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上市 > 上市 > 正文

37年不上市娃哈哈三大挑战横亘,拥抱资本市场仍非“必选项”?

来源:央广网 发布时间:2024-02-27 10:10:07 编辑:夕歌

导读:创办37年来,娃哈哈穿越了一个又一个行业周期,从一个校办企业经销部成长为中国饮料行业的领军品牌,堪称中国民营企业中的“常青树”。在2023年,宗庆后离世前的最后一个完整财年,娃哈哈主营业务营收和利润依然实现了双增长。

记者 曹倩 实习生 高嘉爽

2月25日中午,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娃哈哈”)发布讣告,娃哈哈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宗庆后逝世。

各界在痛悼一代“宗”师的同时,自然要把视线投向宗庆后一手“带大”的娃哈哈。创办37年来,娃哈哈穿越了一个又一个行业周期,从一个校办企业经销部成长为中国饮料行业的领军品牌,堪称中国民营企业中的“常青树”。在2023年,宗庆后离世前的最后一个完整财年,娃哈哈主营业务营收和利润依然实现了双增长。

 

与其他积极拥抱资本市场的大消费领域饮品巨头不同,娃哈哈在宗庆后坚持的“四不”策略之下,一直没有上市。而与娃哈哈对标的农夫山泉在上市第二年即实现了市值7000亿港元的跃升。

而宗庆后的突然离世,给娃哈哈的未来增加了不确定性。新业绩增收点不明确、掌门人未真正交接、家族转型未完成,这三大挑战横亘在眼前。在此背景下,作为海外留学归来的接班人宗馥莉将如何书写“后宗庆后时代”?是否会重新审视并考虑上市事宜?

多位专家向央广资本眼指出,这取决于新掌门人对待资本市场的态度,上市后对公司发展而言的确有利好加成,但并不是娃哈哈的“必选项”。

专家认为,上市能给企业带来发展资金、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及给实控人、高管等相关人员的财富增值和变现提供方便渠道,能更好地吸引高端人才加盟。但并不意味着,娃哈哈上市后就一定能实现更好的业绩和发展。

接班人何去何从?

因宗庆后的离世,从1987年创办的娃哈哈引发了诸多新的猜想。正式走向前台已经两年多的宗馥莉将如何书写没有宗庆后的新时代?

对于如今37岁的娃哈哈而言,其“生命”的高光点出现在2013年。公开信息显示,娃哈哈在这一年全年营收达到783亿元,是创办以来业绩最辉煌的一年,宗庆后也连续三次(2010年、2012年、2013年)问鼎福布斯中国内地首富。

但从2014年起,娃哈哈业绩持续进入下滑通道。公开信息显示,2014年至2017年,娃哈哈的营收分别为728亿元、677亿元、529亿元、456亿元。

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主要是娃哈哈品牌和产品的老化,对饮料市场来说是致命伤。多年以来,娃哈哈产品路线基本以模仿、追随为主,创新力不足,已经没有太多爆款可言。

虽然宗庆后女儿宗馥莉于2021年开始出任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仍为集团董事长。但娃哈哈似乎一直未真正走出“宗庆后时代”。

业界总结困扰娃哈哈的三大挑战,包括新的业绩增收点尚不明确、新老掌门人交接尚未真正完成以及家族企业转型还在进程中。

宗庆后退居二线后,接力棒交接的那一幕并未真正到来。有传言称,宗庆后在公司里“事必躬亲”,海外留学归来的宗馥莉在这一点上与父亲的分歧较大。

而如今,宗庆后退出娃哈哈的历史舞台,这三大挑战究竟该如何破局?

