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案例 > 正文

茅台出圈的地产启示录

来源:攸克 发布时间:2023-09-06 15:26:30 编辑:夕歌

导读:9月4日全天,社交媒体都被茅台与瑞幸的联名事件刷屏。可以预见,这一定会成为2023年最成功的营销事件之一。看看热闹的同时,作为房地产从业者,也应该思考一下茅台出圈对房地产行业营销能够带来哪些启示。

9月4日全天,社交媒体都被茅台与瑞幸的联名事件刷屏。可以预见,这一定会成为2023年最成功的营销事件之一。看看热闹的同时,作为房地产从业者,也应该思考一下茅台出圈对房地产行业营销能够带来哪些启示。

攸克君先简单谈一下对茅台联名瑞幸的看法。

不要把这次联名行动看作是简单的营销事件,它首先是茅台的一种战略选择,是整体品牌战略的一部分。丁雄军到任茅台董事长后,茅台重要的战略之一,是要改变两个形象,一个是“高高在上”,另一个是“官、权、垄断”,以实现茅台更亲民的健康形象。这个战略落实到营销层面,就是要在茅台的非传统消费群体里拓展茅台的认知,建立新消费群体与茅台的联系,这就要求营销策略必须突破原有模式。

茅台虽然人所共知,知名度极高,但是除了能够消费到茅台的群体之外,它和更多消费群体并未直接建立起关联,无论是整体形象和产品运营管理,都体现出高度封闭性的特征。

这次与瑞幸联名突然成为营销爆款,就是茅台反自己之道而行之,将封闭的茅台打碎,变成了“开放的茅台”,继而通过瑞幸,和更多的消费群体建立直接关联,从“权力的茅台”变成“所有人的茅台”,这个操作应该是十分成功的,构架出这一套策略的,也确实是“高人”。

这正是“茅台”此次破圈的底层逻辑所在,也就是战略选择在先,策略选择在后,没有明确的战略,这个成功的营销事件也就不存在。在此基础上,茅台也有其商业策略层面的考量,茅台近年来推出了更多产品,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这也需要茅台拓展更多的、更年轻的消费群体,以实现茅台作为一个产业体系的更加多元化发展。

茅台的破圈很是让人羡慕,几乎所有针对C端的企业,都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破圈,营销能够“爆款”,房地产行业也是一样。

那么,茅台瑞幸联名的破圈事件,能够给房地产企业带来哪些启示呢?

首先是战略必须明确,不能为了追求破圈而做营销,那势必破不了圈,即便破了,也是负面效用。无论是房地产企业,还是房地产项目,都应该明白,自己破圈营销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改变某种形象,还是为了达成某个特定目标(比如拉人进售楼处),还是为了增加附加值。战略层面的诉求必须单一、明确,不能既要又要还要,战略目的越直接简单,越可描述,营销策略收到较高成效的可能性就越高,破圈的可能性就越大。

攸克君和很多项目的负责人深入接触过,他们在这方面的想法过于“复合”,既想要改变形象,又想给自己拉流,最好还能直接促进销售。茅台的成功案例告诉攸克君们,这种“复合”是不现实的。很多管理层甚至决策层混淆了“效果”和“目标”,拉流、高关注度都是效果,而不是营销策略和行动的目标,更直白一点说,破圈是效果,不是目标,以破圈为目标进行营销注定是要以失败收场的。

其次,联名只是手段,反差和冲突性才是内核。战略选择明确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爆”,反差或者说出乎意料、反传统认知是很重要的。茅台为什么选瑞幸做联名,当时因为瑞幸网点广,触达率高,但为什么不选星巴克才是实质,并不是因为喝星巴克的人都开车,喝瑞幸的人都坐地铁,而是瑞幸大众,茅台“高高在上”,两者有反差,有冲突,社会公众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咬牙花钱都喝不到的茅台,跟随便点一单就能送到手上的瑞幸会有什么关系,当这两者发生关联,并且是强关联的时候,冲突感自然会带来爆款效果。

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这个反差感和冲突感的规律一样适用。房地产既有的话语体系,在各行业中,几乎是最高高在上的,讲区域价值,讲生活方式,这个领域传统的逻辑是靠制造某种疏离感来引出消费欲望,让人们为未来的价值埋单。

房地产选择和什么产生碰撞,就是思考这一问题的实质了。从这个意义上,高档楼盘和豪车联名或者搞活动,不会爆款,和名贵珠宝、名字名画艺术品联手,都不会爆款,因为,那都是一个圈层,一个群体里的事情。

对爆款有追求的开发企业,应该想明白的是,自己的品牌也好,形象也罢,要和什么产生反差和冲突,如何选择这个制造反差和冲突的“客体”,它并不一定要是另一个品牌,还可以是其他。

第三,由高到低的降维更容易产生效果。比瑞幸早几十年,康师傅、统一这两个方便面企业就打了个样,而且更成功。最早在中国售卖时,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的售价最高高达十几元,这在当时算是“天价”,但是,高档的形象却由此在大众心目当中建立了起来。后来,康师傅、统一开始丰富自己的产品线,开始下探,做几块钱,甚至一块多钱的大众化产品,一下就拿下了消费者的心,在相当长时间里形成了不可撼动的优势。其实,茅台瑞幸的联名,基本逻辑大抵也是如此,内核并无太大差异。

因此,对房地产企业而言,当高端产品能力强的开发商,做改善甚至刚需产品时,就可以考虑一下这种营销思路,攸克君无法在这里具体举例。但由高到低的这种反差感,以及让更多人相信自己和总价甚高的房地产能够产生关联,是正确的思考路径。

第四,营销策略制定中,要格外重视“私域流量”。茅台瑞幸联名事件的爆款,至少一半是通过社交媒体上的私域流量实现的。这种反差感、冲突性,实际上很符合社交媒体用户的兴趣点和传播习惯。当下社交媒体上有一个信息传播的重要特征,就是“无梗不传播”。茅台和瑞幸之间的冲突感带来的“有意思”,恰恰幻化成了一种 “梗”,有人用来调笑自己自嘲,有人用来追逐时尚不落伍,还有人用来满足社交话题的要求,它本质上不是利用私域流量,而是尊重私域流量的审美,投桃报李,也就实现了四两拨千斤。

近年来,房地产的营销中,也重视私域流量的运用,但基本停留在使用大V这个层面,但是,这种模式下,不会带来私域的主动转发,自然爆款也就不可能。房地产需要的是结合自身产品和品牌诉求,发动、制造社交媒体私人账号的主动转发,更具体一点说,造出一个符合自身产品特性,又符合私域审美的“梗”,恐怕是最有效的。造梗或者说发动造梗,就是个专业的活儿了。

出圈和爆款,一年只有少数几个,甚至几年都没有一个,和专业能力有关,也和运气有关。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有爆款、能出圈固然好,但可遇不可求。但从其他企业和产品的爆款与出圈中,总结出一些有利于自己平日开展营销活动的经验借鉴,是十分务实的。攸克君还是要重复一下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战略目标越清晰,越可简单描述,营销出圈爆款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出圈和爆款是效果,而不是目标。开发商一定要认清这一点,否则,邯郸学步的结局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