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创业 > 创业人物 > 正文

湖南首富牵手地方国资,陈邦的创投雄心如何实现?

来源:科创板日报 发布时间:2024-01-19 11:52:26 编辑:夕歌

导读:地方国资+上市公司,这样的强强联姻已成为一级市场“抱团攒局”的常态。最近,温州市政府与爱尔眼科联合成立了一只计划规模10亿元的产业基金,让市场注意到了这家活跃的上市公司LP。

《科创板日报》1月18日讯(研究员 田箫)地方国资+上市公司,这样的强强联姻已成为一级市场“抱团攒局”的常态。最近,温州市政府与爱尔眼科联合成立了一只计划规模10亿元的产业基金,让市场注意到了这家活跃的上市公司LP。

这家知名眼科领域上市公司的实控人,是湖南首富陈邦。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59岁的陈邦即将步入花甲之年。此次与地方国资合作成立新的产业基金,说明拼搏一生的他对驰骋商海还有着巨大热情。

湖南首富的入局,将为创投行业带来怎样的波澜?

时代巨浪中的幸运儿

“我自认为年纪轻轻时,阅历相对同龄人已经比较丰富了。”谈及过去,陈邦曾如此表示。

然而,翻开陈邦的过往履历,会发现他的前半生绝不只是“比较丰富”。事实上,这位湖南首富惊涛骇浪般的创业史,正是一段狂飙突进年代的缩影。

1965年,陈邦出生在湖南长沙南门口一个军人的家庭。年少气盛时,他可没想过自己日后会成为一名大商人。一心想着保家卫国的陈邦,17岁入伍,20岁考上了成都军区某军校。没曾想,他的军旅梦却在此刻终结:军校入学体检中,陈邦被查出有红绿色盲,只能被迫退学。

转业回家乡后,陈邦先是进入一家国企,成为一名工作稳定的发货员,后来又进入民营企业做业务员。几年磨练后,他决定下海创业。

1990年,海南经济特区开放,随着“十万人才下海南”的热潮,海南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一片火热现象,热钱和投资者蜂拥而至。陈邦拿下了椰树牌椰汁的总代理,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然后他又进入地产行业,成了海南房地产市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瞬间赚得盆满钵满,身家飙升过亿。

好景不长,随着国家宏观管控与银行信贷资金的收紧,海南房地产泡沫很快破灭。不到30岁的陈邦刚刚尝过“暴富”的滋味,又在一夜间濒临破产。

1994年,海峡两岸关系回暖,两岸间开始进行经济交往。为了逆风翻盘,陈邦把赌注压在了宝岛台湾,将所有家当投到了对台文化交流项目中,成为首个在台投资的内地人士。

天有不测风云,由于两岸关系突变,这笔投资血本无归,陈邦输得一干二净,一度过上了挤公交、吃泡面的生活。

心力交瘁的他,在1997年患上了突发性耳聋。求医期间,他了解到国家正要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医疗领域。机会来了,陈邦心想,于是拿出3万元积蓄,承包了长沙市第三医院的眼科科室,从国外引进设备和技术,开展起近视检查和常规近视手术的业务。

不过没多久,国家又开始整顿公立医院中的“院中院”行为,陈邦决定尝试以合作模式与单位合资成立连锁医院, “爱尔”眼科医院就此诞生。

“进入医疗行业,主要是想尝试一下新领域。” 多年后,提及这一连串创业举动,陈邦态度淡然。殊不知,一扇千亿财富的大门,正向他敞开。

以小博大的资本“赌局”

