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商学 > 论道 > 正文

管涛:外资风险偏好再次走强,中资减持美国证券资产初现端倪

来源:新经济学家 发布时间:2023-08-22 10:20:06 编辑:夕歌

导读:市场一边追着人工智能相关的科技概念,一边憧憬着美国经济“软着陆”和美联储货币政策即将转向。但美国经济依然存在三大不确定性,一是紧缩效应并未完全释放,二是储蓄缓冲垫可能即将耗尽,三是预期差风险。

分析师:管涛(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摘 要

6月份,风险偏好较为强势,导致美债和美元跌。美股三大股指全面上涨,私人和官方投资者均创纪录买入美股。美债上限谈判结束推动外资继续买入美债。

外资回流美国依然趋势性放缓,宽松预期致流动性偏好进一步下降。6月份,美债上限谈判结束后,外国投资者在美净增持证券资产1478亿美元,但二季度仅增持349亿美元,为2020年四季度以来的新低。本月,外资继续减持现金资产,连续五个月净减持,二季度合计净减持了2572亿美元,减持规模为历史次高。高利率、高风险偏好和经济“软着陆”预期导致持有现金的性价比有所下降,市场并不认为会出现“毁灭性”的风险。

风险偏好全面回升,外资持有美债“越跌越买”。6月份,私人和官方外资分别增持了1051亿美元和155亿美元美股,均创下了历史新高,且均为连续三个季度的净买入。尽管安全资产在本月受到冷落,但是由于美债收益率处于高位,安全边际有所增强,美债依然获得了879亿美元的净买入,同比和环比分别扩大了1.1倍和4.3倍,且继续表现为中长期美债好于短期国库券。此外,美债负估值效应461亿美元,连续三个月“亏损”。

多数主要经济体对美债均有增持,中资依然趋势性控制对美风险敞口。欧元区、加拿大和英国均在本月增持美债,并携手挪威和瑞士大手笔买入美股,合计占外资买入美股的63%。即便日元汇率跌至2022年9月干预区间,日本投资者再次增持美债,日本官方仅限于口头“警告”。中资投资者净卖出42亿美元美债,但净买入99亿美元机构债、0.06亿美元公司债券和6亿美元美股,四大类资产合计净买入63亿美元。但趋势上依然在控制对美元风险敞口。二季度,中资投资者合计净卖出84亿美元四大类资产,而上季度和2022年同期分别净买入38亿美元和358亿美元。上半年,中资投资者合计净卖出46亿美元四大类资产,2022年同期为净买入654亿美元。

市场一边追着人工智能相关的科技概念,一边憧憬着美国经济“软着陆”和美联储货币政策即将转向。但美国经济依然存在三大不确定性,一是紧缩效应并未完全释放,二是储蓄缓冲垫可能即将耗尽,三是预期差风险。

风险提示:美联储货币紧缩超预期,地缘政治局势发展超预期。

正文

一、外资回流美国依然趋势性放缓,宽松预期致流动性偏好进一步下降

2023年8月16日,美国财政部发布了2023年6月份的国际资本流动(TIC)报告,美国跨境资本流动的季度全貌显现。TIC报告显示,二季度,外国投资者在美净增持证券资产349亿美元,为2020年四季度以来的新低,同比和环比分别减少了76%和90%,主要是受5月份 1616亿美元净减持的影响。6月份,外国投资者在美净增持证券资产1478亿美元。其中,虽然私人外资在6月份净增持了1198亿美元,但二季度合计净减持了397亿美元,是外资回流放缓的主要原因;官方外资净增持280亿美元,二季度合计净增持746亿美元,虽然较上季度下降了43%,但好于2022年同期的净减持198亿美元(见图表1)。

二季度,美国贸易赤字较上季度扩大了72亿美元至2082亿美元。如果不是美债上限谈判风波,外资回流美国放缓幅度可能不会那么大。尤其是,二季度,美元小幅升值0.8%;2年期和10年期收益率分别上涨了81和33个基点,表明美债吸引力有所增强;标普指数上涨了8.3%,其中仅市盈率就上涨了7.7%,说明风险偏好依然较高。2023年以来美国相继爆发了银行破产、美债上限谈判和主权评级下调等负面事件,但经济基本面的韧性和偏紧的劳动力市场不断修正货币宽松预期。8月16日,最新公布的美联储会议纪要“偏鹰”立场使得10年期美债收益率收至4.28%,突破了2022年10月的高点,实际利率达到1.96%,为2009年8月以来的新高。外资的“逐利本能”可能依然会在短期支撑美元回流(见图3)。

