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创业 > 创业人物 > 正文

刘明耀:有真正原创的好成果,投资人会看到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 2023-06-12 16:23:06 编辑:夕歌

导读:“不管做学术还是创业,都要怀揣梦想,尽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追求。我想把公司做成开放的平台,做基础研究的转化,不止是自己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其他实验室有好的想法,也可以合作。”

记者 曹年润

当地时间5月20日上午,聚焦基因和细胞治疗的上海邦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邦耀生物”)CEO郑彪博士在第26届美国基因与细胞治疗学会年会(ASGCT)上,对其输血依赖性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疗法产品BRL-101的最新研究数据做口头报告,在这项IIT临床研究中,入组的6名5-15岁患者全部得到了治愈,其中包括4名β0/β0表型的重型地贫患者。

邦耀生物成立于2013年,其创始人是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医学研究所所长刘明耀教授,“一个敢想敢干的人”(刘明耀的自我评价)。除邦耀生物外,他还陆续创立另外两家公司,分别为:专注大分子创新生物药研发的上海祥耀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祥耀生物”),和致力于开发小分子靶向药物的上海宇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耀生物”)。

如今,这三家公司都已初具规模,刘明耀希望,未来3-5年内可以和团队一起,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三个不同方向,研发出一流的创新药物,造福人类健康。

“刘老师总是笑嘻嘻的,让人觉得可以信任。”一位与刘明耀有几面之缘的科学家说。

回顾过去几十年的学术和创业经历,刘明耀说,好心态很重要。虽然困难在所难免,但他觉得自己的人生是幸运的,学业、学术和创业,总体都比较顺利。

1982年,刘明耀从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继续在该校进行硕士阶段的学习。彼时,他的导师去日本参观考察,坐了新干线,深感国内外的巨大差距,回来后对他说:“明耀,你一定要出国留学,学习和掌握世界科学的最前沿知识。”

就这样,刘明耀在20世纪80年代踏上了20多年的求学留美之路。在美国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又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医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读博士后。

1999年初,刘明耀来到位于休斯顿德州医学中心的德州农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研究所(Texas A&M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Biosciences and Technology),担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兼任德州大学休斯顿医学院和安德森癌症中心(University of Texas Houston Medical School and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博士生导师。2006年底,他成为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终身正教授。

2007年,在时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和副校长陈群的邀请下,他回国从零开始筹建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医学研究所,于2012-2020年担任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在尚无医学院和附属医院的情况下,将华东师大临床医学学科的排名带至前列,生命科学学院整体上了一个台阶,成为国内一流的生命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2021年,刘明耀获得华东师范大学首届杰出学术贡献奖(华东师范大学设立了“三大贡献奖”,包括育人贡献奖、学术贡献奖、服务贡献奖,以表彰为学校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职工)。

刘明耀说,他已经完成了教授阶段的全部理想,他要向下一个理想出发: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真正可以造福老百姓的产品。

差点成立一家互联网公司

创业的种子是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读博后时种下的。当时,刘明耀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时任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学部主任梅尔文·西蒙(Melvin Simon),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GPCR)和信号网络。

GPCR是细胞表面膜蛋白家族之一,它编码800多个人类蛋白,像天线一样,能感知细胞外的信号和环境变化,并把信号传递到细胞内,从而引发各种生理反应。比如,闻到花香是因为GPCR感知到气味分子,并让大脑产生愉悦感。因此,GPCR是药物开发领域的“明星”,被视作“当代生物医药最大的药物靶标蛋白家族”。据估计,目前市面上约35%的药物都以GPCR为靶点。

导师西蒙同时也是美国生物技术公司Agouron Pharmaceuticals(后被美国辉瑞公司收购)的联合创始人,以及美国生物技术公司Diversa Corporation的创始人和董事会成员。Agouron Pharmaceuticals是全球首个研制出HIV(艾滋病病毒)蛋白酶抑制剂Viracept的公司。刘明耀刚进入西蒙的实验室时,Agouron Pharmaceuticals的药物研发还在低谷期,完成3年博士后学业后,其明星产品已获成功。西蒙也被当时的《美国科学家》杂志评为最成功最有价值的科学家之一。耳濡目染下,刘明耀开始思考,如何把科学研究转化为真正能够治病救人的产品。

