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商学 > 论道 > 正文

吴晓求最新演讲:不要为了短期经济增长损害长期信用

来源:财经ThinkTank 发布时间:2023-11-29 15:22:28 编辑:夕歌

导读:11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在中国宏观经济年会(CMF年度论坛)上就经济增长和金融强国建设发表演讲。

11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在中国宏观经济年会(CMF年度论坛)上就经济增长和金融强国建设发表演讲。

他认为,我国目前刺激政策空间有限,M2年底将超过300万亿,财政赤字加上地方债务将超过gdp的总规模,不希望为了短期的经济增长而损害人民币的长期信用。

“看中国经济是从大的层面去看,过分拘泥于是gdp增长5.2还是5.3,我觉得这个不太重要。我们不能把太多的精力去搞5.2还是5.3,而是要研究中国基础制度的建设、法治的建设。”吴晓求说。

不仅如此,吴晓求认为建设金融强国也要把法治建设放在首位。建设金融强国是一个要求更高的软实力的建设,犹如新加坡gdp规模不大,但金融有信用。

为此,他提出了四条要素,尤其是关于资本市场,吴晓求认为要在观念上从融资市场向投资市场转变,需要讲求投资回报率。“我们的各项制度、规则、政策都是偏向融资者的,所以才有套现跑人,三年期一过就套现走人,这怎么得了?”

以下是财经智库根据演讲实录摘要整理:

经济的信心、经济的活力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市场、来自于竞争、来自于开放,这是经济的活力。经济的动力来自于哪里?来自于激励,没有激励哪有动力?我们如何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这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还有经济的预期来自于政策的稳定,经济的信心来自于法治。所以我想活力、效力、信心、预期。预期转弱背后是信心不足,我就想信心不足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安全感、来自于忧虑。有时候我们还是要实事求是理性看待,社会有很多的忧虑、不安全感、焦虑的时候,经济你说它有活力,从基本常识和逻辑上我看不出来。一个人有干劲这个事才能干成,他畏畏缩缩、踌躇不前,消费也不敢消费、投资也不敢投资,你说他有活力?

我对中国经济本身是抱有希望,因为它有巨大的韧性、有空间,但是如何让他们展开手脚去做,有信心地做、有预期的做,这个很重要。

在我的概念里面我认为制度比政策重要,很多人特别寄希望于政策的调整。货币政策M2还想弄多大?第三季度288万亿,到年底就超过300万亿了,我也看到说明年还要保住10%以上,其实空间很小了。

我们还要维持人民币的长期信用,人民币还要国际化,这么大的规模怎么去做?我们不能过度把人民币的信用作为工具来使用。一个国家的强盛、稳定,本国货币的稳定是一个标志。所以我是不希望为了短期的经济增长,损害人民币长期信用。把人民币规模扩张过度工具化,这要严重损害中国金融的基石。

地方的债务窄口径65万亿,宽口径至少应该90-95万亿,这是大家公认的。我们的赤字率已经3.3%,3.3乘(gdp)122(万亿)就知道多少了,这里面就34万亿。95万加34万,差不多130万亿,超过我们GDP规模了,估计应该在100-150%,因为还有很多潜在的没有统计进来,我看数据118%,这和发达国家平均120%非常接近了,工具的空间很小了。

况且中国经济还处在下行阶段,一个下行阶段如果过度使用杠杆会带来巨大的风险,未来怎么消除这个债务风险?对我们来说又是很大的考验。我们经不起全面的金融危机,无论这个金融危机是起始于债务还是起始于其他的方式。

我们有点余粮,余粮要用在最重要的地方。这两个空间已经告诉我们,数据非常明确。重点在哪里?重点在制度建设,所以制度比政策重要。相信政策的人都是相信有形手的作用巨大,相信制度的人一般都相信市场的作用,中国经济主要还是市场在起作用,不是政策。

我们还是回到十八届三中全会说的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告诉我们什么意思?告诉我们制度建设很重要。再一个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原则规范基础上的制度引领,对中国经济来说非常重要,或许它不会立即见效,中国经济不要立即见效,有那么一两年、三四年没问题,(就算经济增速)4%左右,但是基础要好、制度要建设起来,人们有信心、有预期,一切事情都好办。

所以我经常说法治建设,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有效性是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根本思路,不要寻找短期刺激的办法。我们经常就在刺激,怎么刺激?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没有收入的增长就没有消费的增长。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是就业的函数,这二者之间关系很清晰的。但就业对于困难甚至存量的就业都受到了某些失业压力的时候,收入还在减少,我到每个地方都说我们在减薪,收入在减少,就业有压力,消费怎么起来?