从交易工具看,外资流动性偏好持续下降。6月份,外国投资者净增持长期证券1959亿美元,二季度合计净增持了3506亿美元,较上季度和2022年同期分别上升9%和13%;银行负债变化(现金资产)净减少613亿美元,为连续五个月的净减持,二季度合计净减持了2572亿美元,减持规模为历史次高,仅次于2009年一季度美联储第一轮量化宽松的开启,减持规模较2022年同期扩大了3.3倍,而一季度为净增持861亿美元;短期美国国库券及其他托管债务净增加了132亿美元,为年内首次净增持,但二季度合计净减持585亿美元,减持规模较上季度增加了37%(见图表2)。

上半年,官方外资净买入2053亿美元证券资产,贡献了外资回流的51%,而2022年同期仅为净增持30亿美元;私人外资净买入1936亿美元证券资产,较2022年同期下降了72%。此外,外国投资者合计净增持长期证券资产6713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上升了31%;合计净减持现金资产1711亿美元,而2022年同期为净增持1462亿美元;合计净减持短期美国国库券及其他托管债务1014亿美元,2022年同期为净增持328亿美元。高利率、高风险偏好和经济“软着陆”预期导致持有现金的性价比有所下降。

美国经济陷入“诡异”状态,即制造业景气下行和消费者信心低位反弹并存。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后,美国ISM制造业PMI指数持续下降,7月份降至46.4%,连续九个月处于不景气区间。由于2022年通胀飙升和美元资产大幅下跌,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断崖式”下降,但随着2022年四季度股市触底反弹和通胀见顶回落后开始震荡修复,2023年8月份回升至71.2%,较2022年低点回升了21.2个百分点,不过距离2019年底仍有22.1个百分点的差距。由于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与CPI同比存在较强的负相关性(1980年以来相关系数为-0.42),美联储仍需要维护其物价稳定的公信力,但同时又不能让企业端大面积出清导致失业率上升。鉴于美国大型企业更多依赖直接融资,美联储对2023年以来金融条件持续转松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消费者信心企稳和服务消费保持韧性,中小企业也有保障(见图4)。目前看,美联储的工作似乎相当成功。但是,美国通胀下降最快的阶段可能已经过去,紧缩不足的风险正在上升。最新公布的美国零售数据大超预期,7月份美国零售销售数据环比上升0.7%,为六个月来最大增幅,连续四个月增长,强于市场预期的0.4%;核心零售销售环比上升1%,也强于此前预期的0.4%。8月15日,亚特兰大联储GDPNow模型预计,三季度美国实际GDP环比折年率可能达到5.8%,远超其潜在产出水平。需求过热已替代供给冲击,成为美国通胀的主要催化剂。

二、风险偏好全面回升,外资持有美债“越跌越买”

私人风险偏好强势回归,安全资产遭到冷落。6月份,剔除银行对外负债变动后,私人海外投资者在美净增持了1810亿美元证券资产;二季度合计净增持了2175亿美元证券资产,同比下降了70%,但环比上升了48%。其中,6月份私人外资净增持了1051亿美元美股,单月增持规模创下有数据以来的新高,二季度合计净买入580亿美元美股,连续三个季度增持,且较上季度增加了121%,而2022年同期为净减持美股427亿美元。同时,本月净增持了307亿美元企业债,二季度合计净买入843亿美元企业债,创下2007年三季度以来的季度新高,较上季度增加了174%。虽然私人外资继续增持美债和机构债,但风险偏好上升显著降低了对安全资产的需求。6月份,私人外资净增持356亿美元中长期国债、125亿美元机构债券和399亿美元短期国库券,二季度合计净增持了985亿美元中长期国债和303亿美元机构债,较2022年同期分别下降了53%和25%;二季度合计净减持了49亿美元短期国库券,2022年同期为净减持916亿美元(见图表4)。

上半年,纳指上涨了31.7%,创下1984年以来最好开局,带动标普指数上涨了15.9%。科技股和人工智能概念相关的股票几乎完全盖过了美联储紧缩、银行业危机和美债上限谈判风波等因素的冲击。其中,英伟达上涨近190%,脸书、特斯拉上涨超100%,微软和苹果分别上涨42%和49%。另一边,6月份,美资投资者净买入142亿美元海外债券和340亿美元海外股票,二季度合计净买入外国证券607亿美元,为2014年三季度以来的首次,而上季度和2022年同期分别净卖出外国证券资产185亿和1100亿美元。