爱尔眼科成立初期,没有品牌知名度、资金匮乏,是最让陈邦头疼的事。为获得足够的资金,陈邦用到了承兑汇票、融资租赁、信托计划等多种融资手段,但仍然无法解决这一难题。

2004年,陈邦有了上市的想法。“当时国内没有医院上市的先例,有些卫生主管部门的官员甚至认为,医院上市是异想天开。”爱尔眼科副总裁吴士君曾这样说。

于是,陈邦把目光瞄向美国的资本市场,希望能站上纳斯达克的舞台。不过,由于公司规模小,营收还不足1亿元,陈邦的上市想法当时无法实现。

陈邦没有气馁,他找到了新的“金主”。2006年底,爱尔眼科得到了国际金融公司(IFC)的认可,后者为爱尔眼科提供了6400万元的长期低息贷款,占其当年年末总资产的近2成。次年,爱尔更是得到达晨创投等风投机构的数千万元投资。

此外,爱尔眼科的经营管理还受到IFC的全方位指导,从集团财务审核到接待大厅的消防栓,都需要按照国际标准执行。规范化的运营奠定了爱尔眼科扩张的基础。在资本的支持下,到2009年,爱尔眼科在全国已拥有19家连锁医院,实现营收6.06亿元,净利润0.92亿元。

天时地利人和,陈邦知道,上市的机会来了。

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首批28只新股正式上市交易。作为A股首家IPO上市的民营医院,爱尔眼科最终募集8.82亿元,超募比例为159.4%,当天市值突破40亿元。

彼时,市场不乏对爱尔眼科超募的质疑。有人认为,资金在一段时间内只能躺在银行账户上吃利息。陈邦回应称:“我们做连锁医院的,从来不会愁钱多怎么花,超募的6亿资金也会用来建爱尔眼科医院。”

进军创投圈,意欲何为?

从陈邦的过往经历不难看出,“以小博大”是他鏖战商海的“绝招”之一。爱尔眼科上市后,其在创投基金上的大举布局,也证明了这一点。

陈邦涉足私募基金,要从2014年开始。资料显示,爱尔眼科第一家参与成立的产业并购基金,是深圳前海东方爱尔医疗产业并购合伙企业。该基金总规模为人民币2亿元,由爱尔眼科与东方金控共同发起设立,前者投入2000万元自有资金,后者出资人民币667万元,剩余资金由东方金控负责筹集,该基金存续期为3+1年。

据统计,从2014年到2021年,爱尔眼科参与了13家产业并购基金的设立,累计出资20.869亿元,募集了高达219.2亿元的并购基金。截至2022年8月,爱尔眼科在全球范围内开设眼科医院及中心达723家,其中有300多家在并购基金旗下。

这些基金主要的投资标的,是各种体制外眼科医院,通过爱尔眼科的系统培训后,待医院达到营收标准时爱尔眼科就一举收购。一套连环操作下来,爱尔眼科的营收、医院数量,都得到指数级增长,参与的人民币基金也能以高溢价退出。

据公开信息,并购基金对标的医院的持股大概在70-80%,既能对标的医院实现控股,方便爱尔眼科日后实施整合和业务改革,同时也能加大爱尔眼科的收购杠杆。通过并购基金方进行并购,一度被市场认为是爱尔眼科发展强劲的原因之一。

“我们收购有一个特点,这家医院一定要是创始人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做大的。这样的公司有传承,人员稳定,也比较好管理。”陈邦说,“靠收购其他医院拼盘做大的医院,管理和发展都不出色。”

不过,陈邦的并购基金模式并非没有风险。有声音指出,过分依赖收并购,意味着企业护城河高度有限,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公司的盈利空间只会越来越小。同时,由于频繁出手并购,截止2022年一季度末,爱尔眼科因并购形成的商誉规模高达46.34亿元,占净资产比重超过36%,一旦被并购标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化,将会对利润造成严重冲击。

陈邦对潜在的风险心知肚明,2022年5月的股东大会上,他明确表示,“新的发展阶段,并购基金模式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未来将在继续布局医疗网络的前提下,进一步聚焦高质量发展。”

商海驰骋。站在行业亟待转型的当下,陈邦会带着爱尔眼科往何处走去?只能静待时间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