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商学 > 论道 > 正文

专访迟福林:以经济转型升级,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

来源:时代财经 发布时间:2023-12-08 16:03:16 编辑:夕歌

导读: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回顾这45年,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最重要的时代成果之一。

作者:阿力米热

民营经济一直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

为了进一步激活民营经济这“一池春水”,7月19日,被称为“民营经济31条”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正式发布。不久后,一系列针对民营经济的相关措施密集实施,包括民营经济发展局被批复设立、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以下简称“民营经济25条”),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等。

而随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举措陆续细化落实,今年以来,民营经济发展呈现边际改善态势。

今年前10个月,以人民币计价的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6.2%,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53.1%,比去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成为稳外贸的突出亮点。第二产业民间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民间投资增速较快,前10个月同比增长9.1%。

不过,面对着国内需求不足、融资难等问题,民营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接下来,该如何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的信心、壮大民营经济这支“生力军”?为此,时代周报专访了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图源:受访者提供)

时代周报:如何看待“民营经济25条”出台的时机?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为民营企业以及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哪些机遇?

迟福林: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回顾这45年,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最重要的时代成果之一。

这45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表明,第一,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经济活力的重要条件。民营经济推动形成了竞争性市场,激发了巨大的经济活力,并成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力量。

第二,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比如,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第三,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平台,吸纳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第四,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

今年7月19日发布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从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政策支持、法治保障以及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等方面,提出31条意见。近日,相关部委又发布《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

总的来看,在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变化,我国宏观经济形势面临短期困难,企业经营困难增多的特定背景下,系列政策的出台会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中央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战略都很明确,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关键要在执行中将中央反复强调的“两个毫不动摇”破题落地。

时代周报: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的信心还需要哪些措施,从政策的角度来看如何让企业有更好的获得感?同时让政策真正落地见效、惠及企业?

迟福林:我国拥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和1.7亿户市场主体这一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大市场。问题在于,当前各方尤其是社会资本对发展的信心有很多疑虑,发展预期弱化,市场主体活力不足。

“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是被很多民营企业家称为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的“三座大山”。尤其疫情发生以后,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十分困难,甚至不少民营企业倒闭,这有发展环境的问题,又有政策的稳定性问题。

从现实情况看,目前,行政直接配置资源的范围仍然过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相对较多,在平等保护产权、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例如,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普遍高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

图源:图虫创意

回应民营企业的真正需求,当务之急和关键,在于务实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政策问题、预期问题、信心问题,真正建设市场化、法治化的发展环境,使民营企业形成良好的发展预期。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为重点的市场化改革,仍然需要在关键性、基础性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要以公开市场、公平竞争、平等保护,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比如,以强化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创造民营经济发展的公平竞争环境。将“公平竞争”作为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特别之举,增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以发展混合所有制为重点扩大社会资本参与,在垄断行业尽快向社会资本推出一批重大项目,让社会资本有盈利的预期。

再比如,以平等保护为重点,形成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在立法环节,加快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立改废释的基础上,推进产权保护由民营企业向民营资本拓展;在司法环节,真正实现对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同等对待,一视同仁、依法保护;在执法环节,针对性的解决行政执法“一刀切”等问题。

时代周报:在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等形势下,爬坡过坎中的民营经济,应做怎样的改变以焕发更强活力?民营企业该如何提高自身的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

迟福林:2016年,我到浙江与70多位民营企业家座谈。座谈会上,有企业家的一句话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他说“过去我们都是做钢材的、木料的,现在都改成做动漫、做高科技产品。”我坐飞机出差,还一个民营企业家跟我讲,他把几千米下深海的海水提炼成淡水做化妆品。

这令我感觉到,无论是一个地区,还是一个企业,往往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因此,我写了一本书《赢在转折点》,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从浙江的实践看,民营经济嗅觉灵敏、抓机遇、敢干敢闯,谁能转型得好,并产生新的成效,谁就能赢得未来。比如,从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看,2022年,浙江民营经济增加值是2002年的十倍,占GDP比重达到67%。截至2022年年底,浙江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额,占内资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额的70%以上。

从民营经济科技创新的实践看,2022年浙江全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比92.3%,高于全国90%的平均水平。2021年,浙江民营企业平均研发强度为3.1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8个百分点。

我们一定要把各类发展环境创造好,在法治的基础上,使人能够实现自身价值并融入整个创新发展,使企业主体能有良好的发展空间,由此形成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流动、创造活力充分迸发新局面。

时代周报:今年似乎听到很多企业都在谈困境和生存问题,怎么看待这种现象?明年会好吗?

迟福林:当前,一方面,我们的确面临短期经济增长的困难和矛盾。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估计到2035年,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有望由目前的30%左右,提升到50%-60%;服务型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有望由43.16%提升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有望由47.7%提升到65%左右。

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也是未来10-15年实现5%左右经济增长的最大底气。

要看到短期矛盾困难,也要看中长期的潜力。从趋势看,我国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城乡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转型升级蕴藏着巨大的内需市场,是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的最大条件。

这需要进一步深化有利于释放民营经济活力的市场化改革,需要对社会资本在未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作用有个基本估计,需要推进有利于释放经济增长潜力的结构性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