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辉:未来共享单车市场将形成百家齐放式格局
导读: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从目前来看,政府总体对这一新生事物是持鼓励态度,这也是直接导致一些一线城市共享单车供过于求的原因。预计未来共享单车市场不会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而会是新入局者不断、百家齐放式的格局。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从目前来看,政府总体对这一新生事物是持鼓励态度,这也是直接导致一些一线城市共享单车供过于求的原因。预计未来共享单车市场不会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而会是新入局者不断、百家齐放式的格局。
□长江商报记者 江楚雅
共享单车行业的竞争热火朝天,摩拜和ofo依旧领跑,同时不同颜色、品牌的共享单车也不断涌入,在产品上共享单车也迭代了多种车型,不断有新的入局者和出局者。
资本疯狂逐利之下,一线运维人员眼中的单车江湖是怎样的?在“免费骑行”补贴之下,用户出行会有什么变化?
共享单车的疯狂江湖
每天8点上班,在指定的区域将无序的车摆好,寻找受损车辆,联系调度员运维,及时跟进故障车。这是单车线下运维人员的工作常态。
一只手抓住车的横梁,一只手抓住车座,一拖一提,将车头向外……几下子,一台三轮车就装满了单车。这是单车调度员的工作常态。
“摩拜单车的投放量,在几个月的时间里翻了几倍。刚来的时候也就几个人,现在已经有60多辆调度车。二三月份武昌片区的摩拜也就3万辆,现在已经8万多辆了,ofo好像有10多万辆。”摩拜单车运维人员、27岁的康先生明显感受到共享单车的疯狂。
共享单车在武汉的发展趋势折射出共享单车的发展速度。2016年12月28日,摩拜单车在武汉投入运营,并以人工智能平台“魔方”的监测与反馈为依据,逐步增加投放量,目前总数达20万辆。大数据记录,截至2017年7月中旬,武汉用户累计使用摩拜单车超过1.2亿人次,骑行里程达2亿公里,相当于绕行武汉三环线220万圈,其减排量相当于200余万辆机动车停驶40天,或多种树7万棵;摩拜在武汉的日均运量仅次于公交、地铁,约与武汉15000余辆出租车相当,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三大公共出行方式。
“方便倒是方便,现在就是太多太乱了。”罗师傅曾经见过马路上乱停了四五十辆共享单车,他们每人一天清理乱停在马路上的自行车40辆到60辆,而调度员清理的达到八九十甚至一百多辆。
在ofo工作大半年的徐师傅说,最大的问题还是车辆损坏率太高,最多的问题出在锁上面。ofo早期采用的都是简单的机械锁,需要用户输入密码,很多车牌被人用利器划掉了,下一位骑行者需要辨认好久,从残缺的车牌中猜测数字,获得4位数密码。
政企须共同解决“供过于求”
2016年10月之前,共享单车处于萌芽期,主要投放于高校和北上广深地区,用户认知逐渐形成。
2016年10月之后,行业进入快速增长,ofo走出校园,共享单车品牌增多,开始争夺城市,在运营上通过免费骑行和大量补贴等活动来拉新和促进用户活跃度。
2017年4月至今,共享单车活跃用户数已达到较高体量,增速相对之前放缓,最高时接近7000万辆。ofo和摩拜快速融资,依旧领跑,探索更多元的盈利模式和精细化运营。
共享单车在给老百姓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城市管理带来了挑战。从目前来看,十部委的指导意见对于共享单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比如共享单车接入信用免押机制后,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提升了服务效率,骑行人次提升50个百分点以上。共享单车骑行意外险也开始为用户提供保障,仅用户通过支付宝获赠的骑行意外险,近三个多月来已在线成功理赔110起。承保保险公司国泰产险于7月24日向一位近期骑共享单车意外身故的用户完成理赔50万元,成为中国首单共享单车领域身故保险理赔案。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从目前来看,政府总体对这一新生事物是持鼓励态度,这也是直接导致一些一线城市共享单车供过于求的原因。预计未来共享单车市场不会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而会是新入局者不断、百家齐放式的格局。
共享单车转战海外“烧钱”
一年多的时间,真假风口还未判定,巨额资本推动共享单车的脚步却没停下,至今已有上百个共享单车品牌相继诞生,市面上一度出现彩虹单车、黄金单车等五颜六色的品牌。
截止到现在,共享单车疯狂发展过后,也加速了洗牌。从悟空单车、3Vbike开始,许多公司已经宣布退出。
当国内的风口不再,共享单车只能去海外寻找再次起飞的机会。
2016年年底,ofo 、摩拜单车以及Bluegogo纷纷进入美国市场。一时间,“小蓝车登陆旧金山”、“小黄车现身斯坦福大学”的消息被频频热议。
目前,ofo已经开启全球运营战略并相继在美国硅谷、伦敦、新加坡等地开启城市服务试运营,海外投放小黄车近万辆。本月最新的消息是,ofo已经拿到了西雅图当地政府颁发的运营执照。
而此前摩拜单车已经考察了美国的华盛顿地区,因为该地区比较适合骑行。摩拜单车在今年6月份获得新一轮6亿美元融资时称,该轮融资的主要用途之一就是加速国际化,并且计划在今年年底能够进入全球200个城市。
业内认为,国内共享单车企业纷纷布局海外,暗中蕴藏较大风险。正是因为前景不明,所以多数单车公司在“走出去”之前,都做了试探性的尝试。共享单车在国外既要面临当地法律法规的限制,也要遭遇本土的竞争对手,更在降低运营成本的情况下,提高海外客户的认可度。所以,单车企业短期内在海外布局也只能继续开启“烧钱”模式,若想真正赢利,恐怕还有很长道路要走。
◎链接
法国公共自行车Velib
法国巴黎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Velib年均利润高达20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成了世界上首个成功推行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的国家。同时也是除中国之外最大的自助式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使用方式:注册APP。通过APP来确定周围的可租自行车和可归还车位。
收费方式:会员按年消费。加入会员后,每年只要缴纳29欧元(相当于在巴黎搭乘20次地铁的费用)便可使用。
停放方式:车桩。Velib需车桩才能够实现停靠。
支付方式:一共有三种支付方式,银行卡支付、支票交押金、输入银行账户信息直接扣钱。
2014年,巴黎Velib共享单车公司提出首个“未成年自行车计划”,即专门向孩子们开放的共享单车。目前Velib共提供4种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单车种类,通过不同的头盔颜色加以区分,使得共享单车打开了面向各个年龄层面的市场。国内或许也可以尝试此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