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产业 > 新兴产业 > 生物产业 > 正文

华大基因上市一波三折 生命再造技术背后存伦理思辨

来源: 商学院 发布时间: 2017-05-27 15:43:04 编辑:诚富

导读:到2018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11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1 1%。中国也将成为增长最快国家之一。 “生命天书”的破译进程进一步加速,神秘的基因密码将“飞入寻常百姓家”。

到2018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11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1.1%。中国也将成为增长最快国家之一。 “生命天书”的破译进程进一步加速,神秘的基因密码将“飞入寻常百姓家”。


基因测序企业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基因)日前IPO正式过会。根据华大基因招股书,本次华大基因拟发行4000万股,筹资17.32亿元,估算其发行价在43.3元左右。按照目前上会到核发批文的速度(15天左右)和创业板每周4家发审节奏来看,华大基因大概在一个月内登陆A股。

受此消息带动,达安基因(19.950, 0.02, 0.10%)、北陆药业(15.120, 0.13, 0.87%)、迪安诊断(29.600, 0.24, 0.82%)等基因测序股纷纷走强。甘肃农大基因工程不具名研究员接受《商学院》采访时分析说,这一局面的出现离不开国家支持,今年年初发改委发布《“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将实施生物产业惠民工程,推广基因检测、细胞治疗等新兴技术应用。同时,华大基因过会将吸引资本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基因测序行业未来几年将保持快速增长。

沪上一位公募基金基金经理接受《商学院》采访时表示,基因检测行业前景广阔,此次华大基因上市,或将在A股市场掀起一波基因测序概念股行情。

《商学院》记者就华大基因上司对整个基因测序市场的影响致电华大基因总部,未能得到回应。

作为一个建立在科研合人体生命数据积累基础之上的“黑科技”新兴行业,由于政策限制与行业监管,华大基因上市之路坎坷,屡遭中止,关于伦理与法律问题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其中,筛选基因“定制”宝宝则更是引发了人们对基因技术带来的不确定因素的恐惧。近百年来,基因控制孵化、制造同质化完美人类是诸多反乌托邦作家心目中的末日,那么,基因技术将把人类带到哪里呢?

上市之路一波三折

曾赴海外上市但最后受阻,因IPO文件不齐被中止审查,被誉为“基因届腾讯” 的华大基因的上市之路虽一波三折,如今正式进入了上市倒计时。

上述公募基金经理向《商学院》表示:“因为基因生物行业属于新兴行业,相关部门审查比较严格,上会以后,有审计师监督,财务一般不会出现问题,所以上市是迟早的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华大基因为人类基因组计划而生并绘制了第一个中国人基因组图谱。2010年华大基因正式成立,汪建为创始人,由华大控股、华大三生园共同出资设立。

资料显示,华大基因主营业务为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为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基因组学类的诊断和研究服务,属于生物产业下的基因组学应用行业。

华大基因的主要营业收入来自生育健康类服务、基础科研类服务、复杂疾病类服务和药物研发类服务四大业务板块。其中,收入来源最高的是生育健康类服务。数据显示,2014-2016年生育健康类服务营业收入分别为3.57亿元、5.68亿元和9.29亿元。2016年这部分收入占比54.62%。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42.3亿,总负债7.78亿,净资产34.52亿;2016年营收17.11亿,净利润3.5亿,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33亿。2015年营收为13.1亿元。

虽被誉为行业龙头,华大基因的上市之路可为一波三折,2015年12月,华大基因进入A股排队上市序列:2016年10月27日,华大基因IPO审核被中止审查,中止情形显示为:申请文件不齐备等导致审核程序无法继续;2017年3月14日,华大基因递交《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

此次招股说明说的递交,收到证监会59个问题作为反馈,其中,“华大基因自身是否独立于控股股东”成为监管关注的重点,其次是重组引发的质疑。2012年华大基因走上重组之路,而随后的三年里进行了近20次重组,将华大控股下属的与临床应用服务、科学研究服务合临床应用服务等相关资产和股权纳入麾下。通过多次重组,截至到2016年底,华大

基因共有42家去全资、控股子公司和4家参股公司,而华大三生园、华大控股、华大投资和40家其他投资者经过多次增资,成为目前华大基因的股东。

由于重组次数过于频繁,证监会提出种种质疑。而一位财经分析师曾表示:“经过多次重组的华大基因,控股股东、实控人及其直接、间接投资的其他企业有着庞大的关系网 ,想保持其独立性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据招股书显示,华大基因此次IPO拟募资17.32亿元,将主要用于云服务生态系统建设项目、医学检验解决方案平台升级项目、精准医学服务平台升级等项目。

媒体舆论普遍认为,至此,华大基因上市只是时间问题。而正式上市前华大基因还需要拿到证监会批文、路演询价、申购等环节。

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基因测序行业的市场规模有限。根据公开数据,2018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11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1.1%。中国也将成为增长最快国家之一。

“华大基因的上市意味着基因生命科技已开始走近寻常百姓。生命科技会对商业社会、工业及农业等领域产生根本性影响,远超过IT对于传统产业的影响。”华大基因战略规划主任朱岩梅公开表示。

生命再造技术背后的伦理思辨

根据资料显示,华大基因目前开展涉及生育健康、遗传病、血液病、病原微生物、肿瘤等领域的检测服务。截至2016年末,华大基因已经完成了百万样本的检测,覆盖四千多种疾病。

此外,根据招股书披露,华大基因参与的人工合成基因组计划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5条染色体冲头设计与全合成,这一科研成果的诞生意味着人类“再造生命”课题进一步实现,但同时也为人们平添了几分疑虑。

近一百年来,基因控制孵化或是创造同质化的人类,几乎成为反乌托邦作家小说中描绘的共同梦魇,当科技触碰人伦,影响人类心智,思想家们就开始将自己的焦虑诉诸笔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10.940, -0.13, -1.17%)》里,人类已经沦为垄断基因公司和政治人物手中的玩偶,人类经基因控制孵化。在这个“美丽新世界”里,人们失去了个人情感,失去了痛苦、激情和经历危险的感觉。最可怕的是,人们失去了思考的权利,失去了创造力。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在这个美丽的新世界里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主宰了人类的命运。

华大基因的人类胚胎基因修改技术就是对人类胚胎基因进行编辑修改,从根本上解决由遗传因素导致的患病问题,进而得到健康宝宝。这一技术不由得令人们联想到,在转基因技术诞生之初,有科学家曾提出利用基因技术制造更聪明、健壮的人类,也就是科幻小说中的“超级人类”,因为涉及到改变人类基因,这一实验为很多专家严厉批评。

华大基因深圳国家基因库合成与编辑平台负责人沈玥曾在公开演讲中说:“就目前而言,定制婴儿还是科幻范畴,即便是技术层面有实现的可能,基因组知识储备的匮乏也会让人们在着手此类事情时望而却步。与现实更为接轨的说法,应该是“健康修正婴儿”,这也是全球人类胚胎基因修改研究热潮的初衷。科学技术本身没有对错,问题根源是人类怎么使用,所谓的法律和伦理问题也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社会性认知反馈。如果说只是做疾病的修复应用,相信大家都不会反对,支持还来不及。但修改的地方与疾病无关,自然会引来质疑。”

沈玥表示,法律和伦理的关注与相对技术发展是有滞后性的。计算机领域可见一斑,现代网络发展带来的种种安全隐患更是凸显了这个问题。