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看点 > 正文

经济运行有何新动向?明年CPI能否回升?国家发改委解读

来源:南方Plus 发布时间:2023-12-20 16:22:24 编辑:夕歌

导读:李超指出,今年以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绩,值得倍加珍惜。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12月1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举行新闻发布会。

国家发改委:第一时间针对甘肃地震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做好能源电力和生活物资供应保障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针对12月18日晚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国家发改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做好能源电力和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工作,积极指导电网企业抢修受损电力设施,组织应急供电,全力保障民生和重点用电需求,组织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第一时间就近调拨棉帐篷、棉被、棉大衣等救灾物资。目前,部分物资正陆续抵达。

李超表示,国家发改委将继续协调有关部门和企业,密切关注并跟踪一线灾情,切实做好保障工作。

国家发改委:有条件、有能力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新闻发布会上,李超指出,今年以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绩,值得倍加珍惜。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李超表示,具体到11月,综合目前掌握情况,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看。

一是生产保持较快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比上月加快2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8%和6.2%,增速分别比上月加快3.6个和4.4个百分点。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9.3%,比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等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增速较快。

二是消费保持较快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1%,比上月加快2.5个百分点。汽车消费、服务消费增长势头较好,是消费恢复进程中的突出亮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11月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29.4%和27.4%,环比分别增长7%和4.1%,从平台企业监测的数据看,餐饮消费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三是稳投资力度加大。截至11月底,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已基本发行完毕;各地通过全国统一的平台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项目1490个,总投资规模1.9万亿元。同时,用好1万亿元增发国债,近期国家发改委根据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工作机制确定的项目和国债金额,下达第一批项目清单,涉及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近2900个项目。

四是外贸进出口保持增长。11月以人民币计价的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1.2%,比10月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由10月下降3.1%转为增长1.7%,进口增长0.6%。

五是生产经营活动预期向好。尽管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有所回落,但企业预期指数保持高位,11月制造业PMI中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连续2个月回升,非制造业PMI中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创近5个月以来新高。

李超指出,总的来看,随着经济动能持续恢复、各项政策接续推出、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我们有条件、有能力统筹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国家发改委:工业企业利润连续3个月保持正增长,内需形成良好循环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1至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7.8%,降幅较1至9月收窄1.2个百分点,今年3月以来利润降幅逐月收窄。其中,10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7%,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改善。

发布会上,李超表示,今年以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企业效益逐步恢复。从10月数据看,工业企业利润已连续3个月保持同比正增长,超过七成行业利润有所改善。这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因素:

从需求端看,主要是内需恢复拉动了企业收入增长。随着宏观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内需恢复、订单增加带动了工业企业销售增长,规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连续4个月保持在97%以上,带动企业营业收入连续4个月回升。以装备制造业为例,随着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入推进,相关领域市场需求不断扩张,推动装备制造业加快增长,进而带动企业效益持续恢复,1—10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8.9个百分点。

从供给端看,主要原因是企业单位成本不断降低。各项助企惠企政策落地落细,有效降低了部分要素成本和税费成本;再加上企业生产不断恢复,规模效应有所增强,降低了工业企业单位成本,推动企业利润率提高。10月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58元,连续4个月同比下降;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19%,连续3个月同比提高。

李超表示,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稳住工业增长、促进工业企业利润改善是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重要基础。企业利润增长,意味着更有条件增加劳动者收入、实施扩大再生产,进而为扩大国内需求、改善民生福祉、增强发展动力提供支撑,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李超介绍,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改善夯实基础。同时,持续强化工业形势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工业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做好预研预判和政策储备,切实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改委:粮食收购平稳有序,主产区粮企累计收购秋粮较同比增500万吨

李超介绍,今年以来,面对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有关方面强化对粮食生产、流通、收储等环节支持,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市场运行总体平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能力不断增强。具体来看:

一是粮食生产稳步增长。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粮食生产专项补贴等政策持续落实,推动粮食播种面积同比增长0.5%;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举措持续显效,推动粮食亩均产量同比增长0.8%,为推动粮食增产丰收、保障口粮绝对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秋粮收购有序推进。有关方面精心组织市场化收购,认真抓好政策性收购,及时批复黑龙江等地启动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努力保障农民“种粮卖得出”。目前全国秋粮旺季收购进入集中上量阶段,截至12月15日,主产区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超过9000万吨,同比增加近500万吨,粮食收购平稳有序。

