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看点 > 正文

数字和实体经济双向奔赴 定能催生更多时代“繁花”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布时间:2024-01-24 12:33:05 编辑:夕歌

导读:1月23日上午,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首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代表通道”采访活动共邀请12名基层代表,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制造业当家、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百千万工程”、民生保障等主题接受媒体集中采访。

广东省人大代表、湛江御唐府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湛江市总商会副会长梁思桥

广东省人大代表、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云飞

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盈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研发总监戈燕红

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束祖飞

广东省人大代表、清远市德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孔宪文

广东省人大代表、唯品会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张亮

1月23日上午,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首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代表通道”采访活动共邀请12名基层代表,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制造业当家、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百千万工程”、民生保障等主题接受媒体集中采访。昨天是第一场,邀请到了6名代表现场接受媒体采访,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海洋牧场

梁思桥

推动海洋牧场 延伸产业链条

既向陆地要粮食,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广东省人大代表、湛江御唐府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湛江市总商会副会长梁思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从1999年起与海产品打交道。20多年来,一直关注着深远海洋养殖。

“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要求。建设海洋牧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他在参加代表视察、专题调研、走访渔民渔企发现,海洋牧场投入大、风险高、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如果单靠渔民渔企单打独斗,很难形成气候。

他在去年大会上提出《加大对湛江海洋牧场建设金融支持力度的建议》,被省人大常委会列为重点办理代表建议之一。建议内容也被吸纳到去年10月省政府出台的《加快海洋渔业转型升级 促进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中。

得益于政府部门一条条扎实措施,湛江“蓝色经济”活力被持续激发。随着海洋牧场得到有力的支持,带动了湛江近10万渔民参与金鲳鱼养殖,现在,湛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金鲳鱼养殖基地,养殖的产量提升了,价格也上来了,目前畅销全国,相关产业链的总产值高达200多亿元。

现在,湛江已经是我省最大的养殖大市,养殖规模全省第一,我们有3500个深海网箱,占全国1/7,占我省的70%,深水网箱数量和建造能力占全国的60%。同时,湛江还是我国重要的水海产品出口地区,总产量和总产值连续20多年居全省首位。

“今年,我将继续关注海洋牧场的建设,发挥人大代表桥梁纽带作用,继续推动政府及相关部门深耕海洋资源,推动海洋牧场继续加大建设,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的附加值,化做大为做强,把“蓝色粮仓”从近海逐步推向广袤的深远海。”

制造业当家

张云飞

构建无人装备场景应用创新矩阵

“制造业当家”带来了哪些令人振奋的变化与成果?广东省人大代表、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云飞在回答提问时表示,从“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从“岭南衣、粤家电”,到5G技术、无人装备、新能源汽车,广东在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不留余力地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而强”“小而专”并行共举,成果显著。

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在高端制造领域的上市公司中,注册地在广东的有403家,数量稳居全国首位。以无人装备产业为例,作为极具广东特色、强势的未来产业,广东无人装备在现在已经实现了“海陆空”全方位试点,真正开始了无人机送外卖业务,广州开启了自动驾驶无人商业化试点,南沙港的全自动化码头正式营运,珠海的智能敏捷海洋立体观测项目有序推进。正因为广东在无人装备场景应用创新的持续领跑,加速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也促进了低空经济、智能网联车等领域的政策法规的出台,保障了无人装备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张云飞建议,围绕重点领域,更系统化构建应用创新矩阵,通过场景的商业化闭环,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第一,从“给政策优惠”到“给场景机会”,给予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商业化业务化示范应用空间,加快推进创新应用成果全面推广,试点解决法规、标准等准入问题。

第二,构建“特色”场景IP,解决应用场景碎片化等问题,例如打造水陆空物流体系等。

第三,谋划产业升级场景,以能源、制造、物流等领域国有、大型企业为试点,融合新兴产业,打造可复制的应用场景创新,通过场景创新,撬动“大产业发展”,助推“制造业当家”,为我省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科技创新

戈燕红

以企业应用性难题为科研院所拟定方向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九项重点任务之首,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盈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研发总监戈燕红在回答提问时表示,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更体现了政府在激活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决心和果敢抉择。企业的发展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更容易获得成功,并且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以环境监测行业为例,在过去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传统的手工监测到自动化监测再到如今的智慧能化监测,工作效率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科技创新。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可能会被空气中的各种异味所困扰,政府也常常接到这样的“异味投诉”。过去,对这种异味的排查非常棘手,而现在,采用车载式高端质谱走航监测,1秒钟就能出数据,智慧图谱能够实时显示污染物质是什么以及它来自哪里。这其中所采用的高端质谱长期以来被国外垄断,近几年通过企业与相关高校专家通力合作,攻克了质谱的“卡脖子”技术,并且成功应用在环境监测领域,快速解决环境异常问题。这一结果正是在“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政策牵引下落地的。

