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科创板日报、智慧芽联合发布:《2022年中国氢能行业技术发展洞察报告》
近日,《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更是明确了氢能产业发展定位:“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2019年是比亚迪(263 130, 0 23, 0 09%)最艰难的一年,但是比亚迪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活下去,背后的辛酸和不易,只有我们自己更清楚。”
品玩8月8日讯,据证券日报消息,进入8月份以来,多家车企通过官降、新车优惠、终端让利等不同形式加入降价大军,涵盖车型超20款,价格从5万元到30万元不等。
在当前的汽车市场中,随着自主品牌崛起及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其消费市场也在不断升温。
“今年营业收入有望实现30%复合快速增长,沈飞民机向民用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冲锋的号角已然吹响。”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航沈飞(42 810, 0 04, 0 09%)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沈飞民机)董事长邓玉东语气铿锵。
近日,《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更是明确了氢能产业发展定位:“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3月23日,由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联合印发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正式发布。
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碳排放,是驱动全球汽车、交通、能源转型的重要动力。当前,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持续增长,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接受度日益增强,预示着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化发展新阶段。与此同时,新能源产业发展带来的能源领域、交通领域、互联网产业的变革与融合也正在提速。
在上周末举办的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有关电池以及原材料涨价的现象级问题,成为车企、供应商、机构讨论的一个焦点,这成为新能源行业发展路上一个巨大的障碍。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3月26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高层论坛(2022)在京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在主旨发言中指出,要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关键原材料价格回归理性。
市面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至少有3套续航标准,每套标准测试方法都不同,不同标准下的续航里程甚至相差超过100公里。宣传页面标的续航里程是545公里,但车上的表显里程只有440公里;一些新能源汽车到了冬天续航里程“打折”,标535公里的车只能跑326公里……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新能源相关企业128 3万余家,2021年,新能源相关企业新增注册企业近31 5万家,同比增加86 9%。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企业注册数量最多,同比增加143 7%。
日前,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质量和品牌的全面提升,要引导产业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发展基础好、产能利用充分的地区和主体聚集,新能源汽车现有基地达到合理规模前不再新增产能布点。
日前,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CATL通过不断技术迭代,推出了第三代CTP技术,内部称其为“麒麟电池”,其系统重量、能量密度及体积能量密度继续引领行业最高水平。
3月27日晚间,珠海冠宇(688772)公告,拟投资40亿元在重庆建设高性能新型锂电池项目,该项目公司已于3月25日领取了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
3月25日晚间,北汽蓝谷披露2021年年度财报。报告显示,北汽蓝谷去年的营业收入86 97亿元,同比增长64 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2 44亿元,亏损同比减少12 39亿元。2021年,北汽蓝谷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9 85亿元,现金流转正。
3月24日晚间,青山实业官微宣布,将与上汽集团(600104 SH)共同投资55亿元,在广西柳州建设20 GWh动力电池项目。柳州为上汽通用五菱总部所在地,这家车企为上汽集团控股子公司。
今年3月,全球知名认证机构SGS为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颁发PAS2060碳中和认证证书,宁德时代宜宾工厂成为新能源产业首家零碳工厂。
比亚迪旗下的动力电池业务弗迪电池,正在新造车阵营积极开拓市场,其中就包括蔚来和小米汽车,其中蔚来春节前便已经敲定采用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
今年以来,碳酸锂成为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不确定因素。碳酸锂价格持续高企产生的效应不断向产业链下游传导,给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企业带来不小压力。是什么原因让锂价持续走高?新能源汽车如何化解“原材料之困”?
电池技术的发展、性能的提升是决定行业实现长久发展的核心动力。近期,雅迪电动车与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华宇新能源项目,将进一步丰富双方在新能源电池市场发展的多元战略格局。
对于河南而言,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郑州城市群已获批,为了抓住氢能时代来临前的产业转型升级机遇,河南省内各地正通过多种方式布局氢能产业。
在业界看来,氢能产业前景可观,叠加利好政策不断出台等因素,吸引众多大型能源企业及上市公司相继入局,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及核心零部件、电解水制氢等领域成为布局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