三是市场运行总体平稳。粮食增产丰收夯实了保供稳价基础,国内粮价保持基本平稳,波动幅度明显低于国际市场。同时,根据市场形势和调控需要,有关方面合理安排政策性粮食销售,有效满足了企业用粮需求。此外,为更好满足群众对肉类等食品的需求,前11个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1.4亿吨,有效补充了国内粮食市场特别是饲料用粮供应。

李超表示,总的来看,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升,粮食总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保障14亿多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也是我国对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的巨大贡献。

“未来一个时期,尽管粮食市场平稳运行仍面临一些风险挑战,但我们完全有基础、有能力、有信心、有底气实现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李超说。

李超介绍,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坚定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推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围绕粮食产购储加销各环节综合施策,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7日全国最高用电负荷12.42亿千瓦,创下供暖季历史新高

近期,我国遭遇今年入冬以来的最强寒潮。“目前,全国用电用气需求处于历史高位。12月17日,全国最高用电负荷12.42亿千瓦、用气量14.23亿立方米,分别比去年供暖季峰值高出8300万千瓦、1.08亿立方米,创下供暖季历史新高。”李超在12月19日召开的发布会上说。

李超表示,为做好强寒潮天气应对,国家发改委会同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和有关地方,全力增加电力、天然气顶峰保供能力,快速协调解决局部区域不平衡问题,本轮寒潮全国能源供应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入冬以来全国能源保供总体形势良好,各项工作平稳有序,群众用能需要得到较好保障。

据介绍,进入供暖季以来,全国煤炭产量保持高位;日均发电量25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7%;天然气供应充足,日均供应量12.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8%。

在资源储保障方面,李超介绍,目前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2亿吨以上、可用26天。全国煤电非计划停运和出力受阻容量处于历史同期较低水平。天然气储备能力较去年大幅提升,地下储气库、LNG储罐可动用气量均处于较高水平,成品油库存保持高位。

李超表示,提前落实民生保供资源,签足签实发电供热用煤、天然气中长期合同。督促各地切实担起民生用能保障主体责任,压实供能供热企业直接保供责任。

国家发改委:预计2024元旦春节期间粮油肉蛋菜市场供给充裕

2024年元旦和春节“两节”即将到来。李超在发布会上介绍,从当前形势看,2024年“两节”期间,粮油肉蛋菜市场供给充裕,保供稳价工作具有良好条件。

李超介绍,国家发改委高度重视“两节”期间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近期主要开展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供需形势和价格走势分析,强化前瞻性研判和预警。二是指导各地深入评估节假日人员流动及消费变化趋势,提前组织货源,充实小包装成品粮油、猪肉、北方冬春蔬菜等储备,扎实开展产销对接、畅通物流等方面工作。三是前期已要求各地完善保供稳价应急预案,针对雨雪冰冻等异常天气提前做好应对准备。近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迅速指导相关地区采取针对性措施保障市场量足价稳。

李超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继续密切监测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价格,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各地工作指导,支持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备足货源,组织好平价销售,必要时开展储备调节,加强市场巡查检查,确保“两节”期间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基本平稳,为广大群众欢度节日营造良好的环境。

国家发改委:预计明年CPI将温和回升

近期食品价格涨幅明显偏低,原因是什么,后期走势如何?CPI明年前景如何?针对上述问题,李超表示,今年1—11月,食品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涨幅为近十年较低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受输入性、周期性、季节性等因素叠加影响,猪肉、蔬菜等价格去年基数较高、今年高位回落。预计明年CPI将温和回升。

李超表示,从猪肉看,去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处于周期高位、产能明显增加,今年处于周期下行阶段,生猪、猪肉市场供应充足、价格低位运行,11月价格同比下降31.8%。从近日情况看,随着“两节”临近,市场需求季节性增加,生猪、猪肉价格略有回升,后期可能继续有所回升。

“从鲜菜看,去年冬季,受运输物流一度不畅影响,鲜菜价格上涨较多,导致基数较高。”李超说,“今年同期国内物流配送畅通,鲜菜供给充足,10—11月平均价格同比下降1.6%。”

李超表示,受地缘政治冲突等影响,去年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直接导致国内小麦、玉米、大豆等谷物价格不同程度上升;今年输入性影响明显减弱,粮食、食用油价格总体平稳,对食品价格的影响远小于去年。

“从后期看,我国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裕,产销衔接畅通,市场秩序良好,食品价格具备平稳运行基础。”李超说。

李超指出,今年CPI总体低位运行,随着输入性、周期性、季节性等因素有所改变,基数效应逐步减弱,商品服务需求持续恢复,预计明年CPI将温和回升。

【采写】南方+记者 段江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