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产业 > 产业看点 > 正文

一年缩水20亿!巧克力“贵族”费列罗怎么没人买了

来源:搜狐美食 发布时间:2024-02-18 15:00:41 编辑:诚富

导读:一年情人节结束不久,朋友圈里秀恩爱的秀恩爱,晒礼物的晒礼物——各式毛绒玩具,化妆品,电子产品,还有近两年来人气飙升的黄金制品,更是炙手可热,迅速抢占情人节礼物市场。

一年缩水20亿!巧克力“贵族”费列罗怎么没人买了

但在琳琅满目的礼物中,曾经的“情人节硬通货”——费列罗,似乎很少看见了。

不仅身边购买且拿它送礼的人寥寥,在某些平台的购买页面上,还会看到有人提问:

“情人节送我费列罗,是不是太小气了?”

“送女朋友这个会不会显得小气?”

评论区有人回答:“如果女朋友是小学生就不会显得小气。”

曾经的“情人节顶流”费列罗,怎么沦落至此了?

01
小时候,只有过年才能吃上费列罗

一盒费列罗,对于幼年的我们来说,是一种只可远观无法亵玩的存在:透明的盒子里整齐陈列一排排金灿灿的圆球,从里而外透露出金贵又高级的奢华感。

那一个个被金箔纸包裹住的巧克力,底部的瓦楞状多层托底,以及顶部印着“源自意大利”的字样,都代表着纯真年代的耿直心声——富贵、洋气、高端。

而它的外观也确实配得上它昂贵的价格,也就只有过年的时候,广东父母才舍得买,而且跟不要钱一样地买。

在那个物质水平尚未极大丰富的90年代,拥有一盒费列罗巧克力,无疑是领略了这个“只闻其名,未见其形”的异域风情舶来品,可谓是羡煞旁人。

小心翼翼从盒子里取出一颗费列罗巧克力,咬上一口,先是感受到铺满碎果仁的外壳,紧接着便是软巧克力和一整颗榛果,多层次的丰富口感,给人十足的惊喜。

不夸张地说,在童年时,没有人不被第一口费列罗给惊艳过。

犹记得那时候,拆开一颗费列罗,生怕破坏了它高端的调性,拿起一个吃都是细嚼慢咽好好品味的。

吃起来也很讲究,一层一层分开地吃,小心翼翼品尝每一层不同的风味,怎么吃都不腻,可以一直让人产生探索欲。

也有人喜欢“一口闷”,享受这种丰富口感交杂在一起的风味。

吃完毕,最后捋平金色的锡纸,叠成千纸鹤、发财猪等各式各样的雕塑形象。

在惊叹别人手巧的同时也投来了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他家一定很有钱吧,要吃多少费列罗,才有那么多的锡纸啊。”

心灵手不巧的伙伴就把吃剩的金箔纸小心地用牙刷刷干净,用手指一点点抚平,然后夹在字典里面。

而且在广东地区,拜年时拿出一盒费列罗,再配上一句“这是我姨婆/婶婶/大伯从香港带回来的”,那就是妥妥到位,相当给面子了。

因为在广东人心里,费列罗也是有鄙视链的,意大利本地产的则为最佳,如果是加拿大或者波兰等地产的则要逊色一点,就像背LV的瞧不起Gucci的。

毕竟在那个香港代购兴盛的年代,大家对于“港货”总有一股执念。

费列罗是在1982年最先进入香港市场的,所以在香港出售的费列罗是意大利本地产的。

在香港市场一炮打响之后,才在1994年确定了中国官方经销商,并陆续在广州、上海成立代表处。

到了2015年9月29日,费列罗更是在杭州建立起了其在中国的第一座生产工厂并投入使用,费列罗结束了长达20多年的进口历史。之后,国内消费者吃到的都是本土生产的新鲜费列罗巧克力了。

不过,不管哪一个版本,它们的归属都是“吃了几个腻了”便丢在客厅角落里落灰。

02
费列罗,走下神坛

近些年,费列罗的“金光”似乎有点黯淡。

根据百度指数显示,2012~2015年间,每年的2月14日情人节之前,费列罗的指数加速飞涨,远超德芙、好时等同行,指数多次达到德芙的两倍。

而到2016年情人节,费列罗的百度指数仅为3677,同比上年的9294下降60.44%。

此后,费列罗的百度指数一路走低。

从费列罗的市场份额变化中,亦可看出端倪。

2018年,费列罗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为8.7%;到了2021年,这一数据下滑为7.6%。

究其原因,跟这些年费列罗频频出现的“翻车事件”不无关系。

2022年4月15日,我国海关总署提醒消费者:“请立即停止购买、食用费列罗集团比利时阿尔隆工厂生产的相关巧克力产品。”

