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抄底房地产,酒店和公寓投资会不会爆发“第二春”?
在房地产市场仍处于下行压力,行业信心不足之际,外资、港资等资本频频进入中国市场拿地,加速涌入中国房地产市场,背后有何深意?
在2023年的上半年,法国在全球所有发达国家中对中国的投资增长最快、力度最大,无与伦比。这让许多欧美国家的观察者感到惊讶,不是说好了要脱钩、重建制造业吗?为何有人暗中示好?关键在于,法国今年对中国的投资几乎都集中在重要的产业上。
相比于耐克、阿迪达斯等拥有上百年历史的运动品牌而言,当时成立还不足30年的安踏显然缺少了历史的沉淀,于是安踏将目光瞄向了各大运动品牌,希望通过收购实现弯道超车。
8月8日,在“深圳创投日”走进宝安活动现场,深圳市第二批20+8产业基金中,目标规模20亿的高端装备产业基金以及目标规模30亿元的新材料基金落地深圳市宝安区。
北京中科富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科富海”)成功完成C轮引战融资,融资总额8亿元由诚通混改基金和建信股权共同领投,国投招商、工银投资、越秀产业基金跟投,原股东兴业国信、中科先行创投、中科创星继续跟投。
在房地产市场仍处于下行压力,行业信心不足之际,外资、港资等资本频频进入中国市场拿地,加速涌入中国房地产市场,背后有何深意?
12月8日,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国氢科技”)B轮融资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单轮融资金额45亿元和估值130亿元双双创出行业新高。
上海数郜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数郜智造」)完成近亿元C轮融资,由华润大消费基金领投,金鼎资本跟投。
近日消息,南京元迈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迈细胞”)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本轮投资由鼎晖投资和仁爱集团共同领投,南京江北科投集团和老岩创投参与了本轮投资。
近日,深圳市德沃先进自动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沃先进)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获得了包括海汇投资、杉杉创投、铭盛资本、粤开资本、啓赋资本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联合投资,本次募集资金将用于公司产品研发、产线升级及市场推广。
12月8日晚,国美零售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黄光裕全资拥有之公司ShinningCrown与公司签订贷款协议,ShinningCrown同意向公司提供1 5亿港元贷款。
近日,国内12英寸硅片制造商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奕斯伟材料”)完成近40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创下了中国半导体硅片行业最大单笔私募融资纪录。
由前蔚来汽车高管章健勇联合创立的自动驾驶芯片公司辉羲智能,已于近期完成超 5000万美元天使 + 轮融资,项目估值 2 亿美元。
汽车芯片领域的融资如火如荼,一方面是新晋者不断涌现,另一方面传统芯片大厂也加码扩产,专家观点认为,资本的涌入并不意味着投资者能够“躺赢”,毕竟芯片产品难以摆脱价格周期,对于国内市场而言,目前出货稳定、规模庞大的龙头企业,在国产替代的背景下或将具备较好的前景。
近日,螺蛳粉品牌「人类快乐」获广西本土创投机构青蓝投资旗下基金独家数千万元天使轮投资。本轮资金将用于投入产品研发、供应链打造和渠道开拓等方面。
2022年12月8日,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国氢科技”)B轮融资签约仪式在京举行,全体股东方同国氢科技共同签署了增资协议。
Generative AI营销数字人研发服务商北京跳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跳悦智能”)已经完成数千万元天使及天使+轮融资,其中,天使轮由真格基金投资、天使+轮由汉能创投投资。
作为安踏集团重要的国际化战略支撑,亚玛芬体育为何在此时被开启IPO进程?这背后,于安踏而言,究竟是做好了准备,还是迫于无奈?
近日,南京元迈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元迈细胞”)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本轮投资由鼎晖投资和仁爱集团共同领投,南京江北科投集团和老岩创投参与了本轮投资。
12月6日,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挂牌上海虹桥友谊商城有限公司43%股权,转让底价为11655万元,信息披露截止至2022年12月19日。
生物基材料设计与研发公司“中科国生”近日宣布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由君联资本领投,君盛投资和钟鼎资本跟投,探究资本作为独家财务顾问。
近日全栈式AIoT解决方案平台商「机智云」宣布完成亿元级人民币C1轮融资,由华映资本领投,范式基金跟投。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新技术研发和新业务拓展。
近日,深圳开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完成D轮过亿融资,由盈富泰克、杉杉股份等共同投资。本轮融资将进一步加强公司在车规级SoC芯片领域从业务、到产品、再到制造端的优势,加速公司向百亿级营收目标前进。
12月5日晚,香港上市公司Apollo出行发布公告称,拟收购一家从事智能电动车的公司,目标公司的业务涵盖一系列配备先进技术的智能电动车,目标客户为中国年轻且精通技术的用户。
回顾即将结束的2022年,腾讯、字节等手握资本的巨头们投资了哪些企服创业公司?他们在企服的投资策略、出手频率上是一以贯之还是发生了一点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