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看点 > 正文

迈入“2万亿俱乐部”的杭州:独角兽“崛起” 万亿民间资本“活跃”

来源:科创板日报 发布时间:2024-01-30 11:29:12 编辑:夕歌

导读:随着各地交出2023年的“经济答卷”,打头阵的“2万亿俱乐部”也迎来了新成员。

记者 余诗琪

随着各地交出2023年的“经济答卷”,打头阵的“2万亿俱乐部”也迎来了新成员。

日前,杭州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杭州调查队宣布,根据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杭州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005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6%。

在此之前,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和成都7城的GDP均破2万亿元大关,杭州这次拿下了第八席,也是浙江省内的第一座“两万亿之城”。

回过头看,杭州的进阶之路花了近30年,从1997年的“千亿城市”到2009年的“5千亿城市”,再从2015年的“万亿城市”到今天的“2万亿城市”。与此同时,其代表性的产业也在不断迭代,从改革开放后遍地开花的乡镇企业,到互联网时代的电商之都,再到当下逐渐升温的高端制造和生命科学。

在一次次的迭代中,杭州正在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硬核“进阶”

在电商时代的高光下,外界对杭州一直有产业结构偏软的印象,但刚刚出炉的经济数据,却给出了一个更“硬核”的杭州。

数字经济依然是推动发展的主要产业。2023年,杭州预计数字经济增加值5675亿元,比上年增长8.5%;对GDP的贡献进一步提升,占比达28.3%,比2022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但值得注意的是,增长极变了。以工业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远超平均水平,成为了拉动产业增速的新增长极。其中工业机器人、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18.6%、39.8%和147.2%。

工业领域的体量也不容小觑,2023年,杭州规上工业增加值4355亿元,比上年增长2.4%,增幅比2022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工业的稳定增长中也孕育着新动能,在杭州重点打造的工业细分行业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分别增长16.3%和9.7%。

“硬核”产业也成为了资金的“风口”。2023年,杭州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8%。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4.5%,工业投资增长29.9%。分行业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73.3%、27.0%和22.4%。

这不是“昙花一现”的短暂风口,而是已持续了近三年。自2019年杭州工业投资占固定投资比重止跌回升后,尤其是2021年后,回升速度逐年加快——目前杭州工业投资已连续36个月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

微观层面上,投资人们也能感受到杭州产业风向的变化。一位杭州本土的投资人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五年前,互联网时代的流量优势催生出大量电子商务和企业服务的创业者,再结合杭州的大厂基础,当时的投资基本都在看这些方向了。”

“现在已经明显变了,差不多是从2021年开始,我们开始往硬科技方向转,现在至少三分之二的资金在这上面。这是跟着产业发展来的,近几年,杭州包括浙江范围内的潜力企业,几乎都是从先进制造、医疗健康等硬科技赛道跑出来的。”该投资人表示。

这种趋势从杭州的独角兽榜单中也能窥得一二。2023年4月杭州公布了42家独角兽,其中先进制造7家、人工智能7家,并列第一;金融技术、医疗健康领域各有5家企业,并列第二。在354家准独角兽企业中,医疗健康111家,位列第一;先进制造61家,位列第二。

在产业端,杭州越来越“硬核”了。

万亿民间资本“活跃”

产业端“硬核”发展的B面,是杭州活跃的民间资本。

浙江一直有“藏富于民”的传统,杭州更是其中翘楚。2023年末,杭州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7589亿元,增长11.5%,稳居内地“资金第五城”。截至目前,杭州共有私募基金管理人1105家,备案基金2647只,基金注册资本8738.06亿元,家数和管理金额均位居国内城市第五位,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苏州。

作为率先探索发展民营经济的城市,民营经济是杭州的“铁柱钢梁”。杭州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超60%,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量已21次蝉联国内城市第一。

这也深刻影响了杭州的投资生态。2022年,杭州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已达50.7%。从杭州诞生的独角兽企业背后,也总能看到本土机构的身影。

例如,创立于2019年的地芯引力,在A轮融资(首轮)时获得盈动资本、岩木草投资、浙科投资等机构联合注资;2022年科创板上市的景业智能,pre-A轮(首轮)获得杭州永炜投资,A轮获得秘银资本投资,A+轮获得赛智伯乐投资;同年上市的的杰华特,天使轮(首轮)获得华睿投资注资;

在沪投行的负责人对《科创板日报》表示,杭州的投资圈和其他城市有着鲜明的不同,当地本土化机构的口袋足够深,也敢于出手。再加上本地产业背景,与创业者的交集更多,很多京沪知名的投资方跟他们同台竞争时并不占优势。

财联社创投通-执中数据显示,在杭州出手最为活跃的十家机构中,本土机构占到了六席,分别是华睿投资、普华资本、银杏谷资本、盈动资本、浙大友创、浙商创投。

这些机构的背后也都与本土产业有着关联。

华睿投资创始人宗佩民,此前在浙江省供销社做了10年的实业投资,后来又参与创建省属创业投资公司,2002年选择辞职下海;2013年成立的银杏谷资本,则是由士兰微、华立集团、华日实业、精工集团和万丰奥特5家产业集团联合发起成立;浙大友创是浙江大学圆正控股集团旗下的资本平台,由浙江大学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浙江大学校友共同发起成立。

杭州的政府母基金也给本土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新动能。2023年6月,杭州市国资委发布《<关于打造“3+N”杭州产业基金集群 聚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明确要建立以科创投资、产业投资、并购投资为主,覆盖创新创业和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产业基金体系,打造组建规模超3000亿元的“3+N”杭州基金集群。由杭州资本管理的杭州科创基金、杭州创新基金和杭州金投管理的并购基金构成。

这是杭州首次发布千亿级基金群。2023年9月,杭州市科创集团公布了《杭州科创基金第一批拟合作单位公示》,与其他多地争相引进外地知名大型GP的策略不同,在公示首批7家拟合作机构中,就包括了杭州万原点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杭州之科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杭州立元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3家位于本土的投资机构,充分体现了对本地创投机构的支持。

此前,杭州科创集团还多次与本地的贝达药业合作。2020年,双方合作成立了总规模4亿元的贝达生物医药产业基金一期。2021至2022年,杭州创新基金投资贝达生物医药产业三期及四期基金。2022年,杭州金投与贝达药业形成全面战略合作,并且参与了贝达三期基金投资。2023年,贝达药业更成为杭州资本自主管理的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基金的出资人之一。

据母基金的管理方杭州资本董事长孙刚锋介绍,1000亿杭州科创基金立足杭州,坚守科创金融。杭州创新基金的任务则是‘招大引强 ’,会选择与国际知名或国内排名前20的头部投资机构及省内头部投资机构、行业头部企业合作。

截至2023年年底,两只千亿母基金已经撬动社会资本1087.70亿元,累计实际投资额超555亿元,培育第五批国家专精特性“小巨人”企业51家。

站在“2万亿”的新起点,不断壮大的母基金集群和长期活跃的本土机构,又将孕育出怎样的创新产业,《科创板日报》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