看中国经济是从大的层面去看,过分拘泥于是gdp增长5.2还是5.3,我觉得这个都不太重要。我们不能把太多的精力去搞5.2还是5.3上,我们是研究中国基础制度的建设、法治的建设。

第二个花点时间讲讲金融。

建设金融强国比建设一个经济强国甚至科技强国都要难得多,因为它对软实力的要求太高了。因为金融强国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综合信用能力很强,得到国际上的公认。这里面法治,完善的法治一定是放在首位。我们现在说标杆化的金融强国是美国,还有区域性的像新加坡是个小国,但是它金融上很强。新加坡这个小国金融上很强,不是因为它的GDP有多大,也不是金融创新有多厉害,是因为它有信用。

信用来自于法治的完善,有了完善的法治才有高度的社会契约精神。现代金融是建立在契约精神基础上的,没有契约哪来的金融强国?金融本质上就是一种契约交易。契约是法治的衍生品,母体来自于完善的法治,同时还要求透明度,要求足够的透明度,没有足够的透明度也建设不了金融强国。

这个对我们国家提出特别重大的目标,也是特别艰难的实现过程,我们要深刻理解这个艰难过程比我们当年加入WTO难得多了,加入WTO是对实体经济的考验我们成功了,应该说总体上看对中国的发展推动作用很重要。这次我们迎来最艰难的改革也是最重大的发展就是建设金融强国。需要我们全方位改革。

所以这里面有一个路径选择,一个金融强国有很多元素,这不光包括规范的、风险可控的、稳健的商业银行体系和类银行体系。中国金融体系的主体部分是银行,占到中国金融资源70-75%,我不担心这个。

第二个是透明可期、有成长性的资本市场。这是构建金融强国的基石,也是现代金融的核心和基石。你没有这个想要变成金融强国大概不太可能,但是我们应该离目标太远了,让人非常忧虑。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最大的问题是它的定位有问题、理念有问题、指导思想有问题,我们一直定位是一个融资的市场,所以才会为融资者提供各种便利。上世纪是为国有企业解困融资提供便利,现在是为高科技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我不认为这种定位到今天是正确的。

这个市场核心是个财富管理的市场,是个投资的市场。一个融资的市场当它没有相应回报时候这个融资是不可持续的,它是商业性资金,个人也好、机构也好要回报,因为这个市场是风险市场,风险市场的收益率就是风险收益率,当然要大大高于无风险收益率。在美国几十年的统计可以看出来,美国股票市场的收益率大约高于它的债券收益率6个百分点,这就是风险收益率,达不到就不可持续。因为它承担的风险,且不说和无风险的市场,和债券市场也完全不同。一个没有回报的市场,或者回报甚微的市场,这个融资市场不可持续。这里面可以看到为什么是三千点,各个都投机,到了3150就跑,股市能涨吗?

我们的各项制度、规则、政策都是偏向融资者的,所以才有套现跑人,三年期一过就套现走,这怎么得了?但这个市场必须建起来,理念转型、制度改革、政策调整,实际上有一套办法,就看我们做不做。

第三,金融强国必须是一个功能多元、开放的国际化金融体系。现在我们面临很大的难题,人民币如何实现持续交易,如何国际化,以及人民币的国际化和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性的平衡给我们带来很大压力。日元自由化、韩元自由化的时候没见到他们都换成美元跑了,我们一定要理解法治的重要性,法治就把中国内生性资本的心留住,把14亿中国人的心留住。

最后还要有一个包容技术进步和创新的监管体系。以上四个方面构成金融强国的要素。路径就九个字,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

(本文由CMF提供速记稿,财经智库整理,未经作者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