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看点 > 正文

国家统计局:当前中国经济不存在通缩,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

来源:琪琪说财经 发布时间:2023-10-10 13:27:15 编辑:夕歌

导读:近期,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部分国家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迹象。那么,中国经济是否也存在通货紧缩的风险呢?

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往往伴随着货币供应量减少和经济衰退。通货紧缩对经济和社会都有严重的负面影响,例如降低企业和居民的收入和财富,增加债务负担,抑制投资和消费,引发失业和贫困等。

因此,防止通货紧缩是各国政府和央行的重要目标之一。近期,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部分国家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迹象。那么,中国经济是否也存在通货紧缩的风险呢?

一、中国经济当前没有通货紧缩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一季度,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3%,保持了温和的上涨态势。

从分项来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7%,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0.7%,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8%。从环比来看,CPI在1月份下降0.3%,2月份上涨1.0%,3月份下降0.5%。

从核心CPI来看,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核心CPI同比上涨0.8%,与1-2月份持平,较去年四季度回升0.2个百分点。从更广义的价格水平来看,GDP平减指数同比上涨0.9%,较去年四季度回升0.4个百分点。

以上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当前没有出现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情况,也没有出现货币供应量减少和经济衰退的情况,因此不存在通货紧缩。

二、中国经济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货紧缩

虽然中国经济当前没有通货紧缩,但是有些人担心,由于去年同期物价基数较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国内受疫情影响供需关系失衡等因素的影响,今年二季度CPI同比涨幅可能会进一步回落甚至转负,从而导致通货紧缩的风险。

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在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下,今年二季度CPI同比涨幅可能会保持低位运行,但这并不意味着通货紧缩。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济恢复稳步推进、市场需求逐渐扩大、供求关系逐步改善、以及上年同期高基数的影响逐步消除,CPI同比涨幅将逐步回到合理水平。

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潜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消费升级和创新驱动不断推进,居民收入和财富不断增加,这些都为物价保持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因此,中国经济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货紧缩。

三、中国经济应防范通胀和通缩的双重风险

虽然中国经济当前没有通货紧缩,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货紧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物价的变化和影响。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中国经济仍然面临着通胀和通缩的双重风险。

一方面,由于全球流动性过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内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可能会出现较大波动或上升压力,从而导致通胀的风险。

另一方面,由于疫情的反复、外部不确定性的增加、内需恢复的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部分行业和领域可能会出现供需失衡或需求不足的情况,从而导致通缩的风险。

因此,中国经济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宏观政策工具,保持货币政策适度灵活、财政政策积极有为、产业政策精准有效、就业政策稳定有力,维护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结语

总之,从当前和下阶段来看,中国经济不存在通缩,也不会出现通缩。这是基于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判断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物价变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中国经济应该防范通胀和通缩的双重风险,运用好宏观政策工具,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