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看点 > 正文

朱永新:阅读,让人的灵魂走向高远!

来源:天鹅阅读  发布时间: 2017-07-14 11:58:47 编辑:诚富

导读:一个人的阅读直接决定了他精神生活的质量和精神成长的高度,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阅读对于一个个体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个人心灵的成长,就没有人精神的发育。

一个人的阅读直接决定了他精神生活的质量和精神成长的高度,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阅读对于一个个体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个人心灵的成长,就没有人精神的发育。

朱永新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每个人个体的精神成长历程,是整个人类成长历程的缩影。如果说我们的躯体成长过程中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比较多的话,那么他的精神成长历程是一个重演了我们祖辈、祖先的精神成长的过程,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是不断累加的。

人类几千年的精神财富在哪里?在图书馆里,在书架上。但是当这些书在书架上、在图书馆里时,它们就是一堆废纸,只有你捧起它、阅读它的时候,才能真正拥有它,它才能成为你的一部分。

人类的精神成长历程,是通过阅读来获得的。只有当你和先前时代的孔子、老子这些大师们对话时,你才能真正拥有跨越那个时代精神的高度;当你和文艺复兴时代的那些大师们对话时,你才能达到他们的高度。如果没有阅读,人类的精神可能就会退化、衰落。

有人说现在是信息社会,我们为什么要去读书呢?国际阅读协会在2000年曾经对成人阅读能力做过一个调查,他们发现学历的高低虽然也会影响我们就业的机会和薪酬的水平,但是在学历差不多的情况下,阅读能力决定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而且阅读能力比学历更能准确地预测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发展的前景。这个调查表明,阅读能力实质上是一个人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志,阅读能力比学历更加重要。

我们很多人都非常关注躯体的成长。专家说过,人是他自己食物的产物,也就是说一个人吃什么就会成为什么。孩子躯体的整个发育和遗传是有关系的,遗传决定了他的可能性,但食物决定了他的现实。那精神的成长需要食物吗?我认为精神的成长也是需要食物的,同样吃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

人类几千年来那么多伟大的思想,伟大的著作,你吃了吗?一个人的阅读直接决定了他精神生活的质量和精神成长的高度,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阅读对于一个个体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个人心灵的成长,就没有人精神的发育。阅读不能改变我们人生的长度,但是它可以改变我们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阅读不能改变我们人生的物象,但是可以改变我们人生的气象。

实际上这些话多少还是可以修正的,比如说人生长度的问题,事实上阅读是可以改变人生长度的。因为心理学、生理学研究发现,阅读能够使人有一颗宁静的心,阅读可以让人更好地理解人类,理解这个社会,会让人变得更加豁达、开朗。人心安宁了,那么人的寿命自然就长了。阅读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使人的内心幸福,同时也是能够延长人的生命长度的。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

犹太人的故事是典型的能够阐述阅读力量的案例。经过近两千年的流浪,犹太人非但没有消失,反而产生很多世界级伟人,比如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门德尔松、萨缪尔森、海涅、毕加索……1901到2001年一百年间,一共产生6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犹太人有128位,占总获奖人数的近20%。

犹太人为什么能如此强大?因为犹太人是个看书的民族,他们把阅读作为宗教。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的阅读量是65本书,我们才5.14本书,一个读5本书的民族和一个读65本书的民族,他们的精神力量怎么会没有区别呢?

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精神的精华,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在“名著”之中,其中一部分经过历史的筛选,渐渐成为民族和人类的“经典”。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这些名著、经典的阅读代代相传。文化不是在经典中存在,而是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存在。

对待经典我们绝不仅仅只是背诵、考证、研究,而是需要在对经典的阅读中,与文本实现一种超越时空的共同存在,让思想凭借着我们的重新言说与书写而复活,让隐蔽的真理重新显现,获得新生!这才是阅读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真正意义。

中国人目前的阅读状况是有问题的:一是对读书持怀疑态度,觉得读书无用。二是读书的人中,真正有阅读信仰、相信阅读价值、愿意读经典的人越来越少。

阅读是传承文化的非常重要的来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对他自己经典文化的阅读,尤其是没有一个民族共同阅读的活动,那么他就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很难实现自己的文化认同。

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在考试、分数的压力下,现在孩子的阅读生活是很成问题的。很多父母说现在孩子根本没有时间阅读,有些父母甚至错误地认为,阅读对孩子没什么用。这些孩子本来应该从他的学校生活中、从他的阅读生活中得到快乐,得到阅读的滋养,但恰恰他们没有真正的阅读生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教育信念的一个信条。”他甚至还说,一些学校里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为学生和教师的精神成长准备的充足的图书,那就是学校。

学校应该给孩子什么?我认为应该是阅读的兴趣、阅读的能力和阅读的习惯。学校教育相当于母乳,母乳对于我们孩子的成长起着最初的关键的作用。学校教育把人类几千年来最重要的知识通过教科书的方式,通过班级授课的方式,在人生的最初的阶段给孩子灌输。母乳很安全、很容易被吸收和消化,营养相对来说比较全面,但是一个孩子如果三岁、四岁还在继续吃母乳,他就会发育不良。

一个孩子如果仅仅看教科书、教辅书,他就会精神发育不良。所以只读教科书、教辅书的孩子一定是走不远的。一个孩子的成长,他需要在合适的阶段去阅读那些最重要的作品。

孩子的阅读为什么那么重要呢?美国诗人惠特曼在关于阅读的一篇诗歌里面写过这样一段话:“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对于孩子,他最初看到的东西,最初的人生经历,他最初的阅读对他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融于一体的。人的早期阅读对人的精神成长起到关键的奠基性作用。

从现在的阅读情况来看,我们的中小学生的阅读问题的确比较大。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生产国,但是同时我们也是世界上阅读量最少的国家之一。

我们的大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他们从整个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就是老师讲,他们就记,然后考试再去背的这样一种方式。整个过程中阅读没有成为教育的一个最基本的工具。

而美国不一样,美国大学生每周平均阅读量是500页,也就是说每天差不多是100页。因为我前年去哈佛学习了一个月,他们的课堂是以建立在阅读的背景上,上课就是听文献、资料,开个书单你去读书。课堂上是对话、讨论,整个课堂是建立在阅读的平台之上的一个活动,所以阅读是教学的前提。

亲子共读,才有共同的价值和理念

我们过去经常强调,阅读是个体的行为,把书给孩子,让他去读书。那又为什么要大家一起读呢?实际上,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乃至一个家庭,你要拥有共同的话语,共同的价值,就需要有共同的活动,共同的阅读。如果没有,我们就很有可能是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

阅读不仅仅是孩子的事情,只有亲子共读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绩。通过共同阅读,父子之间、母子之间、整个家庭中间就有了共同的理念,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生活,亲子之间才不是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向远方。这条路最穷的人也能走,不必为通行税伤神——这是何等节俭的车——承载着人类的灵魂。”这首诗告诉我们阅读是最容易让人的灵魂走向高远的一个路径。阅读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是平等的、公平的,因为最穷的人也能走,所以全民阅读是实现中国梦的现实基础,而阅读是追求梦想的最好路径。

标签:朱永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