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新冠进入常态化防控,如何建设时刻警醒的传染病预警体系
张文宏表示,虽然今年世卫组织指出,有信心说新冠大流行将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新冠进入常态化防疫阶段后,疫情仍会继续演变,病毒突变引发的地方性流行还会经常发生,未来其他新发传染病的再次流行也是我国必然会遭遇的公共卫生挑战。
张文宏表示,虽然今年世卫组织指出,有信心说新冠大流行将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新冠进入常态化防疫阶段后,疫情仍会继续演变,病毒突变引发的地方性流行还会经常发生,未来其他新发传染病的再次流行也是我国必然会遭遇的公共卫生挑战。
张文宏把蛋白质称为“抵抗病毒最关键的食物”,每天多吃几个鸡蛋可以提升患者体内蛋白质水平和造血血清白蛋白的水平,对疾病进展的控制极为重要。
1月8日起,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这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挑战?如何以“为人群服务”的理念来应对现在和未来的疫情?今天,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瞰见未来”2023新年论坛作了主题演讲。
张文宏:免疫力是“最好的医生”!建议多吃这水果,维C是苹果10倍,堪称肺部“大救星”,清肺、润燥、强免疫。
得了新冠是否需要去医院?99 5%的人可能不需要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医院发热门诊的医生,通过电话、网络或者是当面问诊就能解决。
张文宏表示,走出疫情的关键,在于对脆弱人群的保护,建立免疫屏障。未来对新冠病毒流行的控制,可能不在于核酸清零,而是将病毒的致病率降到非常低的水平。
近日,在第三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医疗健康产业峰会圆桌对话环节上,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围绕“细胞与基因领域技术创新的产业化和国际化”这一核心主题,与来自健康领域的学者、嘉宾、校友们展开了深度探讨。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毒代谢器官,但很多年轻人并不重视肝脏的养护,还养成了熬夜、暴饮暴食、常吃高热量高脂肪量的食物等习惯,这些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的行为,往往会给肝脏带来很多伤害。久而久之,自然肝脏就出现了问题。
针对新一波疫情威胁,张文宏建议上海,进一步加强演练,对超出目前疫情规模5倍或10倍的情况下如何应对做好预案,包括:隔离用房、疫调追踪、核酸筛查,扩大隔离区的物质保障等等,各区政府都要有具体的预案,甚至演练。
张文宏表示,要进一步提高防控质量,如果能通过防疫跑到病毒前面,就能赢得每一场动态清零的胜利,“这一点我深有信心,后面还会有比较大的挑战,我们要做好准备”。
新冠病毒是当前全人类面临最重大的危机,自2020年爆发以来,全球各国无一幸免于难。随着世界各国医护人员夜以继日的研究,疫苗和特效药的相继出现,疫情蔓延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
从天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获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12月9日天津境外输入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和序列分析,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均确认检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 1 1 529进化分支)。
相信今天的世界最终也可以走出新冠阴影,与新冠握手言和。但是对于一个危害性弱于天花的病毒,人类并未做好准备与病毒来一次大决战。未来人类发挥全球智慧,走出误区,逐步通过全球性的疫苗接种,终会会以不同于消除天花的模式实现对新冠病毒的控制。
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26日表示,新冠病毒变异是自然规律,已成为人类的“常驻病毒”,新冠疫苗成为世界重新开放的唯一渠道。
目前,中国新冠病毒疫苗海内外接种过亿,疫苗安全有效,接下来将加快推进国民全人群免费接种,从高风险、重点人群,到普通人群,这将是最大规模集中疫苗接种。
张文宏在作客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的科普微课堂《大咖小灶》时提醒普通民众抓紧时间接种疫苗。
世卫组织专家组组长彼得·本·安巴雷克表示,此次国际专家组中国之行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成功,对疫情暴发时的情况有了更好的了解,包括病毒传播情况、病毒基因测序和野生动物溯源等领域。安巴雷克强调,“新冠病毒没有被实验室蓄意使用”,“疫情暴发之前没人见过这种病毒”。
据北京日报,13日0点18分,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 在个人微博中发表长文,总结抗击新冠一年多以来的经验,并对未来疫情的发展形势作出最新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