加州理工学院创业氛围浓厚,学校设有免费的创业课程,刘明耀得以学到相关的商业知识。20世纪90年代,正是互联网兴起的时期,刘明耀差点乘着这股东风,成立一家互联网公司,但因团队原因,项目夭折了。

博后的最后一年,刘明耀开始找工作。作为一个“不安分的人”,他走遍了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去大学、去大型医药公司面试,他很享受这个过程。导师西蒙都说:“刘明耀已经成了面试专家。”向刘明耀抛出橄榄枝的公司和机构很多,但他骨子里仍是个追求前沿科学研究和向往自由的人,最终选择在德州农工大学担任助理教授。1999年至2006年,刘明耀仅花了7年时间,就成为德州农工大学的终身正教授,一般情况下,这个晋升过程需要10-12年。

刘明耀至今记得,他告诉西蒙要去大学工作时,西蒙对他说,当教授很苦的,就像自己创业,开一个小公司,学校给风投,教授自己去建实验室、招人、争取政府基金……这些在他后来的经历里,完全得到了验证。

回国也是计划之外。2005年底,刘明耀到华东师大做学术报告,不久后(2006年),俞立中校长和陈群副校长找到他。当时,华东师大未设立医学院,当时的生命科学学院主要以动物、植物、生态等传统学科为主,俞立中邀请刘明耀回国发展现代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最新学科,并建立生命医学研究所。刘明耀开价1000万美元,用以组建实验室、建立团队、购买仪器设备等,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俞立中和当时的校党委书记张济顺没有犹豫地答应下来。

刘明耀被俞立中校长的诚意和魄力打动,也想做一些以前没做过的事,2007年初,他正式来到被上海高校学子戏称为“闵大荒”的华东师大闵行校区,开始筹建华东师大生命医学研究所。

一个人建实验室、组建团队、培养人才,一切从零开始。据刘明耀回忆,2007年,中国的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生物医药领域连发表论文都不容易,更别提发展一个领域了。当时他住在华东师大中山北路校区的逸夫楼招待所,每天坐校车往返本部和“闵大荒”,“天天一上车倒头就睡。”刘明耀说。

16年后,刘明耀在并无生命医学“土壤”的华东师大培养出一批生命科学领域的人才,包括4位国家杰青、10余位国家优青,并将华东师大临床医学学科的排名带至前列,整个生物学发展也上了一个台阶。

2020年,刘明耀卸任华东师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决定将人生的重心转移到创业上。

刘明耀。图片来源:邦耀生物

三个“耀”的故事

在加入西蒙实验室之前,刘明耀曾在美国约翰·霍普斯金大学医学院做过一年半的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嗅觉脱敏的分子机制,32岁时就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了第一篇Research Article的相关成果。加入西蒙实验室后,他又在33岁时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自然》(Nature)杂志发表了论文。回国后,他培养和带领一个优秀团队从事了10多年的基础研究工作,至今已发表一流科学论文400多篇,连续多年被评为高被引学者。

“做了一辈子基础研究,也已经帮华师大搭起了‘摊子’和团队,不再做院长了,人生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刘明耀觉得,往后的人生应该往一个不同的方向努力,实现加州理工学院时期的理想——将实验室的原创基础研究转化为治病救人的产品。如今从事这项事业的企业不在少数,但他发现,“中国很多公司的产品都是从国外引进的,真正从教授的实验室里走出去的、用于治病救人的产品很少。”

