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上市 > 上市 > 正文

传言净利润不足8000万会终止IPO?审核侧重点其实更关注行业赛道

来源:汉鼎咨询 发布时间:2023-10-21 09:05:48 编辑:夕歌

导读:9月30日,因发行人及保荐机构撤回上市/保荐申请,深交所公告关于终止对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简称:苏环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审核的决定。

9月30日,因发行人及保荐机构撤回上市/保荐申请,深交所公告关于终止对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简称:苏环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审核的决定。

苏环院深主板IPO申报于2023年2月28日被深交所受理,9月14日披露第二轮审核问询函回复内容并更新2023半年报财务数据后半个月撤回申报材料,在会时间较短。

从报告期内公司财务数据来看,2020年至2022年,苏环院营业收入分别为36,942.87万元、38,065.54万元及41,432.30万元,持续增长;但同期净利润分别为8,655.76万元、8,010.39万元及8,013.96万元,公司业绩存在增收不增利现象。且报告期内公司每年扣非归母净利润规模均不足8000万元。

结合两轮审核问询函交易所在第一个问题都对公司业务模式、经营业绩稳定性展开详细问询的情况来看,公司此次IPO撤回一定程度上确实与业绩相关。

此前曾有传言称“在IPO节奏收紧的大背景下,主板及创业板隐形净利润门槛提高,创业板申报企业利润规模需大于8000万元、主板申报企业利润规模需大于1亿元”。而净利润规模徘徊在8000万元的苏环院撤回IPO申请,表面上来看确实是被该隐形红线卡了一手。

但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曾在9月15日明确表示“发行上市条件并未改变,不存在提高门槛的情形,近期在审企业撤回原因聚焦于持续经营能力”。

此外,汉鼎咨询项目组近期也获悉交易所对此传言的态度:“并不认同创业板、主板申报企业净利润门槛提高的说法,当前关注侧重点在于申报企业所属行业赛道”。对于国产替代、产品技术填补行业空白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净利润规模门槛并未提高。

结合此前监管发文、汉鼎咨询项目组前线对当前审核关注重点的沟通情况及审核问询函主要问题,苏环院撤回IPO申请的主要原因或与公司所属赛道、业务模式及经营业绩可持续性相关,而非简单的净利润规模不足。

所属赛道难显科技成色,业务存在区域性风险

根据申报材料,苏环院定位为专业生态环境综合服务商,致力于为各地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生态与环境保护领域的全业务链服务,主要业务为环境技术服务,并以此为依托,逐步拓展至环境工程服务和环保设备集成业务等领域。

公司环境技术服务主要为客户提供建设项目环评、环境调查与鉴定、环境规划类服务、监理、运维及环保管家等服务;环境工程服务主要为客户提供污染防治及环境修复工程方案、设计、施工、运维服务以及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等全流程综合解决方案;环保设备集成业务主要通过专业分析与论证,统筹搭建环境管理与监控预警体系,提升客户环境风险防范能力,有效完善全流程监控管理机制,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环保解决方案。

单从主营业务构成来看,公司收入主要源于环境调查鉴定、出具环评报告、为客户提供环保解决方案等。且公司研发投入中,职工薪酬占比较高而监测、检测及材料费占比较低。在创新度本就饱受诟病的环保行业,苏环院的主营业务可能较难体现出技术先进性和科技成色。

对此,深交所在第一轮审核问询中要求公司说明研发费用结构的合理性及核心技术先进性的具体表现。

另一方面,苏环院主要收入来源集中于江苏省内。报告期各期,公司来自于江苏省内的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91.54%、89.05%和 97.05%,公司业务发展存在一定的区域性特征。如果公司不能继续在江苏省内保持竞争优势或有效拓展省外业务,可能将会对公司未来的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业务过于区域性集中尽管会使公司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游刃有余,但在区域局限性下,也存在较为明显的收入天花板。且环境影响评价业务准入的放开,也加剧了行业竞争。

因此深交所连续两轮都对公司经营业绩可持续性展开详细问询,并要求公司说明自身规模较大、具有行业代表性的具体依据。

综合来看,自身业务难显科技成色,同时又存在经营稳定性风险,且交易所对企业板块定位存在质疑,才是导致企业IPO折戟的最重要原因。

不同行业赛道利润门槛或有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青山研究院此前分析的环保行业趋势,苏环院所属的环保行业2022年新增的14家上市企业基本都是某一细分赛道上的佼佼者,“专注、聚焦、有专业特长、创新型企业”是这波上市企业的共同特征,且这类企业的专业人才密度和水平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环保行业正围绕创新,从2019年开始呈现分化趋势。在此之前是工程时代,企业发展重心在于工程项目投资建设,此后行业过渡到资产运营优化,市场重心开始向前沿新兴领域转移。就当前市场环境和整体审核趋势而言,该分化趋势也适用于其他科技创新的行业。

科技创新的主旋律实际上存在已久,只是在IPO节奏收紧的时期更为突出。

在此背景下,缺乏创新的企业确实可能面临审核门槛提高等问题。且对企业自身而言,在缺乏技术先进性的情况下,也很难论证在行业竞争加剧时如何确保未来经营业绩稳定。

总结来看,当前IPO市场更鼓励存在关键技术突破、填补行业空白、国产替代的科技创新行业赛道的企业上市,而缺乏技术含量和创新性的偏传统赛道企业,在收紧节奏下上市利润门槛相应可能有一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