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产业 > 产业看点 > 正文

外卖纷纷“下乡”,能否放心“下单”

来源:新浪财经 发布时间: 2023-08-10 11:49:26 编辑:诚富

导读:国家发改委最近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提出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记者发现,在美团、饿了么等头部外卖平台此前没有覆盖到的乡镇,老乡们利用微信小程序打造的外卖平台,正在徐州农村地区兴起。这些平台如何运营?消费者权益怎样保障?如何做好平台监管?记者进行实地调查。

每到“饭点”,33岁的徐州农民佟一凡都会来镇里兼职送外卖。这位两个孩子的母亲,是“欢喜外卖”平台在铜山区大许镇的站长和骑手。中午不到11点半,佟一凡骑上自家电动车,和记者如约在大许镇一家快餐店相见。她没有固定办公场所,这家朋友开的店铺是她平时歇脚的地方。不送餐时,她在镇上一家服装企业打零工,时间比较自由。

刚落座,佟一凡的手机就响了,送外卖的订单来了。去年夏天该平台在大许镇开通外卖业务,目前已入驻镇里上百家餐饮店,基本都是板面店、奶茶店、凉皮店之类的小商家。她有一个10多人的配送群,全部是当地人,清一色都是女性,每天会有两到三人上线接单。“大家地头熟、人头熟,都比较有空闲,跑起来也方便,一单能挣3块钱,最多时一天挣过100多块。”

穿上外卖马甲,带着送餐箱,佟一凡准备开工。记者骑上借来的电动车,和她一起去跑单。“我们配送范围在6公里内,把镇区都跑遍了。”佟一凡中午的第一单,实际距离不过1公里左右。她今天的生意不错,不到一个小时,就带记者跑了5单,一分钟都没休息耽搁。虽然平台没有送餐时间要求,但她还是尽可能往前赶。

乡镇外卖平台的出现,填补了基层相关领域的空白。从记者跑单情况来看,消费者中既有门店经营者、卫生院护士,也有普通农户。点餐的服饰店店主李磊告诉记者,自己一个人看店,出门吃饭耽误时间,天气热也不想出门,点外卖很方便。

记者了解到,大许镇有两所小学,还有初中和高中,学生和年轻的家长较多。“点单的大多是青年人,现在农村的消费观念也在改变。”佟一凡的印象很深,有位老客户是当地学校的老师,有时来不及回家给年迈的父亲做饭,就会点外卖送去,而且每次标注:“老人行动不便,请一定送到家里。”

正是看中乡镇外卖市场的商机,“欢喜外卖”在去年5月上线运营,创办者支亚楠是铜山区马坡镇的90后。做过多年微商的他,在微信小程序上开发外卖平台试水。“我们一边拓展市场,一边完善规范,也是个摸索的过程。”支亚楠说,他从马坡起步,现在已在大许镇和贾汪区青山泉镇设有站点。

“他们是在大平台的夹缝中生存,虽然平台小,但有关要求不能降。”铜山区市场监管局网监科科长张以刚告诉记者,该平台在运营之初存在亮证亮照不到位、规则缺失等问题,监管部门没有“一棒子打死”,而是提出指导意见,帮助平台完成相关公示,并对不符合要求的商家坚决下架。

记者在“欢喜外卖”平台上看到,如今所有商家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都在线可查,并公示了《食品安全问题处理规范》《交易争议处理》等10项“规则说明和资质”。记者了解到,徐州市市场监管局深刻把握“守底线”与“促发展”的辩证关系,通过包容审慎监管,让中小电商平台健康规范发展。

更多商家已经瞄准了乡镇外卖。网上最近的公开信息显示,美团外卖将在乡镇、景区、园区等外卖空白区域招募合作商。抖音和微信也在外卖业务上布局拓展,外卖市场的下沉正成为一大趋势。“前段时间,美团刚来我们镇,再加上之前的‘小镇外卖’,现在竞争很激烈。”佟一凡估算,镇上每天的外卖量在300单左右,由3家平台“瓜分”,美团已经后来居上,占了市场“大头”。

竞争下,佟一凡也在摸索小平台的生存之道。他们平台给商家的抽成是15%,相对更低。在农村的“熟人社会”里,嫁到大许镇多年的她,也有人脉优势。她拿出一叠平台宣传单给记者看,“没事就挨家挨户发几张,能多点一单是一单。”

标签:外卖 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