刘明耀的3家公司都脱胎于他自己的实验室。第一家是成立于2013年的邦耀生物。起初,这是一家为科学家和公司研发新型老鼠模型的公司。2013年8月,刘明耀团队在《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论文,表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应用于大鼠和小鼠,同时进行多基因的编辑,当时距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 of MIT and Harvard)张锋团队在《科学》(Science)发文,首次表明可以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应用于哺乳动物细胞,仅过了6个月。刘明耀团队是世界上首批将CRISPR/Cas9技术应用在大鼠和小鼠的团队。文章发出后,很多人来找刘明耀做新型的老鼠模型,邦耀生物由此成立,其初创团队就是刘明耀的研究团队,共10余人,所有教授都是他的股东。

2015年底,在清华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进修的席在喜找到刘明耀,表明合作意向,希望成为邦耀生物的投资人和CEO。席在喜拜访了刘明耀三次,在华东师大附近的小酒店一住就是几个月,由于他以前没有生物医药行业的背景,前两次均未获得刘明耀信任,直到第三次拜访,事情才有了转机。刘明耀对席在喜说,“你首先要做功课,写BP(商业计划书),找到一笔投资。”

席在喜行动起来。2016年,他与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由东方富海领投,为邦耀生物完成2000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此后,邦耀生物正式走上将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结合起来,开发基因和细胞治疗的突破性疗法,造福人类健康之路。同年(2016年),邦耀生物也开创性地与华东师大联合成立“上海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研究中心”,开启新的“产学研”创业之路。

目前,邦耀生物的团队已经扩大至近200人,去年5月上任的CEO郑彪博士是世界知名的免疫学家,曾在跨国药企葛兰素史克(GSK)和强生(J&J)担任高管,具有细胞和免疫治疗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据了解,邦耀生物治疗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编辑产品BRL-101已经进入临床1/2期,现已治愈儿童和成年病人9例,成功率为100%,预计会在2年内提出上市申请,早期的研究也发表在去年的Nature Medicine上。另一款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世界首创的非病毒PD-1定点整合CAR-T细胞注射液BRL-201也已正式启动1/2期临床研究,其早期研究去年作为研究长文(Research article)发表在Nature。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非病毒定点整合的PD1-CAR-T产品,被评为2022年中国血液学科十大研究进展和中国医学领域重大研究进展。异体通用的CAR-T产品(BRL-301和BRL-301A)在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应用也正式申报了临床IND(临床研究阶段审批),也是世界首个异体通用的CAR-T(UCAR-T)产品申报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一直以来,刘明耀实验室的研究领域涵盖三个不同的方向,除细胞和基因治疗外,还有抗体和小分子药物。最初,刘明耀希望搭建一个基础研究转化的平台,把三个方向的成果转化都放在这个平台上。但投资人陆续加入后,认为邦耀生物的产品管线太多,需要拆分。

2019年,祥耀生物成立,专注于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建立生物药底层研发技术,研发抗体等蛋白药物。创立祥耀生物的想法是生物化学博士赵文祥提出的,赵文祥曾任职于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K.1548)、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603259.SH/2359.HK),以及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在抗体领域有10多年的经验,刘明耀对他的专业知识和创业精神非常认可,遂答应与他共同创业。

2020年4月,祥耀生物研发出可阻断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全人源中和抗体,这些抗体来自于2020年2月在上海和浙江传播的第一批感染新冠的康复期病人。刘明耀回忆,为了完成这项工作,祥耀生物团队在交通等各种不便的情况下赶赴浙江,“执行力很强”。如今,这个团队规模已近50人。

2020年,致力于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小分子靶向药的宇耀生物成立,其产品主要的适应征为肿瘤、自身免疫、心血管和其他老龄慢性病,刘明耀团队的博士生周文波担任联合创始人兼CEO。刘明耀说,相比前两家公司所在的领域,小分子靶向药最为传统和规范,但市场最大,与他过去的GPCR和细胞信号网络研究联系也最为紧密。

据刘明耀回忆,宇耀生物成立时,只有周文波一个人,适逢疫情,他就在华东师大图书馆办公,背着书包见投资人,随后图书馆因疫情关闭,他先后在邦耀生物和祥耀生物借了一间办公室,继续见人、融资,才有了现在近50人规模的宇耀生物。

