿子儿媳生活,直到1978年在北京病逝,享年90岁高龄,逝后入葬八宝山烈士公墓。

对于一生爱国、坚定不移的许澍旸来说,这是历史对她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