多位专家向央广资本眼指出,要解决根本问题,一是需要从内部管理和战略层面入手,二是需要根据当下市场的变化,开创新品类的新产品,为娃哈哈寻找第二条增长曲线。

“最为关键的是获得公司核心管理层的支持,在这些元老级的核心管理层眼里,宗庆后才是娃哈哈的灵魂人物,如何最快时间争取核心管理层的支持与认同,这是宗馥莉目前较为棘手的挑战。”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认为,在内部管理层面,宗馥莉应尽快与公司高层达成共识并完成接力。

外部战略层面,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认为,娃哈哈未来的发展方向,仍是完善渠道和新产品的推广。

“娃哈哈在经销商渠道的优势在国内各饮料企业首屈一指,但其TOC端的表现却一直差强人意。”屈放指出,在当下新兴饮品不断推出、消费者逐渐从原有传统龙头企业转向个性化新兴品牌之际,娃哈哈需要加强推出其更加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艾文智略首席投资官曹辙亦指出,娃哈哈已沉淀了多个深入人心的拳头产品,但消费者在饮品方面有追新心理。因此娃哈哈在坚持自己基本盘的情况下,要适时推出新产品,迎接新变化,追上时代潮流。

“娃哈哈拥有雄厚的实力,只要调整经营思路,引入合适的人才,还有很多机会获得更好的成绩。就像一头沉睡的雄狮,只要苏醒就会给市场带来惊喜。”曹辙如是认为。

“不上市”赢还是输?

放眼整个大消费赛道,娃哈哈是国内为数不多未上市的饮品巨头。与诸多上市融资的饮品企业不同,多年来娃哈哈并没有选择进入资本市场。“四不”策略是宗庆后早期的一贯坚持,即不负债、不发行债券、不贷款和不上市。

而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活跃着诸多饮品行业的上市公司,包括农夫山泉、康师傅、东鹏饮料、养元饮品等等巨头。而众多新品牌和创新品类也在积极拥抱资本市场,新茶饮品牌奈雪的茶、喜茶于2021年前后脚登录港交所。如今,蜜雪冰城、茶百道、沪上阿姨等一众企业也在排队申请上市。

在上述品牌当中,农夫山泉向来被向来被业界视为娃哈哈最具代表性的对标企业。

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与宗庆后同为浙江人。两位浙商之间的“较量”,随着农夫山泉登陆港交所、拥有资本市场光环加持,逐渐有了分化。

多年来,宗庆后多次公开表态:“娃哈哈不缺钱,没有上市的必要。上市就要给股东负责任。如果最后股票跌了,让老百姓损失大笔钱,我觉得也不合适。”

而同一条赛道上,农夫山泉走了截然相反的一条路,成为借助资本市场成功实现飞跃的行业新贵。

农夫山泉自2020年港交所上市后,于2021年1月5日市值达到7000亿港元。创始人钟睒睒身家由此直冲930亿美元,不仅挤掉马云、马化腾,坐上新晋亚洲首富的宝座,还超越股神巴菲特成为全球第六大富豪。此后,随着资本市场的波动,钟睒睒数次登顶中国首富,也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

“与宗庆后同城创业的钟睒睒,其创立的农夫山泉无论是起步还是成名,都在娃哈哈之后。但目前来看,农夫山泉无论是规模还是利润都远在娃哈哈之上。”曹辙向央广资本眼表示。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娃哈哈的利润总额为62.19亿元,同年农夫山泉的税后利润为71.62亿元。

近几年,宗庆后在富豪榜虽依旧榜上有名,却已远不敌钟睒睒。

2022年11月,宗庆后以69.5亿美元财富位列《2022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第45位。2023年的胡润百富榜上,宗庆后以950亿元的财富位列第31位,同一时期,钟睒睒则以4500亿元财富第三次成为中国首富。

但娃哈哈真的“输”给农夫山泉了吗?似乎也没有绝对的定论。

财报显示,2021年至2023上半年,农夫山泉总营收分别为296.96亿元、332.39亿元及204.62亿元,远不及娃哈哈的500亿“战绩”。根据全国工商联数据及娃哈哈集团2023年度总结表彰大会测算,娃哈哈已连续3年总营收保持在500亿元以上。

而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饮料行业进入榜单的娃哈哈和农夫山泉,分别排在榜单第227名和374名,娃哈哈比农夫山泉领先147名。

这不免让人发出疑问,如果娃哈哈愿意登陆资本市场,会不会比现在发展更好?