原因是3、4月份,欧美多国相继发生了150多例沙门氏菌疫情。

经过世界卫生组织经调查后发现,此疫情的感染源,就是费列罗集团阿尔隆工厂,于2021年12月和2022年1月生产的“健达牌巧克力”系列产品。

CCTV《第一时间》

而这些巧克力已经销往至少113个国家和地区。

同年6月,陕西一名男子在吃费列罗时发现蛆虫。

从他提供的视频中,可以看见巧克力上一条条蛆虫在蠕动。而这盒费列罗的保质期到今年7月15日,视频拍摄时尚在保质期内。

但面对消费者的投诉,费列罗客服给出的解决方法仅仅是:“可以向公司申请一些产品,给到消费者(做赔偿)。”

这又唤醒了大众对于“费列罗事件”的回忆,这不是第一次有人从费列罗中吃出虫了。

2012年时,就有媒体报道过,一位女生在男朋友七夕送的费列罗中吃出了虫子——其中9颗里7颗都有虫,最多的1颗里有4条虫。

2018年,重庆的王女士在网上爆料称,自己买的费列罗巧克力上有蛆虫在爬,且剩下的巧克力均存在这种现象。

搜索发现,许许多多的网友曾有过“吃费列罗吃出虫子”的经历;同样的“惊吓”,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一次次重演。

这让喜欢吃费列罗的消费者,不仅胃里感到翻江倒海,更是从心里生出怀疑和失望。

“是费列罗死忠粉,也没法继续爱下去的程度。”

类似的食品安全、卫生事件的频繁上演,劝退了一大批顾客;而费列罗常年没有创新,也让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

加上这些年,巧克力赛道上的一些“异军突起”,让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情人节送礼物的选择也变多了,恋人间未必要用巧克力表达爱意……

种种因素综合在一起,致使费列罗走下神坛。

曾经在商场里引人注目的“费列罗塔”,成了便利店或超市角落的“小透明”,常常在最下面一排吃灰。

即使推出某些促销活动,它也不再是人们表达浪漫的最优选择了。

03
巧克力行业“凉凉”?

值得一提的是,费列罗的式微,也是巧克力行业现状的缩影。

屡屡“翻车”的巧克力不止费列罗,同行们也在接二连三地“拉低行业天花板”。

2022年5月,“全球糖果巨头”玛氏集团的日本公司突然宣布,将召回旗下“士力架”301万块产品,原因是“混入了玻璃片”。

原来,有顾客反映食用其商品后牙齿脱落。经调查后发现,有一块长约7毫米的玻璃片混入其中,因此决定回收同一生产线所产出的商品。

与问题频出相对应的,是巧克力品牌们面对消费需求变化时,在产品创新上的停滞。

一方面,人们表达爱意的方式越来越多种多样。

不再只有巧克力可以表达浪漫,一支口红、一瓶香水、一套化妆品、一个包包……作为“情人节礼物”的可替代选择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近几年随着大众越来越注重健康,“无糖”概念兴起。

在不管是气泡水、还是奶茶、酸奶,都打出了“无蔗糖”“0添加糖”标签的当下,“甜到腻人”的巧克力越来越难让消费者“心安理得”地掏钱购买。

2024年情人节,巧克力相关话题登上热搜。

不过,大多数巧克力国际玩家并没有立刻反应,推出“与时俱进”的产品。相反,一些新品牌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在巨头林立中伺机撕开了一道口子。

比如2019年创立的每日黑巧,围绕“健康”的卖点,推出了一款宣称“可可含量高达98%,并采用菊粉代替白砂糖”的巧克力产品。品牌上线一年后,成交额破亿元,迅速打响知名度。

但整体而言,从2015年起,中国巧克力行业就开始迎来下挫,销售量整体呈现下滑。

凯度消费者指数曾调查发现,自2015年3月开始,在中国市场,巧克力品类的年渗透率以及购买频率都在持续下跌。

2020年,中国巧克力零售市场规模较2019年缩水近20亿元,巨头们的市场份额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刚刚过去的情人节,相关调查显示,近九成消费者情人节不送巧克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同质化是当下巧克力品牌面临的共同困境:“大都围绕产品原料、口味、口感做宣传,或者是限定场景的营销,并没有找到吸引年轻人的亮点。”

过去,节日、婚礼是巧克力的主要消费场景。每逢过节,超市商场里摆放的“巨型”巧克力装饰品和大规模促销活动,刺激着消费者的感官和购买欲。

近几年,线下商超大规模营销的减少,以及婚礼市场遇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巧克力的消费欲望,也间接导致巧克力销量的下滑。

此前,一则“好时要退出中国”的消息在市场上流传开。

虽然后来被辟谣,但有好时的前员工透露:“好时中国的员工都被清退得差不多了”,“几乎相当于倒闭” 。

当曾经为巧克力巨头们打下江山的“甜蜜”,成为了“负担”,不知道巧克力将走向哪里。

可以确定的是,浪漫至死不渝,但不与时俱进、不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终会过时。

或许,保持对消费者的真诚和敬畏,才是巧克力品牌的真正出路吧。

标签:费列罗 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