官方外资继续加仓美元资产的同时,创纪录地增持美股。6月份,官方外资继续增持四大类证券资产,合计净买入416亿美元。其中,官方外资净增持了308亿美元中长期美债,但净减持了185亿美元短期国库券,合计净买入123亿美元美债,“锁长卖短”的策略没有改变;净增持了126亿美元机构债、12亿美元企业债和155亿美元美股(见图表5)。二季度,官方外资净买入美国证券资产1403亿美元,较上季度和2022年同期扩大了1.5倍和10.5倍。上半年,官方外资合计净增持了安全资产(美债+机构债)1433亿美元,同比扩大了5.8倍;净增持了风险资产(企业债+股票)313亿美元,同比扩大了5.3倍。

外资持有美债“越跌越买”。6月份,2年期和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分别环比上升47和17个基点,连续两个月回升。截至6月末,外资持有美债余额为75629亿美元,较上月上升417亿美元(见图表7)。其中,外资净买入美债878亿美元,同比和环比分别扩大了1.1倍和4.3倍;负估值效应461亿美元,连续三个月“亏损”。自2022年3月美联储加息周期开启以来,美债持有余额累计下降1406亿美元,其中,外资净买入9047亿美元,负估值效应高达10452亿美元。此外,本月私人外资依然更胜一筹。官方外资持有美债余额37602亿美元,较上月下降225亿美元,剔除净买入123亿美元中长期美债,负估值效应(含交易损失)为348亿美元,占近两个月中长期余额均值的0.9%;私人外资持有中长期美债余额38027亿美元,较上月上升642亿美元,剔除净买入754亿美元中长期美债,负估值效应(含交易损失)为113亿美元,占近两个月中长期余额均值的0.03%。

从交易品种来看,当月外资净买入中长期美债664亿美元,环比增加了94%,贡献了外资净买入美债的76%;净增持短期国库券213亿美元,而上月为净减持177亿美元,负贡献了外资净买入美债的24%(见图表8)。美债收益率处于高位,吸引力有所加强。上半年,2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46个基点,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降7个基点。同期,外资净买入美债合计3785亿美元,同比增长42%,买入更加“大胆”;负估值效应1069亿美元,“亏损”规模较同比缩小了82%,美债价格跌幅明显收窄。

三、多数主要经济体对美债均有增持,中资依然趋势性控制对美元风险敞口

分主要国家和地区看,欧元区、加拿大和英国继续买入美债,并携手挪威、瑞士大幅加仓美股。6月末,欧元区持有美债余额达到14518亿美元,较上月上升358亿美元。其中,欧元区投资者净买入378亿美元中长期美债,买入规模创历史新高;净买入107亿美元短期国库券,合计净买入485亿美元美债;负估值效应127亿美元(见图表9)。二季度,欧元区投资者合计净买入966亿美元美债,而上季度和2022年同期分别净卖出162亿美元和186亿美元。与之相对的是,虽然英国投资者继续买入美债,但是增持幅度明显放缓。6月末,英国持有美债余额达到6723亿美元,较上月上升119亿美元。其中,英国投资者净卖出7亿美元中长期美债和净买入81亿美元短期国库券,合计净买入74亿美元美债;正估值效应44亿美元(见图表10)。二季度,英国投资者合计净买入64亿美元美债,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了89%和93%。

6月末,加拿大投资者持有美债余额达到2710亿美元,续创历史新高,较上月上升51亿美元。其中,加拿大投资者净买入44亿美元中长期美债和18亿美元短期国库券,合计净买入62亿美元美债;负估值效应11亿美元。二季度,加拿大投资者合计净买入271亿美元美债,较上季度扩大了2.8倍,而2022年同期为净卖出231亿美元。当月,欧元区、加拿大、英国、挪威和瑞士合计净买入756亿美元美股,占外资买入美股规模的63%。尤其是,挪威和瑞士分别净买入了217亿美元和177亿美元美股。

