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投资人 > 正文

创新工场武凯:医疗赛道市场回调期正是锚定高成长企业的最佳时机

来源:IPO早知道C叔 发布时间: 2022-05-13 15:59:59 编辑:夕歌

导读:在创新工场日前举办的线上医疗创新趋势分享会上,创新工场合伙人武凯以《后泡沫时代的医疗投资拐点》为题分享了创新工场在医疗赛道的趋势洞察和投资布局。

作者|Stone Jin

据IPO早知道消息,在创新工场日前举办的线上医疗创新趋势分享会上,创新工场合伙人武凯以《后泡沫时代的医疗投资拐点》为题分享了创新工场在医疗赛道的趋势洞察和投资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分享会上,创新工场还宣布成立了第一届生命科学专家顾问委员会,康诺亚生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博博士、创胜集团董事长赵奕宁博士、Labcorp徕博科集团高级副总裁,亚太区负责人毕红钢博士受聘成为创新工场第一届生命科学专家顾问委员会常任委员。

某种程度上而言,上述几位行业资深的专家顾问,将协助创新工场医疗投资进一步扩大视野和触角。

以下系经精编整理的武凯分享节选:

我们取了一个标题,叫后泡沫时代,在过去两年时间,由于新冠疫情的催化,让整个医疗投资变得非常火,我们看到的情况就是除了在过去两年二级市场有大量的医疗科技企业上市,在港股、美股和A股,同时也有大量的一级市场的资金涌入这个赛道,除了传统的医疗基金,也有很多新兴的2.0、3.0的基金,很多传统的TMT基金进入医疗赛道。

整个情况从去年2月份开始,市场进入了调整期。现在A股的PE估值到了12倍以下,基本上处于历史的底部,港股和美股的情况,大家在过去的几个月已经感受非常深了。当下黑天鹅满天飞,整个一级市场投资都充满了动荡。今年是不是就那么悲观?特别对于整个医疗赛道的投资而言是不是就那么悲观?我们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在整个悲观的情绪下整个医疗赛道还是充满了机会,有两个数据可以分享。

第一个数据,在过去几年时间,中国和美国两地关于在医疗赛道募集资金的数量。2021年,美国在医疗健康的VC和PE募资一共197亿美金,创了历史新高,换句话说,过去的两年如果说这个市场有泡沫,不光是在中国,美国也是一样的大笔的钱投在医疗赛道,中国在去年医疗募集的资金稍稍弱于美国,2021大幅增长达到了180亿美金已经相当接近美国规模。我们虽然都在讲一级市场在降温,很多投资人选择躺平,很多企业家觉得很悲观,但一个情况是,现在一级市场的资金是充裕的,中国医疗投资市场有大量的资金募集成功了,在未来三到四年一级市场的资金还是充裕的,还是有很多钱可以投出去。第二个,退出。今年的Q1,整个医疗健康赛道,中国企业在医疗赛道上市的数量达到21家,这是所有行业里面最高的了。所以不管是在募资端还是退出端,我们觉得整个市场虽然处于回调区间,但是医疗赛道还是有让大家觉得有希望的点。

我们今天的话题里面一定绕不开新冠,作为一级市场的投资人,我们对于市场的热情和市场的信心来自于整个医疗科技的发展。我给大家看几个数据,2003年的时候SARS病毒的爆发,从发现SARS病毒到疫苗开始进入了临床试验,花了20个月。我们今天的新冠,这个数据是2020年的1月10号,我们中国科学家公布整个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这也是研发疫苗非常重要的资料。在3月16号,仅仅65天的时候,在中国和美国两地同时传出好消息,中国的康诺亚是腺病毒载体的疫苗,一期临床试验获批,同一天也是美国的Moderna也宣布进入临床试验。这是真真实实发生的例子,我们看到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整个医疗技术在非常快速地发展,包括我们疫苗工艺快速的发展,从最传统的灭活疫苗到现在的mRNA的疫苗,整个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现在享受到医疗科技带来的福利。

