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养生 > 医药 > 正文

中医状元:从八大流派(包括火神派)到国医大师,顶流的大师们

来源:言身中医 发布时间:2023-11-01 11:54:54 编辑:夕歌

导读:中医流派的传承发展,需要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文化氛围和相互交流、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需要较为完备的师承教育体系。相关各方要从政策措施、学术发展、文化传播等方面,致力于营造有利中医流派传承发展的文化学术氛围。

"谢老师," 小王恭敬地问道,"我一直很想了解有关中医的八大流派,您能告诉我更多吗?"

谢老师微笑着点了点头:"当然,小王," 谢老师说道,"中医的七大流派是历史的产物,也是我们医界后人应当珍视的宝贵遗产。这些流派各自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伤寒学派张仲景

谢老师开始讲述伤寒学派,他说:"伤寒学派起源于东汉时期,汉代医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这本书探讨了伤寒杂病的诊疗规律,被尊为经典,张仲景也被尊为医圣。从晋唐到宋元明清,伤寒学派的研究者如云,形成了中医历史上时间最长、医家众多、影响最大、学术最昌盛的流派。"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他的笔记本上满是谢老师的话语。

寒凉学派刘完素

接下来,谢老师继续介绍:"寒凉学派,又称河间派,由金元时期的大家刘完素主导。他主张火热病机,提出了‘六气皆从火化’的说法,创立了‘火热论’,常常使用寒凉药物治疗疾病。他的研究不仅提高了中医病机理论,还对后世创立温病学说产生了影响。因为刘完素家住河间,所以也被称为河间学派。"

小王听得入迷,快速记录下这些信息。

易水学派张元素

"接下来是易水学派," 谢老师继续说道,"金代医家张元素在《内经》和《中藏经》的启示下,以脏腑标本虚实寒热为理论基础,分析疾病的发生与演变,总结用药,创立了‘脏腑病机学说’,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小王留意到,每个流派都有着独特的理论基础,而且都受到历史背景和地域的影响。

攻邪学派张从正

"攻邪学派," 谢老师继续道,"由金元时期的大家张从正主导,他强调病因是邪气侵入引起的,治疗应以驱邪为主,善用吐汗和下法,偏重攻法,反对滥用补法。这深化了中医治则理论,丰富了临床经验。"

"谢老师," 小王说道,"这些流派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谢老师微笑着回答:"这正是中医的奥妙之处。虽然每个流派有其独特的观点和方法,但它们之间常常互相影响,相互借鉴,它们共同构建了中医的完整体系。"

小王点头表示理解,他对中医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补土学派李杲

谢老师继续介绍:"补土学派,又称温补学派,由金元时期的大家李杲主导,他强调‘人以胃气为本’,特别注重后天脾胃,创立了‘脾胃论’,长于温补之法。"

滋阴学派朱丹溪

然后,他顺着话题说:"滋阴学派,由金元时期的大家朱丹溪主导,受到刘完素的‘火热论’影响,也接受了李杲的‘内伤论’观点。朱丹溪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新论,治病多用滋阴降火之法。"

温补学派薛已、张介宾和赵献可等

最后,谢老师介绍了最后两个流派:"温补学派," 他说,"在明代兴盛起来,薛已、张介宾、赵献可、孙一奎、李中梓等医家重视命门水火的研究,探讨脏腑病机,侧重于虚损病证,形成了善用温补的特点,充实发展了命门学说,使中医理论有所突破。"

温病学派吴又可、叶天士和吴瑭等

最后,他提到了温病学派:"明代末年,温疫流行,用伤寒治法无效,吴又可在明代,清代叶天士、吴瑭为中坚,对外感热病的治疗规律进行了大胆探索,提出了温疫病机和温病学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备注:火神派

火神派(又叫扶阳派),是以郑钦安为开山宗师,理论推崇阳气,认为“阳气”在疾病中以及生命过程中占主导地位,临床上强调扶助阳气,以善用附、姜、桂等辛热药物著称的一个医学流派。有人把它称为第八大医学流派。代表著作:“火神三书”《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传承人:近代吴佩衡、祝味菊、卢铸之等。完整的理论体系:1)阴阳为纲,判分万病 ;2)注重阳气,善用姜附;3)详辩阴证,尤精阴火。4)阴盛阳衰,阳常不足。系列代表方剂:潜阳丹,潜阳封髓丹,补坎益离丹等。

故事结束时,小王的笔记本已经满满当当,但他仍然有一个问题,"谢老师,这八大流派,它们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中医呢?"谢老师微笑着回答:"小王,这八大流派代表了中医学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深入学习每个流派的理论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中医的各个方面。而将不同流派的方法和观点融合在一起,可以帮助我们更灵活地应对不同的临床情况。"

谢老师又说:"中医流派的传承发展,需要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文化氛围和相互交流、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需要较为完备的师承教育体系。相关各方要从政策措施、学术发展、文化传播等方面,致力于营造有利中医流派传承发展的文化学术氛围。同时,还需要从鼓励中医药人员自由流动、搭建中医流派传承发展平台等方面着手,促进资源的优化整合,发挥集聚效应。总而言之,百家争鸣就是好事!"

先进的中医大师有哪些?

小王深深地点了点头,又问起:"谢老师,现今的中医大师有哪些?我听说每五年会评选一次国医大师,那什么是国医大师评选呢?"

谢老师微笑着点了点头,深情地看着小王说:"国医大师评选是中医药事业中的一项重大活动,它的目的是发掘和表彰在中医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人物。评选的对象是全国范围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中医药人员,包括民族医药。被评选为国医大师的人,必须是在中医药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声誉的省级名中医或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国医大师程莘农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迫不及待地问道:“那还有哪些条件呢?”

谢老师抚摸着胡须,思索片刻后答道:“国医大师还需要具备品德高尚,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同时,他们还必须在中医药理论方面造诣深厚,学术成就卓越,对全国和行业具有重大影响。此外,他们从事中医临床或中药工作至少要有55年以上的经验,而且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获得首届“国医大师”称号的30名中医专家是:王玉川、王绵之、方和谦、邓铁涛、朱良春、任继学、苏荣扎布(蒙医)、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吴咸中、何任、张琪、张灿玾、张学文、张镜人、陆广莘、周仲瑛、贺普仁、班秀文、徐景藩、郭子光、唐由之、程莘农、强巴赤列(藏医)、裘沛然、路志正、颜正华、颜德馨。

小王佩服地望着谢老师,心中充满了敬意和敬佩。他知道,要成为一名国医大师,并非只是医术高超的表现,更需要对中医药事业的长期贡献和无私奉献。

小王感叹道:“国医大师评选的条件真是相当严格啊!那么多年的经验和声誉,真是不容易啊。”

谢老师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深思的神情:“确实如此,成为国医大师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中医药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国医大师评选则是对中医药行业的一种肯定和鼓励。评选出的国医大师不仅代表了个人的成就,更代表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国医大师刘嘉湘

小王陷入了深思中,他想起了自己选择中医专业的初衷。他渴望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师,为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为中医药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谢老师察觉到小王的思绪,温和地鼓励道:“小王,你是一位优秀的学生,将来必定能够在中医领域有所建树。国医大师评选是一种激励和目标,让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和学术水平。”

小王感受到了谢老师的期许和鼓励,坚定地点了点头:“谢谢您的鼓励,谢老师。我会倍加珍惜这段师徒缘分,努力学习,为中医药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附《国医大师》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