日本投资者再次增持美债。6月末,日本持有美债余额达到11056亿美元,较上月上升88亿美元,连续48个月为美债最大单一持有国家。其中,日本投资者净买入6亿美元中长期美债和117亿美元短期国库券,合计净买入123亿美元美债;负估值效应34亿美元(见图表11)。二季度,日本投资者净买入216亿美元美债,而上季度和2022年同期分别净卖出77和286亿美元。日元颓势主要受美日利差扩大的影响。2023年以来,美元指数并不强势。尽管10年期日债收益率上限进一步放宽,但是美债收益率上行更大。6月份,月均10年期日美国债收益率差为332个基点,同比增长15%。因而,日元前景改善需要日本银行的货币政策大幅调整,但是成本可能过高。6月底,美元兑日元升至144.3,已经接近2022年9月日本第一次干预外汇的区间。据《日本经济新闻》6月29日报道,日本财务省副大臣神田真人表示,若日元汇率变动过大,日本政府将做出“适当回应”。8月15日,日元跌至2022年9月日本当局干预汇市买入日元的水平。日本财务大臣铃木俊一发出口头干预,当局正以高度的紧迫感关注日元走势,如果出现过度波动,将采取措施。但是,日本至今尚未做出实际行动。上半年,欧元区、加拿大、英国和日本合计净买入了2212亿美元美债,贡献了外资买入美债的58%。

中资投资者控制对美元风险敞口。6月末,中国持有美债余额达到8354亿美元,续创2009年6月以来新低,较上月下降113亿美元。其中,净买入81亿美元中长期美债,并净卖出123亿短期国库券(可能为中长期国债久期下降为短期国库券),合计净卖出42亿美元美债;负估值效应72亿美元(见图表12)。二季度,中资投资者净卖出166亿美元美债,而上季度和2022年同期分别净卖出64亿和74亿美元,减持规模有所扩大。此外,本月中资投资者净买入99亿美元机构债、0.06亿美元公司债券和6亿美元美股,四大类资产合计净买入63亿美元。但是,二季度,中资投资者合计净卖出84亿美元四大类资产,而上季度和2022年同期分别净买入38亿美元和358亿美元。上半年,中资投资者合计净卖出46亿美元四大类资产,2022年同期为净买入654亿美元。

四、主要结论

总体来看,外资在6月份明显摆脱了美债上限谈判“肥皂剧”,美国经济“软着陆”交易再进一步。本月,外资大幅增持美元证券资产,但受限于5月份美国政治混乱,二季度增持幅度明显收窄。不过,2023年以来,流动性偏好持续下降。即便美国银行业危机爆发,但市场并不认为会有系统性风险。美债收益率居高不下是流动性偏好下降的另一大原因。由于美联储紧缩最快的阶段过去和“美元荒”缓解,私人外资放缓对美元资产的增持力度,使得官方外资“保汇率”压力下降,进而大手笔增持美元资产。此外,随着英伟达公布乐观业绩指引和大型科技公司“跑马圈地”挤入人工智能概念,投资者情绪也被点燃,美股受到热捧,官方和私人外资均有所增持。本月,美国“朋友圈”(欧元区、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挪威和瑞士)更是豪掷近千亿美元买入美股。主要经济体中,仅中资投资者未增持美债,继续控制对美元风险敞口,其他主要经济体均增持了美债。

虽然美国经济韧性持续超预期,但仍存在三大不确定性。一是紧缩效应并未完全释放。货币政策一般存在一年多的滞后期。由于美联储加速紧缩阶段始于2022年二、三季度,市场预计2023年下半年应该出现较为明显的紧缩效应。尽管美国银行业率先出现危机苗头,信贷投放意愿持续下降,三季度降至-21.8%,与历次经济衰退并无差异,但是贷款需求依然不弱,7月份银行贷款和租赁同比5.2%,依然高于2019年底的4.5%增速。不过,从完整加息周期外推,美国经济完全适应加息周期可能要等到2024年,尤其是实际利率可能会持续上升。二是储蓄缓冲垫可能即将耗尽。居民部门的消费需求韧性和劳动力市场偏紧支撑了美国经济“软着陆”预期。加息开启以来,尽管美国企业对经济的乐观程度持续下降,但是鉴于2020年和2021年招工困难和劳动力紧缺,不少企业选择等待经济好转。不过,根据旧金山联储的一份研究报告测算,截至6月份,美国家庭持有的超额储蓄总额不足1900亿美元,可能会在2023年三季度耗尽。三是预期差风险。美联储依然存在紧缩不足和过度紧缩的风险,但市场对经济“软着陆”和美联储转向预期的定价可能过于乐观。当上半年美国经济下滑和银行业风波四起时,科技行业发力支撑了处于高位的风险偏好。当前,美国经济活动和消费者信心反弹,制造业PMI指数也有磨底迹象,经济“软着陆”预期似乎也要得到验证。但是,经济好消息不一定是美联储的好消息。最新的美联储纪要显示,多数官员认为通胀风险依然偏向上行,这也意味着高利率可能持续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