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商学 > 论道 > 正文

构建深港合作新格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来源:光明网-学术频道 发布时间: 2023-04-03 10:12:55 编辑:星尘语

导读:6月30日是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两周年。香港国安法的出台开启了香港长治久安、深化“一国两制”的新篇章,强有力地驱动深港两地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作者:张衔春(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员);周麟(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岳文泽(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鲁亚楠(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

  6月30日是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两周年。香港国安法的出台开启了香港长治久安、深化“一国两制”的新篇章,强有力地驱动深港两地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2021年香港施政报告》中进一步提出,将在香港北部建设一个占地300平方公里、宜居宜业宜游的“北部都会区”,在满足约250万人口的居住需求的同时,还能与深圳形成“双城三圈”的战略性布局,为国家发挥“双引擎”作用,产生“强强联手”作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两地合作在产业融合上仍存在结构性鸿沟,且面临合作着力点缺失等关键问题。新发展阶段,应着力以“深圳南”+“香港北”为深港协作重点,强化科技金融合作,以协同创新为重点,共铸全球科技创新与高精尖产业高地;以金融联动为切入点,深化两地经济联系;提升全球职能,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以深港一体化为目标,全面促进两地社会文化与公共服务交融。

  深圳是香港联系大湾区腹地的桥梁和支点,深港合作是奠定大湾区建设的基石,无论是产业协同,还是跨境合作,深港合作都在湾区里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深港合作有利于促进香港、深圳高质量发展,因此亟需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深港合作新发展模式。

  激发科创“潜能”,构建深港协同创新共同体。一是探索构建深港互联互通科技服务体系,推进跨区域技术转移合作常态化,实现深港科技成果交互转移转化,推动国家级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二是探索深港共建国家实验室、先进制造业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两地高精尖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开展科技项目攻关,推进区域整体创新实力。三是探索跨区域创新服务合作机制,推进共建共享创新平台建设,搭建仪器设备共享中心,鼓励这类平台将大型仪器设备、重点实验室等资源向深港有关企业、高校或科研机构全面开放共享。四是汇聚合作“势能”,建设“福保—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香港建设北部都会区为契机,以福田保税区、河套“一区两园”为支点,以皇岗、福田、落马洲三口岸为衔接,探索建设“福保—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发挥金融“动能”,打造“前海—中环”全球金融中心。一是赋予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更重要的金融联通职责,打造“前海—中环”全球金融中心,中环提供经验,前海打造优质办公空间和产业集聚业态,共同提升深港金融合作能级;在定位上赋予该中心全球自由贸易港、离岸金融中心、金融结算中心等职能,推进企业、政府与高层次人才区域联通协作。二是借助“前海—中环” 跨境理财通、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便利化等先行先试的金融政策优势与开发优势,率先发展“绿色金融”,研发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节能减排的“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推出创新零售金融产品配合相关投融资需求。三是推动港交所与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就碳排放交易相关金融产品开展合作,系统性评估将香港发展成为区域碳交易中心的可行性,提升香港作为绿色和可持续金融枢纽,打造全球“绿色金融”重要平台。

  提升全球职能,共建“一带一路”高层次交流交往新平台。一是深港应定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会客厅”,吸引更多涉及“一带一路”的国际组织落户;二是围绕“金融+创新”设立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园中园”,探索经贸合作和投资便利化改革试点,吸引境内外投资者利用深港得天独厚的金融创新平台,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以及相关融资活动。三是利用自贸区、保税区、高等院校、国际展会等特殊开放平台深入探索成体系、协同推进的深港一体对接“一带一路”方案,实现“一带一路”倡议与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机结合,推动深港成为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融合的“大枢纽”。

  以构建深港一体化生活圈为目标,促进两地社会文化公共服务全面交融。一是创新通关模式,施行24小时通关服务、“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等;优化深港人员签注政策,推行弹性化签注、免签政策等,在加大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年度配额的同时放低申请门槛,为专业人才和有人才需求的公司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二是全面放宽就业门槛,加快职业资格互认。深圳应该放宽就业门槛,进一步扩大深圳定向港澳招录公务员名额,逐步放松报考限制,吸引更多香港优秀人才参与大湾区建设;扩大与香港的专业领域职业资格互认范围,推动建立完善香港专业人才在深圳职称评价体系和评审机制、职业技能领域的职业技能认定方案。三是对标京津冀与长三角,建立深港教育、医疗、养老等互认共享机制。包括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放松学位申请管制;推进社会保障合作,研究养老、医疗等福利的跨境可携带性;为香港居民来深圳就学就业、居住生活提供更多机遇、更优服务和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