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整个医疗科技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1990年之前的时代,这个时代就包括了小分子、重组多肽,就是胰岛素、生长激素、抗体,CT、MRI,种植牙、人工晶体、心脏起搏器等。

1990年到2010年的这二十年间,单抗药物进入了ADC药物,包含基因治疗、双抗、手术机器人、二代基因测序,以及当前中国市场很红火的神经介入,实际上都是这段时期的科技成果。从2010年开始,医疗创新进入了科技催化的高峰期,前沿突破不断,包含溶瘤病毒、mRNA药物、细胞治疗的CAR-NK、细胞治疗用于现在实体瘤方面都是这段时期的重大突破。这时期医疗器械里面也有很大的突破,从三代基因测序,微创青光眼植入的耗材iStent是全世界最小的植入体内的产品,到马斯克也在参与的脑机接口。我们同时看到在过去两到三年的AI技术得到了非常长足的发展。几年前AI已经开始介入到我们整个制药环节,2020年首个AI设计的小分子药进入临床试验,去年的时间又是振奋人心的消息,AlphaFold2预测了人类表达得几乎所有蛋白的结构,这是为AI进入大分子药奠定非常好的基础。

过去十年时间也见证了一些伟大公司的诞生,在这里面列了三家公司,Moderna,10x genomics和Exact Science。Moderna现在已经是在科技界家喻户晓了,这就是整个DNA转入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由DNA转入成mRNA,再指导核酸体翻译成蛋白质,这是这个公司成立第一天一直想做的事情,到今天为止,Moderna已经位列2021年全球前20大的药企,现在的市值接近600亿美金,也是全球前三大mRNA的公司。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中国的整个医疗公司在整个国际化上也有非常大的进展,科兴不用讲了,九安也是赶上新冠的热度,这两个公司都是跟新冠相关,我们在生物医药领域两家公司在过去十八个月里有非常大的国际化的进展,一个是ADC的领头企业荣昌生物,在去年拿到整个中国企业出海的最大的一笔licence out的payment,另外一个是传奇生物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CAR-T疗法西达基奥仑赛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正式获FDA批准,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这是首款获得FDA批准的国产CAR-T细胞疗法。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中国医疗科技的发展让我们还是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我们也看到另外一个很大的变化,这也是创新工场作为医疗投资的新军的独到见解。

今天我要分享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中国医疗产业正在开启 “医疗 + X” 交叉学科的创新增长范式。跨界交叉和融合创新是现在医疗健康行业发展的大方向,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随着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新材料,集成电路等半导体技术,传感器技术,生物化学,光电技术等交叉学科的快速发展,大量跨界人才进入了蒸蒸日上的医疗健康赛道,迅速推动了“医疗+X”交叉创新的发展。我看到的几个变化:

1)交叉学科已经在众多方向有了重大技术突破,有的已经实现了商业化落地,比如我们之前分享的计算生物学(AI制药),合成生物学在医疗以及其他赛道(化工,日化等)的落地,手术机器人,医疗级别可穿戴设备,医美材料等。

2)越来越多的交叉创新项目的创始团队有非常复合型的管理背景,比如人工智能和医疗团队的结合(AI制药),医疗背景和传感器背景的交叉(可穿戴医疗器械),合成生物学科学家和化工行业专家的搭配,集成电路背景和体外诊断行业经验的结合(分子芯片)等,而且我们坚信这种复合背景的管理团队可以真正赋能未来公司的发展。

3)投资人需要更快的学习能力和更加全面的专业背景覆盖和行业经验,才能够快速的判断“医疗+X”的项目潜力,以及投后更加充分的赋能。

“医疗+X”的方向上,这里我列举了医疗+信息技术、医疗+自动化技术、医疗+材料科学、医疗+可穿戴设备的可能性,总的来说,人工智能,自动化制造,新材料,传感器/芯片等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层出不穷的技术迭代和创新,驱动了新一代医疗+X"龙头公司的成长,创新工场极其看好交叉学科创新产生的巨大价值。

