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特气厂商博纯材料完成新一轮亿元融资,华控基金投资
近日,国内电子特气企业博纯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纯材料”)完成新一轮亿元融资,华控基金继续增资。此次融资完成后,博纯材料将进一步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加快新产能建设和新业务探索。
在2023年的上半年,法国在全球所有发达国家中对中国的投资增长最快、力度最大,无与伦比。这让许多欧美国家的观察者感到惊讶,不是说好了要脱钩、重建制造业吗?为何有人暗中示好?关键在于,法国今年对中国的投资几乎都集中在重要的产业上。
相比于耐克、阿迪达斯等拥有上百年历史的运动品牌而言,当时成立还不足30年的安踏显然缺少了历史的沉淀,于是安踏将目光瞄向了各大运动品牌,希望通过收购实现弯道超车。
8月8日,在“深圳创投日”走进宝安活动现场,深圳市第二批20+8产业基金中,目标规模20亿的高端装备产业基金以及目标规模30亿元的新材料基金落地深圳市宝安区。
北京中科富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科富海”)成功完成C轮引战融资,融资总额8亿元由诚通混改基金和建信股权共同领投,国投招商、工银投资、越秀产业基金跟投,原股东兴业国信、中科先行创投、中科创星继续跟投。
近日,国内电子特气企业博纯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纯材料”)完成新一轮亿元融资,华控基金继续增资。此次融资完成后,博纯材料将进一步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加快新产能建设和新业务探索。
近日,类脑智能与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SynSense时识科技宣布已完成数千万元战略轮融资。
近日,半导体封测设备供应商——上海世禹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世禹精密)宣布完成新一轮数亿元融资。本轮投资方包括IDG资本、中电科研投基金、厚雪资本、物产中大投资、尚颀资本、泓生资本、天马股份、东证资本、山高弘金等。
“双碳”目标下,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但与此同时,新能源绿色企业融资问题也“困扰”着行业发展,特别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小微企业。
近日,AI服务器及定制化方案提供商安擎完成C轮、C+轮融资。其中,C轮融资由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领投,C+轮融资由熙诚致远数字动力精选(北京)投资中心(有限合伙)领投。
近日,智谱科技顺利完成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博华资本独投,明论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本次融资将有效促进智谱科技光谱视觉监测技术在大化领域的深度应用,推动更多产业伙伴合作,帮助客户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安全生产、减碳节能、降本增效。
对赌协议,简言之,即包含对赌条款的私募股权投资协议,即为“估值调整机制”。对赌协议实则是一种企业估值与融投资方持股比例或然性的一种约定安排。
高盛分析师表示,中国加快资本市场改革,令A股市场对许多外国投资者来说更具“可投资性”。沪深港通扩大可能会在未来三年分别增加北向和南向资金流入约60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
近日,国内知名投资机构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对国产工业软件厂商武汉益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战略融资,该融资由深创投领投,融昱资本跟投,融资规模近亿元。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资源配置和服务均衡性逐步提高,重大疾病防控、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中西医发展更加协调,有序就医和诊疗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数字化智能健身综合服务平台「乐途科技」近日完成3000万元Pre-A轮融资,由固生堂中医、MERIT CONCEPT(中国香港)、天博传媒集团及数名LP个人投资者联合投资,是2023年疫情后第一季度健身赛道的首笔融资。
「大朋VR」公司完成过亿元融资,由青岛微电子创新资本领投,青岛文投资本等机构跟投,本轮资金主要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提升新品快速上量以及人才升级补充等领域。
益腾医疗已于2022年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顺融资本领投,建信资本、杏泽资本、吴中金控、昆山天使基金及产业投资人跟投,点石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国内精密信号链IC厂商山海半导体SENSILICON宣布完成1 2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基石资本领投,合肥产投跟投,蓝驰创投、同创伟业、深创投、道彤投资持续加码追投。本次融资将主要用于加速面向工业4 0与新能源市场的新产品研发与扩大市场落地。
现制椰子水连锁品牌「好运椰」已连续完成三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达数千万元,投资方有供应链端和渠道端相关人士、知名媒体人士和金融人士等第一批个人投资者,以及险峰K2VC和同山投资。
科技创新,作为大国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以厚重的力量为中国崛起保驾护航。时至今日,创新正进入“深水区”,AI、芯片、新能源、生物医药等硬核科技成为资本关注的主流方向。从技术走向商业,企业盈利的周期被拉长,创业游戏的hard模式被点亮,下场者需要十二分的勇敢与担当。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不完全统计,3月份,我国有11家创新药研发公司宣布迎来融资进展,它们研发的创新药物类型包括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基因治疗、TCR-T免疫细胞治疗药物、双特异及多特异抗体,以及针对多个新靶点的小分子创新药。
梁颕宇在第七届中国医药创新和投资大会上表示,2022年医疗健康行业开始从规模化向提质增效演进,企业估值逐渐回归理性,投资阶段也在前移,很多投资机构都愿意投早、投小和投真创新的项目,以创新技术和科研成果转化为主的早期项目,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