为了更好地助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建议进一步推动企业参与到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和宏观决策中来,以企业的应用性难题为科研院所拟定应用基础研究方向,从应用中来,再到应用中去,共同解决行业面临的技术难题。在细分领域内,企业也应该把握后发优势,矢志攻克行业的技术难题,突破瓶颈,共同推动行业设备国产化、技术研发规模化。最后也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对企业高科技人才的重视,让他们能在企业更好地发挥领军人才的作用。

绿美广东

束祖飞

参与车八岭野外调查 社区居民人均200元/天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绿美广东的一张名片,这几年,越来越多人认识并关注车八岭。如何透过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扇窗,讲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故事,从而让绿美建设成果成为全民的福祉?

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束祖飞表示,保护区多年来从生态保护、科研监测、科普宣教、社区协调发展四个方面来打造车八岭示范保护区,2018年以来,采用科技手段建立起“天空地”一体化科研监测体系,也是全国首个实现全境公里网格化红外相机监测照片和视频实时上传的保护区。目前,红外相机已经收集到有效照片和视频100多万份,记录到鸟类和兽类93种。

我们结合保护区科研工作,想方设法将车八岭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转化成金山银山的经济优势,把周边社区村民的生产生活品质作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在车八岭落实落地的主要方式。一方面通过提供野外调查工作岗位和科普服务机会,来增加社区村民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组织专家团队和志愿者参与服务社区的生活与生产活动,为村民科普生态保护知识和绿色生活理念。

目前,有12名社区村民长期在保护区管理局从事生态保护和科普讲解工作。还邀请专家和志愿者队伍走进社区,参与社区的中华蜜蜂养殖和始兴石斛、柑橘、食用菌种植等林下经济产业项目并进行技术指导。社区村民每年在保护区从事科普和生态保护工作年收入有5万元,近年来参与野外调查的社区村民超过2000人次/年,劳务费人均每天200元。

今后将通过绿美广东车八岭人大代表联络站这个平台,履行代表职责,用活用好车八岭丰富的生物资源,继续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的良性发展模式,努力打造车八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绿色共富“金名片”。

区域发展

孔宪文

高质量推进广清接合片区 实现产业、城市与人口的深度融合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突出短板。广东省人大代表、清远市德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孔宪文曾围绕清远打造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的建设提出代表建议,目前办理成效如何?下一步如何更好发挥代表作用继续推进广清接合片区建设?

孔宪文表示,近年来,清远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将清远打造为大湾区产业转移的首选地、旅游度假的目的地、优质农产品的供应地,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产业发展是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为此,在大会前,他深入到清城区石角镇,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他提出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加大力度支持清远打造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的建议,推动县域、镇域经济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

2023年5月,清远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被省确定为五个重点支持建设主平台之一。截至2023年10月,主平台产业园区总投资额达到413亿元,实现规上工业产值破千亿元。未来将进驻5000家企业,用工逾10万人。届时不仅本地居民能实现家门口就业,也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清远发展。

下一步,高质量推进广清接合片区,“我建议,从区域的人居氛围、产业的空间形态、生态环境整治等维度出发,实现产业、城市与人口的深度融合。”

数字经济

张亮

进一步释放数字要素动能 激发企业和产业链创新动力

近年来广东全面建设数字经济强省,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广东省人大代表、唯品会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张亮在回答提问时表示,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成为企业的生命线。

广东有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国货护肤品牌,借助广东完善的美妆产业链和电商平台的数字赋能,短短几年时间,全渠道销售额几年内就跃升到十亿级别。通过平台数据的赋能,作用于货品开发、用户运营、数字营销等等,很多新品可以做到“上线即爆款”。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数据驱动占比越高,市场敏锐度、新品开发和运营效率、创新动能就越强。而创新和效率,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在广东,就有一大批这样的国货新锐品牌,它们生而数字化,并且凭借这一基因快速崛起。

除了刚才提到的消费行业,在“数实融合”的背景下,数字经济也正在深刻重塑大湾区产业生态格局。广东有极其深厚的制造业基底,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产生了不少新型产业形态,比如广州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新型跨境电商平台等。可以说,广东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始于双向奔赴,终于互相成就。张亮表示,将带来相关建议,希望从人才、政策、技术等支持层面进一步释放数字要素动能,激发企业和产业链的创新动力,政府、企业等各类主体优势叠加,共同将广东制造业这份家当做厚做优做强。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今天,以AI大模型为标志,数字和智能经济融合的时代已经开启。广东有敢为人先的改革传统,有市场驱动的创新机制,有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的大湾区做支撑,广东制造业的家底有多厚,数字赋能和品牌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广阔,我们坚信,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广东的数字经济一定能催生更多的时代“繁花”,为世界带来更多惊喜。

记者 夏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