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养生 > 医药 > 正文

中科院院士陈凯先:“真正让中国人用上中国科学家研制的新药、好药”

来源:上海科技 发布时间: 2022-08-08 10:28:48 编辑:夕歌

导读:作为重大专项的参与者和技术副总师,陈凯先为我国药物研究从仿制为主到创新为主的历史性转变不遗余力地努力,作出了贡献。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生物医药领域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快速崛起,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真实写照。

我要把为人民研发新药作为一生努力奋斗的目标。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药物所研究员陈凯先

1988年,陈凯先完成了3年公派留学深造,彼时,有两条路摆在他面前——陈凯先没有丝毫犹豫,回国!

离法前,中国驻法大使馆教育处特请他为留学生作次讲座,主题是谈谈他“如何经过艰难选择而决定毅然回国”。陈凯先当即实话实说:“其实我并没有什么艰难选择,学成回国是我再自然不过的想法。”

回国前,陈凯先还用省吃俭用存下来的钱,为上海药物所购买了一台计算机。他和课题组同事从零开始,一起搬运资料、安装设备、调试软件,开启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研究之路。

“真正让中国人用上中国科学家研制的新药、好药。”

这是陈凯先这辈子最大的追求

小药片,大规划

随着中国加入WTO,原先以仿制国外药品为主的医药行业,遭遇到知识产权保护的严格限制,自主创新成为唯一的出路。药片虽小,却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也关系到中国生物医药领域如何以创新杀出一条生路,意义十分重大。

2004年5月,陈凯先牵头撰写了一份材料,并联合100多位两院院士署名,向国家建议:把“重大新药创制”纳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为把小药片列入国家的大规划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8年,

“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启动,

由国家卫健委牵头组织实施,

实施期限为2008年到2020年。

作为重大专项的参与者和技术副总师,

陈凯先为我国药物研究从仿制为主

到创新为主的历史性转变不遗余力地努力,

作出了贡献。

心系国家大局

“凯先啊,药物所搬迁到浦东张江的事千万要慎重,当心不要被人家骂成‘卖所’的人!”一位兄弟单位退下来的老领导好心劝告他。

1999年,上海市启动“聚焦张江”战略,希望上海药物所整体搬迁至张江。然而,当时社会上“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认识还未完全扭转,药物所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最大的担忧是,药物所原址附近集中了很多科研单位,学术氛围浓厚,交流方便;如果孤军搬至浦东,离开了中科院这个整体的支撑,该如何发展?

然而,陈凯先认准了一个大道理:浦东开发开放是国家战略,关系到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中科院是科技领域的国家队,理应克服困难、挺身而出,当好“领头羊”。

他和上海药物所从学术氛围浓厚的中科院,搬到了当时几近一张“白纸”的张江。而20年间,曾经“空白”的张江已成为国际知名的“药谷”,是我国新药研究和生物医药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策源地,集聚了1000多家生物医药创新企业。

▲ 陈凯先院士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言 (来源:央视新闻)

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

陈凯先开门见山地说道:

“我是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的陈凯先,

是一名浦东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

参与者、亲历者、见证者,

也是受益者,

对浦东这片创新热土有非常深刻的感受

我亲身经历并见证了

张江生物医药产业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

发展历程。”

全国第一个肿瘤免疫治疗的PD-1抗体-特瑞普利、抗肿瘤靶向药呋喹替尼、首个PARP抑制剂抗肿瘤药物尼拉帕利、近17年来国际首个获批上市的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甘露特钠都诞生在张江。一批在张江土生土长的生物医药企业已成功登陆科创版,还有一大批新药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功上市……

陈凯先作为我国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研究新领域最早的开拓者之一,他为中国药物设计新领域的开拓和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促进了药学、化学、物理学、生命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经过多年来几代人的持续努力,我国在该领域从几乎空白的状态发展到今天在国际上已有相当大影响,上海药物所已经成为我国药物设计研究的重要中心,成为国际上该领域知名的研究单位之一。而这些年间,“从0到1”的拓荒精神在陈凯先身上从未改变。

“上海科技”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耿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