目前,宇耀生物靶向肿瘤代谢和微环境的G-蛋白偶联受体EP4抑制剂即将完成一期临床试验,另一款全球首创难成药靶点的产品正在进行中美双报(指用同一套项目研究资料,同时或分阶段在中美两国进行申报。可以实现跨国开发,加快药品上市的速度,同时尽量保证中美上市后的产品在质量上一致)。今年和今后每年争取有2-3个产品进入临床研究申报计划,争取成为AI引领的小分子靶向创新药公司,为病人提供一流的创新靶向药。

刘明耀说,团队很重要,如果没有团队的齐心协力,就没有三个“耀”如今的成果。

建立开放的转化平台

“很顺利。”说起自己的创业历程,刘明耀多次这样乐观地说。但创业总有艰难的时期,尤其是在周期漫长的生物医药产业。对刘明耀来说,最艰难的时期是2022年,“融资到最后,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

2022年春天,在上海那段特殊的日子里,邦耀生物的两个产品正在进行药品临床试验(IND)申报,团队部分成员住进公司,刘明耀需要向员工支付加班费,但他手上已经没有钱了。这一年,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资人变得谨慎,加上疫情的影响,团队和投资人无法见面,好几个投资人本已确定投资意向,最后又都“再等等看”。邦耀生物200人的生存压力,最后都压到核心管理团队身上,刘明耀最后只能靠银行贷款、抵押房子来支撑。

直到2022年底,他们终于获得融资。2022年11月,邦耀生物宣布完成逾2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该轮融资由上海自贸区基金领投,东方富海、天士力资本、贝达基金、歌斐资产等跟投。

现在回首最困难的时刻,刘明耀称自己已经具有比较强的适应能力。他还戏称,“疫情最艰难的时期,连一向乐观的赵文祥都悲观了,我还给他做心理建设。”“刘老师是公司里最乐观的人,他不乐观,下面的人怎么办?”周文波笑着说。

刘明耀又是靠什么坚持的呢?他告诉澎湃科技,无论是独自在华东师大把团队从无到有建立起来,还是后来的创业,都不容易,但自己有真正原创的好的成果,投资人可以看到价值。“刚开始很难,但后面你不断努力,看到你的产品确实可以治病救人,安全有效,它是会闪光的。”

刘明耀坦言,他遇到过很多有情怀的投资人,他们希望和科学家合作,研发真正的好药,造福老百姓的健康。“在公司困难时期,有些投资人在签定协议前,就将资金打给公司。有投资人在过年的时候给我发微信说,我们就是要支持像您这样‘过尽千帆仍有梦想的科学家’。”刘明耀被这些投资人感动,时常鼓励团队和学生,不管做学术还是创业,都要怀揣梦想,尽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追求。

“要做一个真正有用的产品出来,比写论文难太多了。文章总是能发表的,但产品研发失败就是失败,无法逆转。”刘明耀感慨。创业的经历也在反哺学术,刘明耀现在常和学生说,做一项研究,首先要考虑它的价值,不能仅仅把目标放在发文章上。他所认为的研究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从0到1的创新,具备转化的潜力。

“实验室在细胞和老鼠上做实验,证明一个概念可能有效,但在老鼠身上有用的东西太多了,还需要验证在人身上有没有用,这就是转化。转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一般的机构做不了,很多研究人员有好的想法,但都停留在了发文章的阶段。这就需要一个平台。”刘明耀说,他想把公司做成开放的平台,做基础研究的转化,不止是自己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其他实验室有好的想法,也可以合作。

在澎湃科技专访刘明耀的当日,宇耀生物的高管团队正在接待一个来自浙江大学的科学家团队,几位浙大的青年科学家很希望借助刘明耀团队搭建的平台,为自己的实验室成果完成转化。

当然,刘明耀还有一个更为实际、更像一位企业家该有的理想:“3-5年之内,希望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让这三个代表不同研究方向的公司成功研发出更安全、更有效、更可及的创新药。不同类型的创新药物管线能治病救人,造福人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