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商学 > 论道 > 正文

贺宛男:估值偏低 愿央企市值管理尽快动起来

来源:金融投资报 发布时间:2024-01-27 10:15:54 编辑:夕歌

导读:本周A股市场可谓利好不断,其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是,国资委将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央企负责人的考核。

本周A股市场可谓利好不断,其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是,国资委将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央企负责人的考核。

1月24日,国新办就央企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资委产权管理局负责人谢小兵一句“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引发25日A股全线飘红,两市4800多只个股上涨,其中“中字头”板块指数(885741)更是大涨7.41%。

谢小兵是这样说的:“已经推动央企把上市公司的价值实现相关指标纳入到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在此基础上,将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引导中央企业负责人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

所谓“价值实现指标”,指的是“一利五率”,即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营业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研发经费投入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市场表现呢?对股东的回报呢?均不在考核之列。正是凭着这“一利五率”,2022年98家央企中有68家考核为A级,占比达70%,其他均为B级,无一家C级和D级。

本来,一家企业既然在资本市场上市了,市值才是一个最综合的考量,它既包括了公司发展的财务指标,也包括了投资者对一家上市公司的预期。市值管理是一项硬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说,财务指标有的可以运用“财技”做得漂亮,可市值仰仗的是投资人的真金白银,是投资人对这家公司的希望和信心,是任何“财技”都运作不出来的。

都说A股市场估值低,实际上,主要就低在央企和国企。央国企估值为什么偏低?一般的说法是大部分集中在银行、建筑、电信、石油石化、煤炭等传统领域和上游板块。但同样是这些领域,例如银行,A股市值前五大行(工行、建行、农行、中行、招行),动态市盈率均在4到5倍(本周银行股大涨5%后也才5倍),且全部破净,最高的招行才0.85倍。可美国五大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集团、富国银行、高盛集团)动态市盈率却在10至12倍,其中盈利最高的摩根大通,2022年净利润376.8亿美元,仅为中国工商银行(3605亿元,折合508亿美元)的74%,可目前市值4800多亿美元,相当于工行(13700亿元,折合1930亿美元)的2.49倍。

毫无疑问,A股的央国企估值偏低,关键不在于是否属于传统行业,而在于央国企本身及相关部门并不关心或不在乎市值高低。恰如上文提到的,一直到2023年,央企的考核指标还是“一利五率”,直到两天前,眼看着A股跌得实在太不像样了,才提出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的业绩考核,而且还在“进一步研究”中。

那么,具体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呢?国资委负责人表示:“将及时通过应用市场化增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更好地回报投资者。”简而言之,即回购、增持、分红三大措施。

有媒体统计,回购方面,2023年全年,沪市共39家央国企披露回购计划,合计拟回购金额上限230.34亿元,目前6家已经完成。增持方面,96家央国企披露增持计划,拟增持金额上限222.07亿元,目前34家已经完成。

39家央国企总共回购230亿元,一家不足6亿元,96家央国企总共增持222亿元,一家才2亿多元,实际完成的更少得可怜,要知道不少央国企单单一家账面上就躺着数百亿现金,这样的数据真让作为经济支柱的央国企脸上无光啊。

至于分红,不错,央国企确实是现金分红的主力军,2020—2022年累计分红达3.47万亿元,常年贡献全市场近八成的分红。但众所周知,央国企大股东控股率通常在50%以上,上万亿的现金分红,又有多少进入小股民的口袋,何况还有缴纳10%的股息红利税。

如果国资委当真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的业绩考核,并且同他们的收入乃至整个企业的人员工资总额及薪酬待遇挂钩,进而地方各级国资委也行动起来,对提升A股总市值将起到极大的作用。

回想一年前,有关部门大力提倡“中特估”,即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中特估”概念也因此大涨了一阵,市场还专门分列了中特估板块指数(880671),谁知却从指数建立时(2023年5月9日)的1000点跌至789点,下跌21%,跌幅还超过沪综指的18%。

原因在哪里?因为提出建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同时,下一句便是“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如今,在“不少优质大型央企股价破净”的后面,紧跟着的便是“一定程度束缚了央企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大做强”。

央国企在股票市场占有绝大部分比重,这本来就是中国特色。我们衷心希望,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考核能尽快从“研究”转入“行动”,而且市值管理的目的是“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