这张slide我想多花一点时间讲,我们看到医疗科技在过去十年的快速发展,现在医疗科技的新的变化,交叉学科的出现,复合型团队的出现,创新工场结合自己的优势,我们在AI的优势,我们对自动化的理解,我们在硬科技上这么多年的投入,我们整个医疗的团队里面有五大非常重视的赛道。

第一个赛道,AI应用在整个医疗技术上。这里面包括现在很火热的计算生物学,AI驱动的新药研发,在医疗影像相关的CT、MR、超声、病理诊断都有很多AI的突破,这里面有两家非常棒的企业,予果和Insilico Medicine。予果生物是国内最早将mNGS应用到病原微生物检测领域的企业之一,他们与多位人工智能领域中的知名专家学者开展深度合作,其中包括微软亚洲研究院创始人张洪江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主任唐杰教授等,共同开发机器学习算法、降噪等底层创新技术,结合临床需求,提供前沿的病原诊断数字化解决方案。Insilico Medicine已经是AI制药的领军企业,也是创新工场一直深度支持的一家企业,在人工智能和新药开发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首次实现将生物学和化学生成学相结合,从发现新药物靶点和分子,到成功研发出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临床候选新药,并通过多次人类细胞和动物模型实验验证。

第二个赛道,医疗自动化。智能自动化服务在测序、质谱、合成生物学、农业育种等应用场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实验室自动化技术解决了制药领域高通量筛选、疫情防控大规模核酸检测等对效率、准确性的要求。创新工场重点关注手术机器人、检验分析自动化、生物生产自动化、自动化生命科学实验室等细分赛道的创新技术。创新工场重注投资的镁伽机器人,研发了镁伽高通量自动化核酸检测系统,助力一线抗疫。这也是在国内首次将机器人应用于大规模核酸检测;另外一家投资的手术机器人公司企业鑫君特,ORTHBOT手术机器人于2021年2月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是中国首个获批的导航+自动执行的骨科智能手术系统,已经开始迅速的商业化落地中。

第三个赛道,创新工场不仅关注跨界融合技术的突破,同时也关注“专精特新”领域的发展。生命科学基础设施行业伴随下游生物医药行业高速成长,近年来本土企业加速发展,从去年开始一直是资本追捧的热点。新兴技术和疗法的应用发展,也拓宽了CXO 公司的服务领域,打开了行业的天花板。创新工场重点关注生命科学工具(实验试剂,实验动物,实验设备等)、生命科学上游产业链(设备,耗材,原料以及服务等)、和中游产业链(新型CRO和CDMO)等细分赛道。

创新工场在生命科学上游产业链去年Pre-A 轮独家投资了中博瑞康,多年来持续专注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的国产工具研究和开发,是能够提供细胞制备工具整体解决方案的头部国产品牌企业,今年量产以来发展极为迅速。

在中游CRO领域,创新工场在今年和几家头部机构一起领投的圣方医药,是一家科技型全功能临床CRO,为制药企业提供技术驱动的高质效临床研究解决方案,助力新药快速上市。业务能力涵盖BE、I-IV期临床试验、真实世界研究以及最终的申报注册。

第四个赛道是结合了我们在IVD和药物、数字医疗上的经验,叫预防医学Prevention Health,新冠之后大家对它的理解和认知应该就非常深了,我们就不多介绍。但在这个赛道里面我们投了非常好的公司,由数字医疗和医疗服务来驱动,包括现在中国最大的BPM公司镁信健康,还有在IVD的致善生物,做HPV检测和肺结核检测的头部企业。

在这个领域,创新工场投资的两家企业镁信健康和致善生物,也是各自赛道里面的绝对领先企业。镁信健康是行业领军的创新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公司为超过60家中外头部药械企业提供药械产品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同时合作超过70家保险公司,累计服务患者数超100万,服务总保单量超1亿张。致善生物是分子检测领域的头部企业之一,也是国家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经拥有全球最齐全的结核诊断产品线,同时还具备肿瘤、遗传性疾病等不同领域的产品矩阵。

