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产业 > 产业看点 > 正文

“盲盒社交”不能忽视背后风险

来源:东方网·东方快评 发布时间:2024-03-04 13:22:07 编辑:诚富

导读:“找一群陌生人一起聚餐?”近日,一种名为“盲盒社交”的社交形式在网上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参与。

“盲盒社交”不能忽视背后风险

参与者介绍,“盲盒社交”的参与者彼此均为陌生人,活动中的同伴身份未知,有参与者表示在此类活动中结交了很多新朋友,但也有组织者坦言参与活动时遇到过有人不礼貌的行为。如同盲盒一样的不确定性,成为了此类社交的特点。(据3月3日《北京青年报》)

“盲盒社交”迎合了互联网时代年轻人青睐。据悉,其巨大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社交惊喜是吸引年轻人的关键。例如,参与者本身彼此都不认识,也因此能够随性地聊天,不用考虑对方的情绪,大家想聚就聚,想分就分,而且通过“社交盲盒”,可以让有需求的内向人获得一个和他人交流、沟通乃至发泄的渠道等等。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盲盒社交”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毕竟,涉及陌生人社交可能会遇到骗子或坏人。正如消费者购买到“盲盒”后,打开可能遇到喜欢的款式,也可能遇到讨厌的款式一样。有的参与者就表示,遇到过骚扰。此前更有媒体指出,如涉及买卖交易,往往会衍生出诈骗或各类套路,玩家既要谨防被“陌生的TA”套路,又要小心上了“月老”的当。

“盲盒社交”要成为安全社交,组织者须履行好相关责任。根据《民法典》规定,群众性活动组织者如果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也就意味着,如果线下活动中组织者未能做好安全保障,造成损害的,组织者难逃法律责任。对此,组织者应该增强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如出现危险情形,应立即停止相关活动,或报警需求帮助。

对于参与者来讲,同样有必要增强防范及安全意识。一方面,在参与此类活动前要核实组织者及相关活动的真实情况,尽量避免参加人员混杂、选址偏僻等有危险性的活动;另一方面,可为自身购买相关保险增添一份安全保障;再者,时刻注意安全,注意保留好相关证据,遇到危险行为既要及时停止参与,更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此外,也应注意“盲盒社交”活动行为的合法性。有的“盲盒社交”组织者就组织开展了包括捉迷藏、扔飞盘等,元旦时还会组织大家一起聚会庆祝新年,这些无可厚非。但同时须引起注意的是,任何活动组织的开展都不能突破法律边界。同时,如在活动中存在强迫性劝酒、未将醉酒者安全送达、酒后驾车未劝阻等,参与者难逃干系。

总之,“盲盒社交”虽丰富了人们互联网时代社交的渠道,但其背后的风险隐患不容小觑。尤其是在监管未曾触及的角落,更需要参与者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同样,交友需谨慎,学会分辨信息真假,防范安全隐患,当成为成年人必备的素质。也唯有多方共同努力,“盲盒社交”才能真正成为安全社交、开心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