看未来上市仍非“必选项”

实际上,在上市的问题上,多年来坚持“四不”策略的宗庆后,也不是没有“动摇”过。

公开报道显示,2017年,宗庆后在娃哈哈成立三十周年的庆典上,对于上市一事转了口风。他表示:“上市以后能加快企业发展,在适当的时候也会考虑。”

此后,娃哈哈多次向外界表态,未来可能会考虑上市。

2018年3月,宗庆后公开表示想发展另外一个企业,抓准以后可能也会上市募集资金取得更大的发展。

2019年2月,宗馥莉出任娃哈哈集团品牌公关部部长后,也曾针对娃哈哈上市时间表回应媒体称,娃哈哈上市是非常正常的举动,因为整个企业可以通过上市实现上下游的整合。

伴随着口风的转变,娃哈哈亦有诸多疑似上市的信号传出。最先传出娃哈哈要上市的消息,与一则公告有关。

2017年4月,港股上市的中国糖果发布公告显示,主要股东嘉庆等与潜在买家订立意向书,潜在买家拟做出可能自愿要约以收购不少于50%的公司投票权,而潜在买家的最终实际拥有人为宗庆后之女宗馥莉。

一时间,娃哈哈借壳上市的猜测声四起。

当年4月12日,娃哈哈集团相关负责人对此猜测予以否认,并表示,该宗收购为宗馥莉个人行为,与公司无关。同年7月13日晚间,中国糖果宣布,此次要约未能成行。宗馥莉也在个人微博中发布声明称,公司未来也将继续秉持自身发展战略,本着积极健康的商业价值取向继续探索相关领域。

2018年4月,娃哈哈回购员工股份一事再次引发上市传言。

据彼时的媒体报道,部分娃哈哈老员工透露,公司在当年春节过后启动了员工股权回购,但新的股权分配方案尚未形成。同年4月14日,娃哈哈方面回应称,回购员工股份并非为了上市,而是要“更科学地分配股份”。此后,娃哈哈再无实质性的上市动作。

那么未来,娃哈哈是否还有冲刺资本市场的必要?

多位专家向央广资本眼指出,这取决于新掌门人对待资本市场的态度,上市后对公司发展而言的确有利好加成,但并不是娃哈哈的“必选项”。

曹辙认为,上市能给企业带来发展资金、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及给实控人、高管等相关人员的财富增值和变现提供方便渠道,能更好地吸引高端人才加盟。坏处在于,上市后企业的经营管理受公众监督,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他方面的限制,实控人的行为受到许多约束。

詹军豪亦表示,上市可以为公司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资源,例如农夫山泉、可口可乐都是通过上市融资扩大业务、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增加市场份额的代表。但并不能保证,娃哈哈上市后就一定能实现更好的业绩和发展。

“娃哈哈目前主要困境是品牌老化,在新消费群体中觉得娃哈哈是老一辈人喝的饮料,如果这种认知困局突破不了,就算成功上市也无法为企业带来实质性的发展。”詹军豪表示,对于娃哈哈而言,上市并不是唯一的发展途径,关键在于找准差异化的品牌定位,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战略,与时俱进地适应如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实际上,当下娃哈哈的股权结构也不符合上市规定。

公开信息显示,娃哈哈从1999年实行员工持股计划至今,持股股东人数已超1.5万人。而根据IPO相关规定,拟上市公司申请上市之时,员工持股计划需要进行股东穿透处理,穿透后最终股东人数不得超过200人。

专业人士分析,将1.5万人的持股人数优化至200人以内,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屈放则认为,即便娃哈哈一直不上市,也有其合理之处。

“娃哈哈不上市是因为其现金流充裕,且不希望通过上市来稀释股权。以目前其公司经营状况和IPO政策来看,其既没有上市的必要,也不符合现有上市政策。”

屈放解释称,一方面,娃哈哈现金流充分,且上市宣传效果有限;另一方面,饮料行业属于A股IPO红线,即使上市也大概率选择港股,但目前港股估值偏低,市场不会给更高的估值。(央广资本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