最后一个赛道是新一代疗法科技,包括最近非常火热的核酸药物,基因和细胞治疗,还有一些较少关注的微生物组疗法和肿瘤电场治疗等。在过去的几年时间,疗法科技一直是医疗一级市场投资的重点,高风险高回报也是这个赛道的特点。最近有两个事情引起了我的关注,第一个是两天前,mRNA巨头BioNTech公司公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的财报,同时透露了BioNTech扩展管线的意图,20条在研管线中,16款产品布局在肿瘤领域,4款为传染病疫苗,很明显BioNtech选择在最高点转身进入新的适应症探索;第二个新闻是上个月,美国微生物组制药的明星公司Kaleido Biosciences决定立即关闭、停止公司所有正在进行的业务,解雇包括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和首席战略官在内的所有员工,并寻求普通股的自愿退市。和明星药企Moderna一样,二者同为知名风险投资公司Flagship Pioneering所孵化,不同的是两家公司命运迥异。

国内大量的企业拿到融资,进入mRNA疫苗赛道, 时至今日,mRNA疗法的三大卡脖子问题- 序列设计、递送系统、放大生产,都形成了超高技术壁垒。中国公司普遍只有2-3年历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是我们在创新疗法领域投资的思考,寻找真正有源头技术,真正能找到自己竞争优势的产品和定位的优秀公司,就像我们看到很多公司号称自己能做first in class的产品,其实成熟的欧美市场更多的创业方向是做best in class产品。

这张PPT我们分享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提到了,我们作为在医疗赛道投资三年的新的团队,我们也在不停地思考,我们和老牌的基金相比有什么样的优势,我们有什么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现在有四个点非常重要。第一个,我们有非常强的AI资源,刚才提到了在这么多方向里面大家会注意到几乎每一个方向都或多或少和AI有着千丝万缕的或者非常强的关系,创新工场在实战中看到非常多的企业家希望拥有AI的能力,愿意来跟我们合作。同时我们整个医疗团队有非常强的产业经验,我们跟行业里面的巨头,GE、DANAHER、Illumina都有非常深的战略资源,我们去年进入GE的数字医疗生态圈,也是他们唯一一家合作的VC/PE。

最后一张片子,后泡沫时代或后疫情时代,我们对于投资的想法,简单来说,我归纳了五个点,市场上非常多的基金开始往早期走,创新工场一直深耕早期,我们现在也是提出来继续坚决投早期,我们希望做企业前两轮融资的主要投资人,从选人的角度,因为我们的企业家是我们最重要的资源,我们处在短时间的下行市场,连续的创业者可能经历过经济周期,会更加成熟有经验。我们在过去两三年投资的接近30个医疗项目里面,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些企业家是第二次、第三次创业,我们顾问委员会的两位企业家都是连续创业者。同时我们除了投资还做孵化,赛道里面也会去投“卡脖子”的“专精特新”的行业。投资的节奏非常重要,也是我非常希望借助媒体去表达的声音,我觉得在这样一个下行的市场,我们的团队应该更加勤奋,因为我们看到企业家们也在拼命地往前走,作为投资人理应给到他们更大的支持。谈到合作,这是跟我们的退出相关,我们会跟产业化的资本、并购型基金来加深合作,让我们有更加多元化的退出。最后总结一句,当下的市场回调期或许正是锚定下一批高成长企业的最佳时机,很多投资人在讨论说准备躺平,但是我们的团队其实最近这段时间反而比以前更忙,更多的赛道行研值得去做,更多的优秀企业家值得去聊去见,现在我们手上有资金,需要更积极的去寻找机会,去创造机会。我们最近见了很多企业家,其实大多数人还是充满斗志,企业家如此,我们投资人更要进取和坚持,这其实也是一种使命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